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包虫囊肿
2012-08-06 21:58:06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肺包虫囊肿,亦称肺棘球绦虫囊肿,多发生于牧区,在我国以西北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等地较为常见,亦偶见于其它地区。
  病原及病理

  肺包虫囊肿是犬绦虫的幼虫在人体肺内寄生所致。犬类是这种绦虫的终宿主,人、羊、猪、牛等均可能为其中间宿主。成虫寄生于犬类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经食物沾染而进入人的胃内,孵化而成幼虫。幼虫穿过胃肠壁进入门静脉,随血流至肝,形成肝包虫囊肿。如有幼虫通过肝毛细血管随血流进入小循环而至肺、则可在肺内发展成为肺包虫囊肿。

  据统计,包虫囊肿位于肝的约占50~70%,位于肺的约占10~20%。

  包虫囊肿生长比较缓慢,自幼虫侵入人体至形成1~2cm大小的囊肿需半年左右,继续生长,常形成为较大的囊肿。

  包虫囊肿有内囊及外囊。内囊是寄生囊肿的本体,外囊是肺组织反应而形成的纤维囊壳。内囊为白色半透明的软膜,质脆弱,又分内外两层。内层为生发层,外层是无细胞结构的保护物质。生发层分泌无色清彻透明的囊液,其内面发生多数带蒂的小泡,称为生发囊。在生发囊内有无数包虫头节。有的生发层外翻或内翻,以后脱离原囊壁而形成子囊。子囊多见于肝包虫囊肿,肺包虫囊肿含子囊者较为少见。
转载请注明37度医学网,www.37med.com

  包虫囊肿的囊液及头节对人体均属有害。由于宿主对包虫寄生产生抗体,因此如有囊液外溢则可发生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头节随囊液外溢又可在组织中发展成为继发的包虫囊肿,如肺包虫囊肿或肝包虫囊肿破入胸膜腔,则胸腔即发生多数包虫小囊。

  肺包虫囊肿多为单一的,也有少数病例有多个囊肿,分布于一肺或两肺。囊肿发生于右肺者略多于左肺,这是因为右肺容量及血流量均略多于左肺,又加右肺与肝脏邻近,也可能有的肝内包虫囊肿直接侵入右肺。
  症状及诊断

  肺包虫囊肿有的无症状,当囊肿逐渐长大引起压迫或并发感染时,则可能有胸痛、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囊肿有时也可能破裂,有囊液或小囊进入支气管内,病人则有阵发咳嗽、发热或其他过敏反应,如休克、皮诊等。咳出物呈粘液状,并可能有囊壁的断片或子囊,状如粉皮。

  X线检查是肺包虫囊肿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无并发感染的肺包虫囊肿,典型X线征象为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囊肿压迫其周围肺组织并发感染则可引起肺炎或肺不张。有的囊肿可与小支气管相通,则有空气进入囊内而造成几种特殊的X线征象:如空气存留于外囊和内囊之间而使两者分离,则在X线片上可见囊肿之上有一弧形透明带,如空气进入内囊,则可见囊肿内有液面,如内囊破裂萎缩并漂浮于液面之上,则在液面上呈不规则的阴影,有的书上称之为“水上浮莲”征。

  肺包虫囊肿需与支气管肺囊肿、支气管肺癌、肺内转移瘤、纵隔肿瘤以及局限型脓胸等相鉴别。

  化验检查:结合病史及X线征象,化验检查对于诊断肺包虫囊肿有重要作用。常做的检查有下列各种:

  (1)包虫囊液皮肤试验(Casoni氏试验):抗原取自人体或羊体内无感染的包虫囊液,经细菌过滤器过滤后,用生理盐水稀释100~1000倍,取0.1毫升作皮内注射。五分钟后看试验结果,若注射部位皮肤丘疹超过1cm直径,即为阳性。强阳性者局部皮肤显著隆起,且有伪足。

  (2)血清补体结合试验:约在50~60%病人有阳性反应。

  (3)白细胞分类检查中,啫伊红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4)在有囊肿破裂时,痰液、胃液或胸腔积液的显微镜检查,可能发现棘球绦虫的头节,毛钩或囊壁,诊断便可确立。

  上述检查以皮肤试验比较可靠,但也有时呈假阳性反应。各项检查的阴性结果均不能除外包虫囊肿的诊断,在寄生虫已死亡或囊肿已感染时,这些检查结果可能呈阴性。
  治疗

  肺包虫囊肿多需外科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囊肿穿刺可能引起严重反应或并发症,应视为禁忌。

  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内囊摘除术:适用于无并发症的表浅囊肿。开胸后先探查囊肿部位,用纱布垫遮护囊肿周围组织,用空针抽出囊内液体,以使其内囊收缩,以后将外囊切开,利用预先放上的牵引缝线,将外囊切口边缘提起,由助手用吸引器吸除囊内的液体,术者以环形钳将已收缩的内囊完整取出。注意避免囊液沾染任何组织。残留的外囊腔如有小支气管孔,均应以细丝线缝合,以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用细丝线将外囊壁对拢缝合。

  (二)囊肿摘除术:适用于较浅位的单纯囊肿。开胸后,显露囊肿并用纱垫保护周围组织。在囊肿外囊之外,进行剥离解剖,遇有小血管及小支气管随时予以结扎缝合,直至囊肿全部剥除,然后进行止血及缝补小支气管孔。此种方法,手术当时较麻烦,但术后肺部复张较好,无残囊存在。术中注意避免切破囊腔或损伤较大血管。

