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学概述
2012-08-07 21:22:14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胸部创伤不论平时或战时均有其重要性。胸部所占体积大,目标明显,容易受伤。胸内脏器最主要的为肺和心脏大血管,创伤后容易发生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现代创伤的特点是容易出现大量严重合并伤、往往导致危急状态,其中,胸部伤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其比较发生率虽然仅次于四肢伤和颅脑伤,居第三位,但在创伤致死原因中却居第一位。
在平时,胸部伤约占全身各种创伤的10%~25%,可能为生活中意外受伤或故意伤害,也可能为生产事故受伤,但大多数为交通事故伤。全球每年约600万人因车祸致伤,20万人死亡,而且多为34岁以下的成年人。我国1988年因交通事故死亡 5万余人,伤残17万余人,主要死于胸部伤者占25%,另有25%的死亡与胸部伤有重要相关。死亡大多数发生于现场,部分发生于运送途中,仅不到1/5发生在医院。故有“交通事故伤亡是现代的鼠疫”之说。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造成的创伤中,胸部伤可达11.6%。在战时,胸部伤约占战伤伤员总数的6%~8%,但在阵亡者中约25%~27%死于胸部伤。
胸部伤的致伤原因分为钝性伤和穿透性伤两大类,钝性伤原因多种多样。穿透性伤包括刃器伤、枪弹伤和弹片伤。但就人体受伤机制可归纳为三大类:①急剧减速和加速;②挤压;③高速撞击(亦含枪弹伤)。所造成的胸部伤分类为闭合性伤和开放性伤。开放性伤中穿透胸膜或纵隔者称为穿通性开放伤,又称胸腔伤,仅伤及胸壁者称为非穿通性开放性,无论穿通性或非穿通性伤均可贯通伤和盲管伤。一般说来,钝性胸部伤的特点为:①平时多见,一般引起闭合性伤,偶可造成开放性伤;②体表看受伤面积大,且常伴有其他部位合并伤;③依据暴力的轻重不同,钝性伤造成损伤的深度和严重程度有很大的不同,从单纯胸壁软组织挫伤到严重胸内脏器伤。战时的钝性伤伤情往往严重。穿透性胸部伤的特点为:①战时多见,且由于现代火器的高速度、高能量和高杀伤力的特点,常造成多发、多部位于开放伤。平时穿透性伤约95%,发生于打闹、斗殴和行凶,致伤物多为刃器切割和锐器刺伤,极少数为火器伤,②体表看伤口范围局限,③可根据穿透方向来估计哪些结构和脏器可能受伤。在平时,闭合性伤占70%~89%,开放性伤占11%~30%。而在战时,绝大多数为开放性伤,但在今后战争中,闭合性伤有可能增多。
胸部遭受创伤后,从皮肤到内部的各种组织结构和脏器都可能损伤,这一方面取决于致伤原因的种类和能量,另一方面,组织和脏器愈靠近外表者愈容易受伤,体积愈大者愈容易受伤。胸部创伤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疼痛和胸壁稳定性破坏:胸廓是由具有一定活动性和弹性的骨性笼架(肋骨、胸骨和胸椎)与肋间肌所构成,既对胸内脏器和部分腹内脏器起保护作用,更主要的是通过呼吸肌活动配合膈肌的升降运动改变胸腔容量大小来完成呼吸功能。胸廓的稳定性和保护作用又为与之紧密相连的锁骨、肩胛骨和多层强大肌肉所加强。胸壁损伤,肋骨骨折和胸骨骨折等,除引起疼痛、造成神经刺激和限制呼吸动度以外,可使胸廓运动的对称性和协调性破坏,从而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尚可伴随胸内和腹内脏器损伤。
二、失血:胸壁和胸内脏器富于血管,又有心脏和大血管。损伤后出血一方面可引起胸膜腔内或心包腔内积血,造成压迫,另一方面可使血容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严重时导致失血性休克。
三、肺与纵隔受压:胸腔主要为左右两个闭合的胸膜囊及其中的肺脏所占据,胸膜腔为潜在的腔隙(相距约10微米),内含1~2毫升浆液起着润滑作用。由于胸腔大和肺脏富有弹性回缩能力,故而胸膜腔内发生积血和积气时可致大量(1500~2000毫升以上),造成压迫性肺不张和纵隔向对侧移位。
四、胸腔负压受损:胸膜腔内为负压且两侧相等而使纵隔保持中位。肋骨的举落运动和膈肌的升降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同时腹腔内正压)产生周期性增减变化,既是呼吸的动力来源(肺脏的“风箱”),又促进静脉回心血流(静脉胸腹泵)。若创伤使一侧胸膜腔负压受损,压力升高(血胸或气胸),不但伤侧肺受压萎陷,而且纵隔受压移向对侧,使对侧肺受压,心脏大血管亦受压和扭曲,若胸膜腔压力为正压时(张力性气胸)。情况更为严重。若胸壁缺损使胸膜腔与外界直接相交通(开放性气胸),大气压可使伤侧肺萎陷和纵隔向健侧移位,同时,因对侧胸膜腔内仍为负压且仍随呼吸而周期性增减,致使纵隔随呼吸而左右来回移位,称为纵隔摆动,心脏大血管也受压和来回扭曲,静脉回心血流受障碍,心排出量下降,加上纵隔和肺门神经丛受刺激,可迅速导致休克,称为胸膜肺休克。
