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内镜及超声内镜下特点分析
2012-09-25 19:06:53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郭花 盛剑秋  评论:0 点击:

目的探讨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内镜及超声内镜下特点。

  方法 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2年5月经胃、肠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物153例,对其进行超声 内镜检查,分别通过内镜(143例)、内镜和双镜联合(10例)切除病灶,最终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比较各种粘膜下肿物的胃镜和超声内镜表现特点 及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 确诊消化道平滑肌瘤51例、胃肠道间质瘤37例、脂肪瘤30例、类癌21例、异位胰腺7例、神经鞘瘤3例、错构瘤2 例和血管球瘤1例。平滑肌瘤超声内镜下多表现为低回声-中低回声,内部回声多均匀,边界清晰,多起源于黏膜肌层(34/51),部分起源于固有肌层(17 /51)。胃肠道间质瘤多为低-中低回声(33/37),部分瘤体内部还可出现片状高回声区(4/37),内部回声不均匀或均匀,起源于固有肌层(20 /37)或黏膜肌层(17/37)。脂肪瘤起源于黏膜下层(30/30),呈均匀高回声表现,后方可有衰减效应。类癌则多起源于黏膜肌层(7/21)或黏 膜下层(14/21),内部回声均匀,呈中低回声。神经鞘瘤为内部不均匀的中-低回声,可起源于固有肌层(2/3)或黏膜下层(1/3)。异位胰腺多呈中 等回声,也可以是混合回声,起源于黏膜下层(6/7),边界多不清,内部若见腺管结构更有诊断意义。错构瘤均起源于黏膜层(2/3)或固有肌层(1 /3),呈中低回声,其中一例见管腔样结构。血管球瘤在彩色多普勒图像中见瘤体内部血流丰富。超声内镜对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类癌、异位胰腺、神经 鞘瘤、错构瘤和血管球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92%、100%、71%、71%、0、0和100%,其总诊断符合率为86%,明显高于胃镜 (70%)(P<0.05)。

  结论 各种消化道粘膜下肿物在内镜及超声内镜下有一定特点,超声内镜可明确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大小、起源、回声、生长方式,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胃镜。

  (摘自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论文集)

相关热词搜索:消化道 黏膜 肿物 内镜

上一篇:急性小肠大出血5例诊治临床分析
下一篇:地中海人群中 C9ORF72 重复扩增的重要作用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