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内生殖器
2011-11-23 09:24:02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常被称为子宫附件(图3.4)
图3 女性盆腔纵切面观
图4 女性盆腔上面观
一、阴道
为性交器官及月经血排出与胎儿娩出的通道,呈扁平管状,外窄内宽,顶端有子宫颈凸出,环绕子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窿”。分为前后左右四个部分,以后穹窿较深。阴道前壁长约7~9cm,以一层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与尿道及膀胱相隔。后壁长约10~12cm,上段仅有很薄的组织(仅有阴道壁和子宫直肠陷凹的一层腹膜)和腹腔隔开,中段为一层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与直肠相隔,上段和出口与直肠及会阴相毗邻。阴道粘膜有很多皱折,粘膜下肌肉层及疏松结缔组织,伸展性很大。阴道粘膜无分泌腺,细胞含有糖元,经阴道杆菌分解后产生乳酸,使阴道保持一定的酸度(pH4.5),有防止致病菌繁殖的作用。阴道上皮细胞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将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作涂片染色检查,是了解卵巢功能的方法之一。
二、子宫
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如倒置、前后略扁的梨形,子宫大小与年龄及生育有关,未产者约长7.5cm、宽5cm、厚3cm,子宫可分为底、体与颈三个部分,上三分之二为“子宫体部”;体的上部两侧输卵管入口线以上稍隆突部为“子宫底部”,下三分之一为“子宫颈部”,子宫颈下半部伸入阴道称“宫颈阴道段”,上半部为“宫颈阴道上段”。宫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约6cm,上方两角为“子宫角”,通向输卵管。下端狭窄为“峡部”,长约1cm,其下通向宫颈管(图5)。峡部上界因解剖上较狭窄,有人称之为“宫颈解剖内口”,下界因粘膜在此由子宫内膜转变为宫颈内膜,称“宫颈组织内口”。峡部在妊娠期逐渐扩展,临产时形成子宫下段。宫颈管为梭形上为内口,下开口于阴道,为宫颈外口,未产者呈圆点状,已产者因分娩时裂伤,多呈“一”字形(图6)。宫颈以外口为界,分为上下两唇。宫颈宽约1.5~2.5cm,硬度如软骨。输尿管由上向下在距宫颈侧仅约2~2.5cm处,在子宫动脉的后方与之交叉,再向下经阴道侧穹窿顶端绕向前方进入膀胱壁。在此区域内行妇科手术时,必须警惕,防止损伤输尿管。宫体与宫颈比例因年龄而异,婴儿期为1:2,青春期为1:1,生育期为2:1(图7),
图5 子宫矢状剖面图,示峡部
1 峡部 2 宫颈阴道上段 3 宫颈阴道段
图6 宫颈外口
图7 宫体与宫颈长度比例
A 婴儿期子宫约1:2 B 青春期子宫约1:1 C成年期子宫约2:1
子宫正常稍向前弯曲,前壁俯卧于膀胱上,与阴道几乎成直角,位置可随膀胱直肠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变。
子宫壁由外向内为浆膜、肌层及粘膜(即内膜)三层。粘膜又分功能层(致密层与海绵层)与基底层两部分。青春期开始,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增殖、分泌及脱落),而基底层无周期性变化。肌层最厚,分为内、中、外三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肌纤维交织如网,分娩后收缩可压迫贯穿其间的血管,起止血作用。浆膜层紧紧覆盖宫底及宫体,在前方相当于峡部下界处折向膀胱,形成“子宫膀胱皱襞”。浆膜疏松地覆盖着峡部,在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及子宫切除术时,即在此切开腹膜,推开膀胱,露出子宫下段及颈部。子宫后壁浆膜则向下掩盖宫颈上段及阴道后壁上段,反折至直肠,形成“子宫直肠陷窝”,此为腹腔最低部分。与阴道后穹窿仅有阴道壁、少量结缔组织及一层腹膜相隔。临床上,当腹腔内出血或感染化脓时,血液或脓液多积于此,可从阴道后穹窿进行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以达诊断、治疗目的。
三、子宫韧带
子宫共有三对韧带支持
1.阔韧带 是子宫浆膜前后叶在子宫两侧会合后形成如翼形的腹膜皱襞,两侧向盆壁伸展,与腹膜壁层相延续,其间主要含有少量结缔组织及丰富的血管。阔韧带的上缘为游离部分,内侧2/3包绕输卵管,外侧1/3由输卵管伞端延达盆壁,称“骨盆漏斗韧带”(简称盆漏斗韧带),卵巢动、静脉由此韧带穿过。在阔韧带下部,横行于子宫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为一对坚韧的平滑肌与结缔组织纤维束,是固定宫颈,维持子宫位置的主要结构,称“主韧带”。子宫动、静脉及输尿管贯穿其间。
