乙肝表面抗原与人体免疫
2013-09-15 22:53:27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HBeAg血清学转换后,机体抗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应答难以完全恢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HBsAg的持续存在。所以可以针对进一步减少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sAg水平设计相关的治疗方案,帮助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以达到持久的免疫学控制。”
机体免疫紊乱与病毒成分的关系
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
机体的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共同负责清除乙肝病毒(HBV),但同时出现的非特异免疫应答异常还会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和坏死,甚至导致肝硬化等一系列变化。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
一方面,HBV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功能低下,如免疫负调节成分增加(Treg、 MSDC、 PD1、 TGF-β、IL-10、 Bim等)、效应功能和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等,造成机体无法有效清除病毒,导致体内HBV的持续复制。
另一方面,非HBV特异性CD8 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T辅助(Th)17细胞等的免疫反应增强,可造成肝脏的损伤。
慢性乙肝患者肝内有大量的非HBV特异性CD8 T细胞浸润,其增殖能力和产生白细胞介素(IL)-2的能力明显下降,而产生干扰素(IFN)-γ和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等促炎因子的功能却未损伤,因而引起非特异性炎症损伤。
处于免疫活化期的e抗原(HBeAg)阳性患者,肝内IL-12、IL-15和IL-18表达升高而IL-10表达下调,导致NK细胞活性明显增加,体现在NK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而分泌IFN-γ的能力却未增强,造成肝脏损伤但却不能有效清除病毒。此外,NK细胞还可通过IFN-α上调TNF-α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的表达,介导肝细胞的凋亡。
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内还有大量的Th17细胞浸润,并与病毒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组织学活动度呈正相关,其分泌的IL-17主要通过促进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单核细胞分泌IL-1b、IL-6、TNF-α及IL-23等炎症因子来介导肝脏的损伤。
慢性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现有一些研究显示,HBV本身或其病毒成分与此有关。
目前认为,高水平的HBeAg是体内重要的耐受原,其全面诱导了机体针对细胞内核心抗原(HBcAg)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耐受;HBeAg还可通过胎盘屏障,到达胎儿胸腺引起HBeAg/HBcAg特异性Th细胞的删除。
HBsAg可通过与单核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来抑制单核细胞活性,而且HBsAg可使mDC和浆细胞样树突样细胞(pDC)产生功能障碍。
HBsAg、HBcAg还可引起IL-23/IL-17轴反应增强,介导肝脏免疫损伤。
但是这些研究还远远没有阐明慢性乙肝患者免疫紊乱的机制。
究竟是HBV DNA、HBsAg、HBeAg、HBcAg、DNA多聚酶中的哪些成分介导了机体的免疫紊乱?各个成分分别影响了哪些免疫应答的发生?这些本质的问题等待今后去回答。
大量HBsAg是抗HBV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因素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高水平的HBsAg与抗HBV特异性的T细胞和B细胞免疫功能损伤有关,理论上,降低HBsAg水平应该可促进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恢复,并反过来促进HBsAg的清除。
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在经过HBeAg血清学转换后,免疫功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仍然存在缺陷,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此时体内HBsAg的水平仍然很高;当实现HBsAg清除或HBsAg血清学转换时,机体的抗HBV免疫应答功能才基本恢复正常。因此推测,可能是HBsAg抑制了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虽然尚无有力的证据支持HBsAg可直接抑制HBV特异性免疫应答,不过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提示HBsAg与HBV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细胞免疫
雷纳特(Renate)等的研究提示,与健康人相比,慢性乙肝患者的mDC和pDC的比例虽基本正常,但mDC为T细胞提供共刺激信号的能力下降,分泌细胞因子如TNF-α的能力明显下降,后者的主要功能是促进DC的成熟和其诱导的T细胞的增殖。在该过程中,HBsAg和HBV DNA水平是高的,这提示可能是这两种病毒成分的存在损伤了mDC的功能。
另有研究发现,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HBsAg定量的水平很高,但机体抗HBV的免疫功能低下;而在低复制期,HBsAg定量的水平较低,但抗HBV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当机体HBsAg完全被清除之后,免疫应答基本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HBsAg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应答对控制HBV感染的贡献尚不清楚。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因HBsAg水平过高而抑制DC的抗原提呈功能、CD4 T细胞功能缺陷,均可影响HBV特异性B细胞分泌表面抗体(HBsAb),或导致抗体亲和力不足或没有功能,不能发挥中和抗体的作用。但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实HBsAg与B细胞功能缺陷有关。
抗HBV特异性免疫应答恢复有助提高HBsAg清除率
HBsAg滴度的降低可能解除了其对特异性B细胞和T细胞的免疫抑制,从而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得以恢复,最终实现HBsAg的血清学转换,达到HBV的持久免疫控制。
赛托(Seto)等对7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这些患者均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最终有7例患者实现了HBsAg的血清学转换,这与HBeAg阴性或阳性、HBV DNA定量及HBV基因型无关,而与HBsAg基线水平有很大关系——HBsAg基线水平越低,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的几率就越高。
另两项对慢性乙肝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血清HBsAg的稳定下降提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在逐渐恢复,而且血清HBsAg≤100 IU/ml可预测患者可能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和91%。
多项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随着HBV DNA和HBsAg下降,其CD4 T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免疫应答性有所恢复。
我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证实,HBsAg特异性B细胞功能恢复与HBsAg的血清学转换有关。
目前,国际上关于慢性乙肝的免疫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距离全面阐明相关的免疫发病机制还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对HBsAg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越来越重视,一方面,HBsAg对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正在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在临床上HBsAg作为抗病毒疗效和临床转归的预测指标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信针对HBsAg的临床意义研究将会极大地推动人们对慢性乙肝的认识。
