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2009-05-26 20:36:34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相关知识导读】
·为什么病人都要做血常规检查?
·无偿献血对人体有害吗?为什么?
·白细胞数增高对机体都有好处吗?
·“高原红”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人体内最小的细胞是什么?
·成年人做骨髓穿刺应该选择什么部位?
·皮肤碰撞后为什么会出现青紫?
一、血液
血液(blood)是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的液态组织,约占体重的7%,成人约
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细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关有相对稳定的数量。血细胞形态结构的光镜观察,通常采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的测定称为血象。患病时,血象常有显著变化,故检查血象对了解机体状况和诊断疾病十分重要。
(一)红细胞
红细胞(erythrocyle redblood cell)呈双凹圆盘状,直径7.5~8.5um,中央较薄(1.0um),周缘较厚(2.0um),故光镜下观察血涂片标本发现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图5-3)。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um2),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功能——携带O2和CO2。
成熟的红细胞内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正常成年人每升血液中血红蛋含量,男性约120~
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这是因为红细胞膜固定有一个能变形的圆盘状网架结构上,称红细胞膜骨架(erythrocyte membrane skeleton)。衰老的红细胞则变脆,不能变形,在通过 脾脏和肝脏时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这些红细胞内还残留部分核糖体,用蝗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称为网组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血液中大约经过一天后完成熟,核糖体完全消失。在成人,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在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的病人,网织红细胞计算降低。而如果盆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说明治疗有效。
红细胞膜除具有一般细胞膜的共性外,还存有一类镶嵌蛋白质,它决定着人类的血型系统如:ABO血型抗原、Rh抗原等。这在临床输血时有重要意义,如血型不合可造成血红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即溶血(hemolysis)。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血影(erythocyte ghost)。
(二)白细胞
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为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做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L。男女无明显差别,可受各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如劳动,运动、饮食及妇女月经期,均略有增多。在疾病状态下,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值皆可发生改变。光镜下,根据白细胞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类。有粒白细胞、嗜碱粒细胞。无粒白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图5-2)。各种白细胞的比例是临床医生常用的血液指标之一(表5-1)
表5-1 血细胞分类和正常值
白细胞
|
正常值 |
|
男 |
女 |
|
红细胞 |
(4.5~5.5)×109/L (3.5~5)×1012/L |
|
白细胞 |
(4~10)×109/L |
|
分类记数 |
|
|
中性粒细胞 |
50%~70% |
|
嗜酸粒细胞 |
0.5%~3% |
|
嗜碱粒细胞 |
0~1% |
|
淋巴细胞 |
25%~30% |
|
单核细胞 |
3%~8% |
|
血小板 |
(100~300)×109/L |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vte.meutro-phil)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um。光镜下核深染,形态多样,有的呈腊肠状,称杆状核;有的呈分分叶状,叶间有细丝相连,称分叶核。分顺核一般分为2~5叶,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在某些疾病情况下,如急性炎症感染,杆状叶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右移。一般说核分叶越多,表明细胞越近衰老。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较丰富,胞质染成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颗粒,其中浅紫色的是嗜天青颗粒(azurophilic granule),浅红色的为特殊颗粒(specific granule)。嗜天青颗粒约占总数的20%,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0.6~0.7um(图5-4),电子密度高(图5-5),是一种溶酶体,含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和很多种水解酶等,能消化分解吞噬的细菌和异物等。特殊颗粒约占颗粒总精的80%,体积小,直径0.3~0.4um,数量多,呈哑铃或椭圆形,含有碱性。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当机体受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犯时,中性粒细胞受细菌产物与感染组织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的趋化作用,穿出血管,聚集在细菌侵犯部位,吞噬细菌,形成吞噬体。吞噬体与特殊颗粒和溶酶体融合,细菌即被颗粒内的各种水解酶、氧化枰、溶菌酶等杀死,并消化分解。因此,机体受某些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也显著提高。中性粒细胞在吞噬细菌后,自身也死亡成为脓细胞。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约停留6~8小时,在组织中可存活2~3天。