五、肺损伤:创伤所致肺损伤包括浅层的肺破裂、深达中层(含细、小支气管)的肺裂伤以及肺全层损伤如肺挫伤和肺爆震伤。肺损伤后可引起气胸、血胸和血容量减少,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通气/灌注比值失调等,不仅导致全身血液动力学变化,缺氧和酸中毒,尚可引起全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血管活性物质释放、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和功能改变及其炎性介质的释放等,这些全身性反应影响着肺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演变,甚至导致ARDS。
六、气道阻塞: 创伤后呼吸道和肺出血或有误吸,可致气道阻塞。由于神经反射作用引起支气管痉挛和分泌物增加,以及缺氧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液进入肺泡和间质,大量含蛋白质的液体积聚于肺泡和支气管内,引起下呼吸道梗阻、肺不张、继之发生感染,严重时导致创伤后ARDS。
七、膈肌功能与膈肌破裂:胸廓下口宽大,为穹窿状膈肌所封闭。膈下毗邻重要的腹内脏器。膈肌不仅将胸腹腔分隔开,还是主要的呼吸肌,能保证2/3的肺活量。膈肌运动时,与之毗邻的腹内器官也随之升降,在下胸部钝性或穿透性创伤时,可致膈肌破裂,形成胸腹联合伤,一方面影响呼吸功能,另一方面,当膈肌裂口较大时,腹内脏器可疝入胸腔,造成对肺和纵隔的压迫,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八、纵隔和心脏压塞:纵隔位于两侧胸膜囊之间,在此狭小区域内有许多器官和结构,复杂交错,排列紧密。它们虽然有较好的保护,但在严重创伤之下亦可受到损伤,伤情往往严重,死亡率高。纵隔内发生气肿和出血时容易沿其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扩散,引起心脏和大血管受压(心包外心脏压塞)。
本文来自37度医学网,www.37med.com
心脏是纵隔内的最大器官,较其他结构更易遭受创伤。心包由浆膜层和纤维层构成,弹性较差,心包腔内快速积血50毫升即可使心脏舒缩功能受限,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锐减,引起急性心包填塞,积血150~200毫升就足以引起严重休克。中心静脉压20厘米水柱为危险临界水平,此时,心包内再增加10~20亳升积血则可引起死亡,反之若迅速抽出30毫升积血即可明显改善症状,给以挽救生命的机会。
针对上述致伤机理和病理生理变化,胸部伤的救治原则在于及早纠正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包括①恢复胸壁的完整性和呼吸运动功能,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补充血容量和止血,④解除胸膜腔和心包腔内的压力,⑤适时进行开胸手术。有人归纳为VIPCO程序,即V(Ventilation)指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和给氧;I(Infusion)指输血、补液扩容以防治休克;P(Pulsation)指监护心脏搏动,维护心泵功能以及进行心肺复苏;C(Control)指控制出血;O(Operation)指开胸手术。其中,需要紧急处理而不容许进行更多检查(包括X线胸片)的伤情包括①呼吸道阻塞;②浮动胸壁的反常呼吸运动;③开放性气胸;④张力性气胸;⑤大出血;⑥急性心包填塞。
随着创伤外科学和急救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各种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各种支持疗法的应用,使胸部伤病人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平时死亡率在单纯性胸部伤为4%~8%,合并1个部位伤者为15%~22%,合并2个以上部位伤者为30%~35%。战时死亡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24%~27%,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9%,在美军侵越战争和我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为4%~5%。另一方面,得以抢救转送医院的危重伤员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对于医生的诊治技能和医院急救的总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设施的建设,面临着更新的挑战。