机体免疫紊乱与病毒成分的关系
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
机体的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共同负责清除乙肝病毒(HBV),但同时出现的非特异免疫应答异常还会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和坏死,甚至导致肝硬化等一系列变化。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
一方面,HBV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功能低下,如免疫负调节成分增加(Treg、 MSDC、 PD1、 TGF-β、IL-10、 Bim等)、效应功能和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等,造成机体无法有效清除病毒,导致体内HBV的持续复制。
另一方面,非HBV特异性CD8 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T辅助(Th)17细胞等的免疫反应增强,可造成肝脏的损伤。
慢性乙肝患者肝内有大量的非HBV特异性CD8 T细胞浸润,其增殖能力和产生白细胞介素(IL)-2的能力明显下降,而产生干扰素(IFN)-γ和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等促炎因子的功能却未损伤,因而引起非特异性炎症损伤。
处于免疫活化期的e抗原(HBeAg)阳性患者,肝内IL-12、IL-15和IL-18表达升高而IL-10表达下调,导致NK细胞活性明显增加,体现在NK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而分泌IFN-γ的能力却未增强,造成肝脏损伤但却不能有效清除病毒。此外,NK细胞还可通过IFN-α上调TNF-α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的表达,介导肝细胞的凋亡。
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内还有大量的Th17细胞浸润,并与病毒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组织学活动度呈正相关,其分泌的IL-17主要通过促进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单核细胞分泌IL-1b、IL-6、TNF-α及IL-23等炎症因子来介导肝脏的损伤。
慢性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现有一些研究显示,HBV本身或其病毒成分与此有关。
目前认为,高水平的HBeAg是体内重要的耐受原,其全面诱导了机体针对细胞内核心抗原(HBcAg)特异性细胞免疫的耐受;HBeAg还可通过胎盘屏障,到达胎儿胸腺引起HBeAg/HBcAg特异性Th细胞的删除。
HBsAg可通过与单核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来抑制单核细胞活性,而且HBsAg可使mDC和浆细胞样树突样细胞(pDC)产生功能障碍。
HBsAg、HBcAg还可引起IL-23/IL-17轴反应增强,介导肝脏免疫损伤。
但是这些研究还远远没有阐明慢性乙肝患者免疫紊乱的机制。
究竟是HBV DNA、HBsAg、HBeAg、HBcAg、DNA多聚酶中的哪些成分介导了机体的免疫紊乱?各个成分分别影响了哪些免疫应答的发生?这些本质的问题等待今后去回答。
大量HBsAg是抗HBV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的主要因素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高水平的HBsAg与抗HBV特异性的T细胞和B细胞免疫功能损伤有关,理论上,降低HBsAg水平应该可促进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恢复,并反过来促进HBsAg的清除。
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在经过HBeAg血清学转换后,免疫功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仍然存在缺陷,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此时体内HBsAg的水平仍然很高;当实现HBsAg清除或HBsAg血清学转换时,机体的抗HBV免疫应答功能才基本恢复正常。因此推测,可能是HBsAg抑制了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虽然尚无有力的证据支持HBsAg可直接抑制HBV特异性免疫应答,不过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提示HBsAg与HBV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细胞免疫
雷纳特(Renate)等的研究提示,与健康人相比,慢性乙肝患者的mDC和pDC的比例虽基本正常,但mDC为T细胞提供共刺激信号的能力下降,分泌细胞因子如TNF-α的能力明显下降,后者的主要功能是促进DC的成熟和其诱导的T细胞的增殖。在该过程中,HBsAg和HBV DNA水平是高的,这提示可能是这两种病毒成分的存在损伤了mDC的功能。
另有研究发现,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HBsAg定量的水平很高,但机体抗HBV的免疫功能低下;而在低复制期,HBsAg定量的水平较低,但抗HBV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当机体HBsAg完全被清除之后,免疫应答基本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HBsAg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应答对控制HBV感染的贡献尚不清楚。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因HBsAg水平过高而抑制DC的抗原提呈功能、CD4 T细胞功能缺陷,均可影响HBV特异性B细胞分泌表面抗体(HBsAb),或导致抗体亲和力不足或没有功能,不能发挥中和抗体的作用。但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实HBsAg与B细胞功能缺陷有关。
抗HBV特异性免疫应答恢复有助提高HBsAg清除率
HBsAg滴度的降低可能解除了其对特异性B细胞和T细胞的免疫抑制,从而使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得以恢复,最终实现HBsAg的血清学转换,达到HBV的持久免疫控制。
赛托(Seto)等对7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这些患者均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最终有7例患者实现了HBsAg的血清学转换,这与HBeAg阴性或阳性、HBV DNA定量及HBV基因型无关,而与HBsAg基线水平有很大关系——HBsAg基线水平越低,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的几率就越高。
另两项对慢性乙肝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血清HBsAg的稳定下降提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在逐渐恢复,而且血清HBsAg≤100 IU/ml可预测患者可能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和91%。
多项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随着HBV DNA和HBsAg下降,其CD4 T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免疫应答性有所恢复。
我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证实,HBsAg特异性B细胞功能恢复与HBsAg的血清学转换有关。
目前,国际上关于慢性乙肝的免疫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距离全面阐明相关的免疫发病机制还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对HBsAg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越来越重视,一方面,HBsAg对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正在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在临床上HBsAg作为抗病毒疗效和临床转归的预测指标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信针对HBsAg的临床意义研究将会极大地推动人们对慢性乙肝的认识。
上一篇:HBeAg(-)患者的治疗实践
下一篇:从HBsAg的发现过程中,我们能够学到什么?
论坛新帖
频道总排行
医学推广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1)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