2、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ino-phil)呈球形,直径10~15um。光镜下,核为分叶状,以2叶核居多,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呈橘红色并略带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直径0.5~10um)(图5-6)。电镜下,颗粒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膜包被,内含颗粒状基质和方形或长方形晶体(图5-7)。颗粒含有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组胺酶等,因此也是溶酶体。
嗜酸粒细胞也能做变形运动,并具有趋化性,可吞噬异物或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灭活组胺或抑制其释放,从而减弱过敏反应;还可借助抗体与某些寄生虫结合,释放颗粒内物质,杀死虫体或虫卵。因此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时候嗜酸粒细胞有所增多。嗜酸粒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停留6~8小时,在组织中可存活8~12天。
3、嗜碱粒细胞(basoophilic granulocyte,basophil)数量最少,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um。光镜下,核呈分叶状、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蓝染的哮碱颗粒,覆盖在核上并将其遮盖(图5-8)。电镜下,嗜碱性颗粒内含有细小微粒,呈均匀状或螺纹状分布(图5-9,图5-10)。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和白三烯等,这些物质可使平滑肌收缩,小血管通透性增高,因此,颗粒内容物释放,可导致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荨麻疹,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嗜碱粒细胞在组织中可存活12~15天。嗜碱粒细胞与肥大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同种造血祖细胞,部分祖细胞在骨髓在骨髓中分化为嗜碱粒细胞后进入血液,部分祖细胞在幼稚阶段进入血液,然后进入结缔组织,分化为肥大细胞。
4、单核细胞(monocyte)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直径14~20um,呈圆形或椭圆形。光镜下,核呈卵圆形,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等;核常偏位,染色质着色较浅。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含有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图5-11)。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非持异性酯酶和溶菌酶,这些酶不仅与单核细胞的功能有关,而且可作为与淋巴细胞的鉴别点。电镜下,细胞表面有皱褶和微绒毛,胞质内有许多吞噬泡、线粒体、粗面骨质网和颗粒(图5-12)。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霰运动、明显的趋化性和一定和吞噬功能。单核细胞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12~48小时,然后时入结缔组织或其他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5、淋巴细胞(lymphocyte)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6~8um的小淋巴细胞最多,9~12um的为中淋巴细胞,13~20um的为大淋巴细胞。光镜下,核圆形占细胞的大部,一侧有小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胞质很少,染成蔚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中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的核椭圆形,染色质较疏松,着色浅,胞质较多,可见少量嗜天青颗粒(图3-15)。电镜下,胞质内主要是大量的游离核糖体,其他细胞器均不发达(图5-14)
淋巴细胞可根据它们的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寿命长短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分为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等类型。周围血中的T细胞数较多,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75%,它参与细胞免疫,如排斥异体移植物、抗肿瘤等,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B细胞则占10%~15%,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三)血小板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故无细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血小板体积甚小,直径2~4um,呈双凸扁盘状。正常数值为()100-400)×109/L。血小板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则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光镜下观察血涂片发现血小板成簇成群分布,单个知小板常呈多角形,中央部分有着蓝色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granulomere):周边部呈均质浅蓝色,称透明区(hyalomere)(图5-15)。电镜下,血小板的膜表面有糖衣、细胞内无核,有较多的细胞器,如小管系,线粒体、微丝和微管、血小板颗粒和糖原颗粒等(图5-16)。其中血小板颗粒包括特殊颗粒、致密颗粒等,它们与膜上的凝血因子一道参与血液凝固的多个环李而启动凝血过程。
二、淋巴