在平时,胸部伤约占全身各种创伤的10%~25%,可能为生活中意外受伤或故意伤害,也可能为生产事故受伤,但大多数为交通事故伤。全球每年约600万人因车祸致伤,20万人死亡,而且多为34岁以下的成年人。我国1988年因交通事故死亡 5万余人,伤残17万余人,主要死于胸部伤者占25%,另有25%的死亡与胸部伤有重要相关。死亡大多数发生于现场,部分发生于运送途中,仅不到1/5发生在医院。故有“交通事故伤亡是现代的鼠疫”之说。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造成的创伤中,胸部伤可达11.6%。在战时,胸部伤约占战伤伤员总数的6%~8%,但在阵亡者中约25%~27%死于胸部伤。
胸部伤的致伤原因分为钝性伤和穿透性伤两大类,钝性伤原因多种多样。穿透性伤包括刃器伤、枪弹伤和弹片伤。但就人体受伤机制可归纳为三大类:①急剧减速和加速;②挤压;③高速撞击(亦含枪弹伤)。所造成的胸部伤分类为闭合性伤和开放性伤。开放性伤中穿透胸膜或纵隔者称为穿通性开放伤,又称胸腔伤,仅伤及胸壁者称为非穿通性开放性,无论穿通性或非穿通性伤均可贯通伤和盲管伤。一般说来,钝性胸部伤的特点为:①平时多见,一般引起闭合性伤,偶可造成开放性伤;②体表看受伤面积大,且常伴有其他部位合并伤;③依据暴力的轻重不同,钝性伤造成损伤的深度和严重程度有很大的不同,从单纯胸壁软组织挫伤到严重胸内脏器伤。战时的钝性伤伤情往往严重。穿透性胸部伤的特点为:①战时多见,且由于现代火器的高速度、高能量和高杀伤力的特点,常造成多发、多部位于开放伤。平时穿透性伤约95%,发生于打闹、斗殴和行凶,致伤物多为刃器切割和锐器刺伤,极少数为火器伤,②体表看伤口范围局限,③可根据穿透方向来估计哪些结构和脏器可能受伤。在平时,闭合性伤占70%~89%,开放性伤占11%~30%。而在战时,绝大多数为开放性伤,但在今后战争中,闭合性伤有可能增多。
胸部遭受创伤后,从皮肤到内部的各种组织结构和脏器都可能损伤,这一方面取决于致伤原因的种类和能量,另一方面,组织和脏器愈靠近外表者愈容易受伤,体积愈大者愈容易受伤。胸部创伤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疼痛和胸壁稳定性破坏:胸廓是由具有一定活动性和弹性的骨性笼架(肋骨、胸骨和胸椎)与肋间肌所构成,既对胸内脏器和部分腹内脏器起保护作用,更主要的是通过呼吸肌活动配合膈肌的升降运动改变胸腔容量大小来完成呼吸功能。胸廓的稳定性和保护作用又为与之紧密相连的锁骨、肩胛骨和多层强大肌肉所加强。胸壁损伤,肋骨骨折和胸骨骨折等,除引起疼痛、造成神经刺激和限制呼吸动度以外,可使胸廓运动的对称性和协调性破坏,从而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尚可伴随胸内和腹内脏器损伤。
二、失血:胸壁和胸内脏器富于血管,又有心脏和大血管。损伤后出血一方面可引起胸膜腔内或心包腔内积血,造成压迫,另一方面可使血容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严重时导致失血性休克。
三、肺与纵隔受压:胸腔主要为左右两个闭合的胸膜囊及其中的肺脏所占据,胸膜腔为潜在的腔隙(相距约10微米),内含1~2毫升浆液起着润滑作用。由于胸腔大和肺脏富有弹性回缩能力,故而胸膜腔内发生积血和积气时可致大量(1500~2000毫升以上),造成压迫性肺不张和纵隔向对侧移位。
四、胸腔负压受损:胸膜腔内为负压且两侧相等而使纵隔保持中位。肋骨的举落运动和膈肌的升降运动使胸腔内负压(同时腹腔内正压)产生周期性增减变化,既是呼吸的动力来源(肺脏的“风箱”),又促进静脉回心血流(静脉胸腹泵)。若创伤使一侧胸膜腔负压受损,压力升高(血胸或气胸),不但伤侧肺受压萎陷,而且纵隔受压移向对侧,使对侧肺受压,心脏大血管亦受压和扭曲,若胸膜腔压力为正压时(张力性气胸)。情况更为严重。若胸壁缺损使胸膜腔与外界直接相交通(开放性气胸),大气压可使伤侧肺萎陷和纵隔向健侧移位,同时,因对侧胸膜腔内仍为负压且仍随呼吸而周期性增减,致使纵隔随呼吸而左右来回移位,称为纵隔摆动,心脏大血管也受压和来回扭曲,静脉回心血流受障碍,心排出量下降,加上纵隔和肺门神经丛受刺激,可迅速导致休克,称为胸膜肺休克。
