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肌
2012-11-18 15:49:58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
一、背肌muscles of back (一)背浅肌
- 斜方肌trapezius
- 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
- 肩胛提肌
- 菱形肌
(一) 背深肌 竖脊肌erector spinae、夹肌 。
二、胸肌muscles of thorax
(一)胸上肢肌
- 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
- 胸小肌
- 前锯肌
(二)胸固有肌
- 肋间外肌 intercostales externi
- 肋间内肌 intercostals interni
- 肋间最内肌intercostales intimi
- 胸横肌
表3 背肌和胸肌的起止与作用
肌肉名称 |
|
|
作用 |
斜方肌 |
的棘突 。 |
锁骨外侧1/3部分、肩峰和肩胛冈 。 |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 肩胛骨固定,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 |
背阔肌 |
骶正中嵴和髂嵴后部。 |
肱骨小结节嵴 |
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上肢上举。 |
竖脊肌 |
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 |
向上分出三群肌束, 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向上可到达颞骨。 |
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 |
胸大肌 |
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 |
肱骨大结节嵴 |
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 |
肋间外肌 |
肋间隙浅层,肋骨下缘 |
下位肋骨上缘 |
提肋助吸气 |
肋间内肌 |
肋间外肌深面,肋骨上缘 |
上位肋骨下缘 |
降肋助呼气 |
肋间最内肌 |
肋间内肌深面,肋骨上缘 |
上位肋骨下缘 |
降肋助呼气 |
三、膈的位置、形态、作用、三个裂孔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结构,膈薄弱区的位置
表4:膈的位置和裂孔
位置 |
形态 |
作用 |
三个裂孔 |
|||
胸腹腔之间 |
穹窿形的扁薄阔肌 |
收缩时穹窿下降助吸气, 松弛时穹窿上升助呼气, 与腹肌同时收缩可增加腹压。 |
名称 |
主动脉裂孔 |
食管裂孔 |
腔静脉孔 |
位置 |
位于第12胸椎前方 |
约在第10胸椎水平 |
约在第8胸椎水平 |
|||
通过的结构 |
主动脉和胸导管 |
食管和迷走神经 |
下腔静脉 |
'四、腹肌m'uscles of abdomen (一) 前外侧群
- 腹外斜肌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
- 腹内斜肌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 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
- 腹直肌
(二) 后群
- 腰大肌
- 腰方肌
'(三)腹直肌鞘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由腹外侧壁三个扁肌的腱膜构成,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cm处三块扁肌的腱膜全部转到腹直肌的前面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使后层缺如,中断处形成弓状线,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
表5 腹肌外侧群的位置、层次、肌纤维方向、形成结构及作用
|
|
|
|
|
|
|
腹前外 侧部 |
|
|
形成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腹股沟管皮下环和腹直肌鞘前层。 |
保护腹腔脏器, 维持腹内压,收缩时增加腹压,使脊柱前屈、侧 屈与旋转,降肋 助呼气。 |
|
腹前外 侧部 |
|
|
腹股沟镰(联合腱)提睾肌、腹直肌鞘前、后层。 |
|
腹横肌 |
腹前外 侧部 |
肌深面 |
|
腹股沟镰(联合腱)提睾肌、腹直肌鞘前(弓状线以上)、后层。 |
相关热词搜索:躯干肌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2)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