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抗菌药的基本概念问题
2009-05-26 20:37:28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目前,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多的一类药物。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增加,新的抗菌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在面对各种感染性疾病时,如何在众多的抗菌药物中合理地选择并正确地应用已经成为每一个临床医生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为此,本刊编辑部组织策划了“抗菌药物系列报道”,就抗菌药物的一些基本问题及临床合理应用做长期连续性的报道,以冀对基层医生有所启迪。

抗菌活性
  指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一般可用体外与体内(化学试验治疗)两种方法来测定。体外抗菌试验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抑菌药
  指仅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作用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最低抑菌浓度(MIC)
  指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能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杀菌药
  这类药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微生物,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最低杀菌浓度(MBC)
  指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能使活菌生长减少99%以上的最小浓度。MIC与MBC是药物抗菌活性的指标,显示出药物抑杀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其值越小则抗菌活性越强。如果受试药物对供试微生物的MBC≥32倍的MIC,可判定耐药。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指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药物峰值浓度越高,对致病菌的杀伤力越强,杀伤速度越快。这类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甲硝唑等。投药原则是延长时间间隔,增大每次剂量。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指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即细菌的暴露时间,而峰值浓度并不很重要。这类药物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除外)、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克林霉素、万古霉素与氟胞嘧啶类等。投药原则是将间隔时间缩短,而不必增大每次剂量。

抗菌谱
  每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称为抗菌谱。

窄 谱
  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如异烟肼、青霉素、红霉素、氨基糖苷类等。

广 谱
  对多数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还对某些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有抑制作用。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等。近年新发展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有广谱抗菌作用。

化疗指数(CI)
  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即CI=LD50/ED50,或用5%致死量(LD5)与95%有效量(ED95)的比来衡量。
  理想的化疗药物一般必须对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有高度选择毒性,而对宿主无毒性或毒性很低,最好还能促进机体防御功能,并能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消灭病原体。
  意义:是评价化疗药安全性的指标。化疗指数越大,表明疗效越高,毒性越低,用药越安全。但化疗指数大者并不是绝对安全,如几乎无毒性的青霉素仍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可能。
  注意:①化疗指数大并非绝对安全。②与治疗指数相区别。

抗生素后效应(PAE)
  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通常以时间(小时)表示。

耐药性
  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产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抗药性的产生使正常剂量的药物不再发挥应有的杀菌效果,甚至完全无效,从而给疾病的治疗造成困难,并容易使疾病蔓延。

 

相关链接
  抗菌药 是一类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药物。
  抗生素 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抗病毒和抗细菌的药物都可以算到抗生素的范畴里面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手诊诊断指南
下一篇:研究方案是整个研究的关键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