2.圆韧带 为一对近圆形的肌纤维束,有腹膜覆盖。起于子宫底两角输卵管的前下方,向前向外延续,通过腹肌沟管止于阴阜及大小阴唇内,有维持子宫前倾的作用。
3.子宫骶骨韧带 由宫颈后上方两侧向后伸延,绕过直肠两侧止于第二、第三骶骨前的筋膜,将宫颈向后上方牵引,有间接维持子宫前倾的作用。
四、输卵管
输卵管位于子宫底的两侧,长约8~14cm,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图8),即间质部,为通过子宫肌壁的部分,管腔狭窄,长约1cm;峡部,为紧连子宫角的较狭窄部分,长约2~3cm;壶腹部,为外侧较宽大部分,长约5~8cm;伞端或漏斗部,为输卵管末端,形似漏斗,游离端有很多细伞,开口于腹腔。输卵管由腹膜、肌织膜及粘膜三层组成,粘膜有很多皱襞,愈近伞端愈厚,皱襞也愈多。炎症可造成粘膜粘连,致管腔变窄或堵塞,可引起输卵管妊娠或不孕。粘膜表面为单层高柱状细胞,其中有分泌细胞及纤毛细胞,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肌织膜与粘膜相反,愈近子宫愈厚,收缩时使输卵管向宫腔方向蠕动,加上纤毛的摆动,有助于卵子或受精卵向宫腔输入。
图8 输卵管各部示意
五、卵巢
为女性生殖腺,有产生卵子及女性性激素的功能。卵巢呈扁椭圆形,左右各一,成年妇女的卵巢约3.5×2.5×1.5cm大小,色灰白,位于阔韧后方输卵管之下,由卵巢系膜与阔韧带后叶相连,内侧借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相接,外侧与盆漏斗韧带相连。卵巢由里向外为髓质、皮质、白膜及生发上皮。髓质内含大量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皮质含有大量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及黄体和白体等。白膜为一层白色纤维组织,外覆单层立方形上皮细胞,为生发上皮(图9)。
图9 卵巢结构及周期性变化切面示意图
PF 原始卵泡 PF 初级卵泡 FS 次级卵泡 DF 闭锁卵泡 GF 成熟卵泡
CO 卵丘 T 卵泡膜 Gc 颗粒细胞 O 排卵 CL 黄体
DCL 退化黄体 GE 生发上皮 CA 白体 TA 内膜 M 髓质
图3 女性盆腔纵切面观
图4 女性盆腔上面观
一、阴道
为性交器官及月经血排出与胎儿娩出的通道,呈扁平管状,外窄内宽,顶端有子宫颈凸出,环绕子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窿”。分为前后左右四个部分,以后穹窿较深。阴道前壁长约7~9cm,以一层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与尿道及膀胱相隔。后壁长约10~12cm,上段仅有很薄的组织(仅有阴道壁和子宫直肠陷凹的一层腹膜)和腹腔隔开,中段为一层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与直肠相隔,上段和出口与直肠及会阴相毗邻。阴道粘膜有很多皱折,粘膜下肌肉层及疏松结缔组织,伸展性很大。阴道粘膜无分泌腺,细胞含有糖元,经阴道杆菌分解后产生乳酸,使阴道保持一定的酸度(pH4.5),有防止致病菌繁殖的作用。阴道上皮细胞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将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作涂片染色检查,是了解卵巢功能的方法之一。
二、子宫
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如倒置、前后略扁的梨形,子宫大小与年龄及生育有关,未产者约长7.5cm、宽5cm、厚3cm,子宫可分为底、体与颈三个部分,上三分之二为“子宫体部”;体的上部两侧输卵管入口线以上稍隆突部为“子宫底部”,下三分之一为“子宫颈部”,子宫颈下半部伸入阴道称“宫颈阴道段”,上半部为“宫颈阴道上段”。宫腔呈倒置三角形,深约6cm,上方两角为“子宫角”,通向输卵管。下端狭窄为“峡部”,长约1cm,其下通向宫颈管(图5)。峡部上界因解剖上较狭窄,有人称之为“宫颈解剖内口”,下界因粘膜在此由子宫内膜转变为宫颈内膜,称“宫颈组织内口”。峡部在妊娠期逐渐扩展,临产时形成子宫下段。宫颈管为梭形上为内口,下开口于阴道,为宫颈外口,未产者呈圆点状,已产者因分娩时裂伤,多呈“一”字形(图6)。宫颈以外口为界,分为上下两唇。宫颈宽约1.5~2.5cm,硬度如软骨。输尿管由上向下在距宫颈侧仅约2~2.5cm处,在子宫动脉的后方与之交叉,再向下经阴道侧穹窿顶端绕向前方进入膀胱壁。在此区域内行妇科手术时,必须警惕,防止损伤输尿管。宫体与宫颈比例因年龄而异,婴儿期为1:2,青春期为1:1,生育期为2:1(图7),