  (三)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如系单个囊肿,且邻近肺部有感染或因囊肿压迫而有继发病时,以行肺叶或肺段切除较为理想,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亦少见。

肺大泡
  一、病因及病理

  肺大泡一般继发于细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如肺炎、肺气肿和肺结核,临床上最常与肺气肿并存。因有炎性病变,小支气管粘膜有水肿,造成管腔部分阻塞,产生活门作用,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因之肺泡内压力增高。在正常情况下,肺泡间有侧支呼吸,虽有支气管部分阻塞,肺泡内压力不致过高。但在炎症状态下,肺组织也有损坏,肺泡间的侧支呼吸消失,肺泡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增加而破裂,乃形成巨大的含气囊腔,临床上称之为肺大泡。

  肺大泡继发于肺炎或肺脓肿者多见于婴幼儿,有单发的也有多发的。继发于肺结核的则多为单发,亦无明显之肺气肿同时存在。继发于肺气肿者,常为多发,除大泡之外,常伴有多数小泡。肺大泡的壁甚薄,由肺泡的扁平上皮细胞组成,也可能仅为纤维性膜。大泡不断扩大,可占居一侧胸腔,压迫邻近肺组织,甚至将纵隔推向对侧,形如张力气胸。如果肺泡内压力增大,向胸膜腔破裂,所形成的大泡,其壁的一部分即为胸膜所组成,这样形成的大泡称之为胸膜下大泡。另有一些大泡容积较小,常在肺叶边缘形成串珠状,临床上称之为肺小泡,常可与巨大的大泡并存。无论大泡小泡,如有破裂,则产生所谓的自发性气胸。
  二、症状及诊断

  肺大泡如为单发且张力不大,则其临床症状可能并不显著。但如同时有广泛肺气肿或为多发大泡,则常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巨大的肺大泡,泡内张力较高,则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有的病人因而失去劳动力,甚至行动亦受到限制。严重肺气肿并发肺大泡,则能促使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生,或是加重肺原性心脏病的发展。

  于并发自发性气胸时,则有突然胸痛,呼吸困难,在有严重张力气胸的病例,呼吸困难相应加重,并可出现紫绀。

  肺大泡的诊断,主要有赖于X线检查,但并不可忽视病史、症状和体征。有长期慢性咳嗽病史或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者,有明显气短或呼吸困难时,应考虑有肺大泡的存在,而应作进一步检查。小儿肺炎后突然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者,应考虑有可能产生肺大泡。检查时肺大泡区或患侧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X线检查发现肺部过度透光,见有薄壁巨大的空腔,占居一个肺段或一个肺叶,甚至整侧胸腔,内无肺纹理或仅在肺门部有些条索状影。有的为单发,有的为多发,有的在双侧发生。肺大泡常需与自发气胸作鉴别诊断。若同时存在肺气肿,则有肺气肿的X线表现,如整个肺组织透光度普遍增大,膈肌明显下移等征象。
  三、治疗

  对于较局限的肺大泡,病人如无明显症状,不必急于考虑外科治疗,可随诊观察,有的病人可因小支气管阻塞消除,肺大泡也可随之消失。小儿肺炎后所产生的肺大泡,在肺炎治愈后也多可自行消失,这类肺大泡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肺大泡已较长期存在,而又明显影响呼吸功能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肺气肿产生的肺大泡,自行消失的可能性较小,肺大泡对肺的压迫更能加重病人的负担,因此应当早行外科手术将大泡切除,以解除对肺组织的压迫,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同时存在着肺原性心脏病的患者,亦非手术禁忌症,我院曾有三例肺大泡病人,同时有肺原性心脏病,经外科手术切除肺大泡后,心力衰竭很快好转,呼吸功能亦得到明显改善。

  肺大泡外科治疗的原则,是既要解除大泡的压力,又要尽可能保存有功能的肺组织,不可轻易进行肺切除术。常用的手术方法如下:

  (一)大泡切除术:若肺组织无其它病变,应采用单纯大泡切除。先将大泡切开,由麻醉师作气管内加压使肺充分膨胀,明确病变的范围,将大泡壁切除,但适当保留一部分边缘,以备缝合泡腔之后,用以包盖缝合口。胸腔内为过度扩大及融合的肺泡,可见弥漫的肺泡漏气,若有小支气管的漏气,用细丝线加以缝合,再用细丝线或细肠线从腔底开始将腔壁对拢缝合,然后利用已保留的泡壁边缘覆盖肺表面,并用丝线严密缝合,以防止小支气管漏气。如同时有小泡存在,则可于其基底部用丝线加以结扎或缝合。

  (二)肺叶切除:若大泡所在的肺叶肺组织已明显萎缩或有炎性病变,留之无益,则应作肺叶切除。

  在大泡切除后,目前多主张于胸膜腔内撒入滑石粉,以产生胸膜粘连,预防术后自发性气胸,并可促进胸膜侧支循环的形成,后者可能有助于加强肺组织的营养。

相关热词搜索: 包虫囊肿

上一篇:介绍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成就、动态和发展方向
下一篇:支气管扩张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