五、肺损伤:创伤所致肺损伤包括浅层的肺破裂、深达中层(含细、小支气管)的肺裂伤以及肺全层损伤如肺挫伤和肺爆震伤。肺损伤后可引起气胸、血胸和血容量减少,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通气/灌注比值失调等,不仅导致全身血液动力学变化,缺氧和酸中毒,尚可引起全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血管活性物质释放、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和功能改变及其炎性介质的释放等,这些全身性反应影响着肺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演变,甚至导致ARDS。
六、气道阻塞: 创伤后呼吸道和肺出血或有误吸,可致气道阻塞。由于神经反射作用引起支气管痉挛和分泌物增加,以及缺氧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液进入肺泡和间质,大量含蛋白质的液体积聚于肺泡和支气管内,引起下呼吸道梗阻、肺不张、继之发生感染,严重时导致创伤后ARDS。
七、膈肌功能与膈肌破裂:胸廓下口宽大,为穹窿状膈肌所封闭。膈下毗邻重要的腹内脏器。膈肌不仅将胸腹腔分隔开,还是主要的呼吸肌,能保证2/3的肺活量。膈肌运动时,与之毗邻的腹内器官也随之升降,在下胸部钝性或穿透性创伤时,可致膈肌破裂,形成胸腹联合伤,一方面影响呼吸功能,另一方面,当膈肌裂口较大时,腹内脏器可疝入胸腔,造成对肺和纵隔的压迫,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八、纵隔和心脏压塞:纵隔位于两侧胸膜囊之间,在此狭小区域内有许多器官和结构,复杂交错,排列紧密。它们虽然有较好的保护,但在严重创伤之下亦可受到损伤,伤情往往严重,死亡率高。纵隔内发生气肿和出血时容易沿其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扩散,引起心脏和大血管受压(心包外心脏压塞)。
本文来自37度医学网,www.37med.com
心脏是纵隔内的最大器官,较其他结构更易遭受创伤。心包由浆膜层和纤维层构成,弹性较差,心包腔内快速积血50毫升即可使心脏舒缩功能受限,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锐减,引起急性心包填塞,积血150~200毫升就足以引起严重休克。中心静脉压20厘米水柱为危险临界水平,此时,心包内再增加10~20亳升积血则可引起死亡,反之若迅速抽出30毫升积血即可明显改善症状,给以挽救生命的机会。
针对上述致伤机理和病理生理变化,胸部伤的救治原则在于及早纠正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包括①恢复胸壁的完整性和呼吸运动功能,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补充血容量和止血,④解除胸膜腔和心包腔内的压力,⑤适时进行开胸手术。有人归纳为VIPCO程序,即V(Ventilation)指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和给氧;I(Infusion)指输血、补液扩容以防治休克;P(Pulsation)指监护心脏搏动,维护心泵功能以及进行心肺复苏;C(Control)指控制出血;O(Operation)指开胸手术。其中,需要紧急处理而不容许进行更多检查(包括X线胸片)的伤情包括①呼吸道阻塞;②浮动胸壁的反常呼吸运动;③开放性气胸;④张力性气胸;⑤大出血;⑥急性心包填塞。
随着创伤外科学和急救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各种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各种支持疗法的应用,使胸部伤病人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平时死亡率在单纯性胸部伤为4%~8%,合并1个部位伤者为15%~22%,合并2个以上部位伤者为30%~35%。战时死亡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24%~27%,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9%,在美军侵越战争和我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为4%~5%。另一方面,得以抢救转送医院的危重伤员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对于医生的诊治技能和医院急救的总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设施的建设,面临着更新的挑战。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2)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