图5 子宫矢状剖面图,示峡部
1 峡部 2 宫颈阴道上段 3 宫颈阴道段
图6 宫颈外口
图7 宫体与宫颈长度比例
A 婴儿期子宫约1:2 B 青春期子宫约1:1 C成年期子宫约2:1
子宫正常稍向前弯曲,前壁俯卧于膀胱上,与阴道几乎成直角,位置可随膀胱直肠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变。
子宫壁由外向内为浆膜、肌层及粘膜(即内膜)三层。粘膜又分功能层(致密层与海绵层)与基底层两部分。青春期开始,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增殖、分泌及脱落),而基底层无周期性变化。肌层最厚,分为内、中、外三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肌纤维交织如网,分娩后收缩可压迫贯穿其间的血管,起止血作用。浆膜层紧紧覆盖宫底及宫体,在前方相当于峡部下界处折向膀胱,形成“子宫膀胱皱襞”。浆膜疏松地覆盖着峡部,在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及子宫切除术时,即在此切开腹膜,推开膀胱,露出子宫下段及颈部。子宫后壁浆膜则向下掩盖宫颈上段及阴道后壁上段,反折至直肠,形成“子宫直肠陷窝”,此为腹腔最低部分。与阴道后穹窿仅有阴道壁、少量结缔组织及一层腹膜相隔。临床上,当腹腔内出血或感染化脓时,血液或脓液多积于此,可从阴道后穹窿进行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以达诊断、治疗目的。
三、子宫韧带
子宫共有三对韧带支持
1.阔韧带 是子宫浆膜前后叶在子宫两侧会合后形成如翼形的腹膜皱襞,两侧向盆壁伸展,与腹膜壁层相延续,其间主要含有少量结缔组织及丰富的血管。阔韧带的上缘为游离部分,内侧2/3包绕输卵管,外侧1/3由输卵管伞端延达盆壁,称“骨盆漏斗韧带”(简称盆漏斗韧带),卵巢动、静脉由此韧带穿过。在阔韧带下部,横行于子宫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为一对坚韧的平滑肌与结缔组织纤维束,是固定宫颈,维持子宫位置的主要结构,称“主韧带”。子宫动、静脉及输尿管贯穿其间。
2.圆韧带 为一对近圆形的肌纤维束,有腹膜覆盖。起于子宫底两角输卵管的前下方,向前向外延续,通过腹肌沟管止于阴阜及大小阴唇内,有维持子宫前倾的作用。
3.子宫骶骨韧带 由宫颈后上方两侧向后伸延,绕过直肠两侧止于第二、第三骶骨前的筋膜,将宫颈向后上方牵引,有间接维持子宫前倾的作用。
四、输卵管
输卵管位于子宫底的两侧,长约8~14cm,由内向外分为四部(图8),即间质部,为通过子宫肌壁的部分,管腔狭窄,长约1cm;峡部,为紧连子宫角的较狭窄部分,长约2~3cm;壶腹部,为外侧较宽大部分,长约5~8cm;伞端或漏斗部,为输卵管末端,形似漏斗,游离端有很多细伞,开口于腹腔。输卵管由腹膜、肌织膜及粘膜三层组成,粘膜有很多皱襞,愈近伞端愈厚,皱襞也愈多。炎症可造成粘膜粘连,致管腔变窄或堵塞,可引起输卵管妊娠或不孕。粘膜表面为单层高柱状细胞,其中有分泌细胞及纤毛细胞,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肌织膜与粘膜相反,愈近子宫愈厚,收缩时使输卵管向宫腔方向蠕动,加上纤毛的摆动,有助于卵子或受精卵向宫腔输入。
图8 输卵管各部示意
五、卵巢
为女性生殖腺,有产生卵子及女性性激素的功能。卵巢呈扁椭圆形,左右各一,成年妇女的卵巢约3.5×2.5×1.5cm大小,色灰白,位于阔韧后方输卵管之下,由卵巢系膜与阔韧带后叶相连,内侧借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相接,外侧与盆漏斗韧带相连。卵巢由里向外为髓质、皮质、白膜及生发上皮。髓质内含大量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皮质含有大量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及黄体和白体等。白膜为一层白色纤维组织,外覆单层立方形上皮细胞,为生发上皮(图9)。
图9 卵巢结构及周期性变化切面示意图
PF 原始卵泡 PF 初级卵泡 FS 次级卵泡 DF 闭锁卵泡 GF 成熟卵泡
CO 卵丘 T 卵泡膜 Gc 颗粒细胞 O 排卵 CL 黄体
DCL 退化黄体 GE 生发上皮 CA 白体 TA 内膜 M 髓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女性生殖器官血液供应
下一篇:女性外生殖器
论坛新帖
频道总排行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1)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