淋巴(lymph)是在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由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菌等异物被清除,并增加了淋巴细胞和抗体等成分,有时还有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最终汇入静脉,淋巴的组成成分和细胞数量是因淋巴回流部位而异。如肢体的淋巴清亮透明,小肠的淋巴因含吸收的大量脂滴而呈乳白色、称乳糜(chyle),肝的淋巴内含有大量血浆蛋白。淋巴是组织液回流的辅助渠道,在维持全身各部组织液动态平衡和滤过防御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三、骨髓和血细胞发生
人的血细胞最初是在胚胎时期卵黄囊壁的血岛生成,随着卵黄囊血管的出芽成网并成胚体的血管连通,血岛的造血干细胞便迁移到胚体内,先后播散到肝脏和骨髓等器官内,造备干细胞壁增殖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从胚胎后期至出生后,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
(一)骨髓的结构
骨髓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占体重的4%~6%,分为红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胎儿及婴儿时期的骨髓都是红骨髓,从5岁开始,长骨骨干内的骨髓出现脂肪组织,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最后成为黄髓,这时,红骨髓则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端的骨松质中造血功能活跃。黄髓髓内仅有少量幼稚血细胞,当机体需要时,这些有分化潜能的造血细胞可转变为红骨髓进行造血。在组织结构上,红骨髓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组成。
1、造血组织 由网状组织构成的支架和堆积在上面的各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所组成。网状组织包括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网孔中除各种造血细胞外,还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等(图5-17),它们形成骨髓中的基质细胞,与骨髓内的神经成分、微血管、基质等成分一起构成血细胞生长的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骨髓内,幼稚红细胞常位于血窦附近并嵌附在巨噬细胞表面,构成幼红细胞岛(erythroblastic islet)(图5-18),成熟后穿过内皮成为周围血中的网织红细胞;幼稚粒细胞则多远离血窦,至晚幼粒细胞才接近并穿入血窦。巨核细胞常常紧靠血窦内皮间隙,将指状胞质突起伸入窦腔,脱落形成血小板。这种分布状况表面造血组织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微环境造血诱导作用。
2、血窦(sinosoid)骨髓内扩大的毛细血管,腔大而迂曲,形状不规则。窦壁衬贴有孔内皮,内皮基膜不完整,呈断续状,基膜外有扁平多突的周细胞覆盖。(图5-19)。当造血功能活跃,覆盖面减小,利于血细胞穿过。血窦壁内外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有吞噬清除血流中异物、细菌及衰老细胞的功能。
(二)造敌国干细胞和造血细胞
在骨髓内,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又称多能干细胞(multipotial stem cell),经微环境的调节增殖分化成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失去了多能分化能力,但能向一个或多个细胞系定向分化,故称定向干细胞(committed stem cell)。
1、造血干细胞 源于受精3周时的人胚卵黄囊血岛,随血岛四周出芽血管的建立并与胚体循环连通,经血流迁入胚肝,开始造血。出生后,造血干细胞则主要存在于红骨髓,其次实验和体骨实验都证实了造血干细胞的存在,其基本特征是:有很强的增殖潜能;有多向分化能力;有自我复制能力。造血干细胞的形态结构,至今尚无定论,说法不一。
2、造血祖细胞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形成的分化方向确定的干细胞,也称定向干细胞(committed stem cell),能分化成不同的,形态可辨认的幼稚细胞系(图5-20)。目前已确认造血祖细胞有:①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②中性粒细胞一巨噬细胞系造血祖细胞。③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NextPage]
(三)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血细胞的发生从幼稚到成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规律大致如下:①胞体由大变小,而巨核细胞的发生则由小变大。②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核最后消失,粒细胞核由圆形逐渐变杨杆状乃至分叶状,巨核细胞的核由小变大呈分叶状;染色质逐渐变粗密,核仁渐消失。③胞质由少增多,嗜碱性逐渐变弱,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仍保持浅嗜碱性;胞质内的特殊结构如血红蛋白、特殊颗粒、嗜天青颗粒等均由无到 有,并逐渐增多。④细胞分裂能力逐渐减弱到消失,保淋巴细胞仍有很强的潜在分裂能力。
1、红细胞发生 历经原红细胞(proerythroblast),早幼红细胞(early erythroblast)、中幼稚细胞(interme-doate erythroblast)、晚幼红细胞(late erythroblast),后者脱去胞核成为网织红细胞,最终成为成熟红细胞。红细胞的成熟大约需3~4天。各阶段红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见表5-2和图5-21。
表5-2 红细胞发育阶段特点
各阶段红细胞 |
胞体 |
胞核 |
胞质 |
原红 |
圆而大 |
核圆,染色质细 |
强嗜碱性成墨水蓝 |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
精彩图文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76第17章 男性生殖系统
- 53第2章 上皮组织
- 50第12章 内分泌系统
- 50第15章 呼吸系统
- 49第9章 循环系统
- 43第13章 消化管
- 41第4章 软骨和骨
- 38第10章 免疫系统
- 33第18章 女性生殖系统
- 23第14章 消化腺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2)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