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2011-12-02 09:17:30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DIC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主要原则如下:
1.防治原发性疾病 预防和迅速去除引起DIC的病因是防治DIC的根本措施。以严重感染引起的DIC为例,及时有效地控制原发感染病灶,对DIC的防治起着决定性作用。
2.改善微循环及时纠正微循环障碍,疏通有微血栓阻塞的微循环,增加重要脏器和组织微循环的血液灌流量,具体包括补充血容量,解除血管痉挛(特别是防止α受体的过度剌激),早期应用肝素抗凝防止新的微血栓形成,应用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的药物(如潘生丁、阿斯匹林等)以及酌情使用溶栓剂(如尿激酶)等。
研究发现,肝素的抗凝效果与AT-Ⅲ相关。因为AT-Ⅲ是肝素辅助因子,肝素可与AT-Ⅲ的赖氨酸残基形成复合物,从而加速AT-Ⅲ对凝血酶的灭活,此外,AT-Ⅲ对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抑制作用。DIC患者原先存在AT-Ⅲ减少或DIC本身引起的AT-Ⅲ减少均会影响肝素的抗凝效果。因此,有人认为,在应用肝素以前或同时,如能应用AT-Ⅲ制剂,则可提高肝素的抗凝效果。
3.重新建立凝血和纤溶间的动态平衡DIC时由于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因此在病情控制或使用肝素治疗后,以及在恢复期可酌情输入新鲜全血、冰冻血浆或纤维蛋白原等,以利凝血、纤溶间恢复新平衡。
1.防治原发性疾病 预防和迅速去除引起DIC的病因是防治DIC的根本措施。以严重感染引起的DIC为例,及时有效地控制原发感染病灶,对DIC的防治起着决定性作用。
2.改善微循环及时纠正微循环障碍,疏通有微血栓阻塞的微循环,增加重要脏器和组织微循环的血液灌流量,具体包括补充血容量,解除血管痉挛(特别是防止α受体的过度剌激),早期应用肝素抗凝防止新的微血栓形成,应用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的药物(如潘生丁、阿斯匹林等)以及酌情使用溶栓剂(如尿激酶)等。
研究发现,肝素的抗凝效果与AT-Ⅲ相关。因为AT-Ⅲ是肝素辅助因子,肝素可与AT-Ⅲ的赖氨酸残基形成复合物,从而加速AT-Ⅲ对凝血酶的灭活,此外,AT-Ⅲ对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抑制作用。DIC患者原先存在AT-Ⅲ减少或DIC本身引起的AT-Ⅲ减少均会影响肝素的抗凝效果。因此,有人认为,在应用肝素以前或同时,如能应用AT-Ⅲ制剂,则可提高肝素的抗凝效果。
3.重新建立凝血和纤溶间的动态平衡DIC时由于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因此在病情控制或使用肝素治疗后,以及在恢复期可酌情输入新鲜全血、冰冻血浆或纤维蛋白原等,以利凝血、纤溶间恢复新平衡。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休克的概念
下一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72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 59黄 疸
- 50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 37水肿概述
- 34急性肾功能衰竭
- 22肝功能不全
- 17平衡失调的检测指标
- 15酸中毒
- 15[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15慢性肾功能衰竭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2)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