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复发型肝性脑病1例
2012-09-18 22:37:23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慢性复发型肝性脑病1例

 

慢性复发型肝性脑病1例

 

  病历报告

  主诉 60岁男性,因“发热伴神志恍惚3天”入我院。

  病史 患者有乙肝肝硬化失代偿和肝性脑病史,无饮酒史。自2004年以来,患者先后多次因肝性脑病在我科住院治疗。

  本次发病前,患者出现咳嗽、咳痰;3天前发热伴神志恍惚,体温最高达38.6℃;无腹痛、腹泻;大便每日1次,尿量减少。

  体检 血压为125/75 mmHg,神志恍惚,应答迟钝但准确。面色晦暗,皮肤、巩膜轻度黄染,颈部及前胸可见蜘蛛痔,扑翼样震颤阳性。左下肺呼吸 音粗,右侧呼吸音弱。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部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轻度水 肿。

  实验室检查 乙肝5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体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阴性、乙肝e抗原阴性;乙肝病毒(HBV)DNA阴性,丙 肝病毒RNA阴性。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血清铜蓝蛋白正常。抗平滑肌抗体阴性。尿常规及粪便常规检查正常,大便隐血阴性。

  其他结果见表1。

  辅助检查 心电图正常。胸部正位片示左下肺纹理增多、模糊,右侧胸腔积液。腹部B超示肝硬化、脾大、腹水,右侧胸腔积液,胰腺、胆囊、双肾未见异常,门静脉主干、矢状部、右支及肝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胃镜示食管静脉中度曲张,糜烂性胃炎。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 该患者有如下特点:① 有乙肝肝硬化失代偿、食管静脉中度曲张及肝性脑病病史;② 出现神志恍惚等神经、精神症状;③ 有感染、发热等肝性脑病 诱因;④ 血清生化检查显示白蛋白水平降低、白/球比例倒置、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延长、血氨升高,提示有显著的肝功能损害;⑤ 有典型慢性肝病面 容、蜘蛛痔及扑翼样震颤等特征性表现。据此考虑诊断为肝性脑病(慢性复发型或门体分流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Child-Pugh C级)、肺部感染、 右侧胸腔积液、电解质紊乱。

  鉴别诊断 对于老年患者,肝性脑病还需要与引起神志改变的其他疾病鉴别,如肺性脑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尿毒症、脑血管意 外、脑部感染和镇静药使用过量等。详细询问病史以及全面、细致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气分析、血氨及脑电图检测等)将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

  给予吸氧、营养支持治疗(输注白蛋白、复方氨基酸及口服复合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采用左氧氟沙星、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枯草杆菌等防治感染、保肝降氨、调节肠道微生态,施以间歇腹腔穿刺放液和利尿等治疗。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体温及神志恢复正常,腹胀缓解,一般情况改善后出院。

  临床讨论

  肝性脑病分型

  按病因分型 根据病因,肝性脑病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肝性脑病(门体分流型)。前者主要见于急性重症肝炎和暴发型肝衰竭,血氨水平通常并不升高,死亡 率却极高;后者主要见于肝硬化患者,一般指由手术引起或自然形成的分流,使各种毒性物质不经肝脏解毒,直接进入体循环,引发脑病,血氨水平常升高明显。

  按进展分型 根据疾病进展情况,肝性脑病分为复发型肝性脑病和进展型肝性脑病。前者肝脏病变不进展或进展缓慢,由诱因促发,消除诱因后脑病可改善。后 者肝脏病变进行性进展,对内、外源性物质解毒能力逐渐丧失,对毒素耐受力下降,表现为诱因逐渐变得模糊,病情逐渐加重。

  考虑诊断该患者为慢性复发型或门体分流型肝性脑病。

  治疗策略

  改善肝细胞功能是治疗基础 应积极寻找并治疗引起肝细胞功能损害的原发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肝等),并给予病因治疗。病因分析显示,该患者为HBV感染,但目前处于非活动期,且HBV DNA阴性,因此无须进行抗病毒治疗。

  寻找并防治诱因是治疗重点 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包括感染、消化道出血、快速大量的排钾利尿或放腹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便秘,以及使用吗啡、副醛、水合氯醛、哌替啶及巴比妥等镇静药物。经分析,该患者发病的诱因为肺部感染。

  针对发病机制治疗 有关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以氨中毒学说的研究最多。当前许多治疗措施均基于降低血氨而发挥作用。降氨措施包括减少肠 源性氨和其他毒性物质的生成和吸收,促进氨的代谢清除。拮抗假性神经递质和改善氨基酸代谢失衡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表2)。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细菌易位等肠道微生态失调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利福昔明联合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乳果糖)可有效防治肝性脑病的复发。

  临床讨论

  治疗策略

  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负氮平衡 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65%~90%。

  终末期肝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饮食控制(如限钠、限蛋白质)、味觉障碍(缺锌、缺镁)、食欲缺乏(恶心、腹胀)所致的摄食减少,也 包括胃肠动力障碍、胆汁淤积、胃肠淤血或小肠绒毛损害所致的消化吸收减少;既有因肝细胞数量减少、肝内微环境异常、胰岛素抵抗或睾酮等激素水平降低所致的 合成功能下降,也包括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高动力循环状态或败血症所致的分解代谢亢进。

  近期研究发现,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与肝病严重程度及严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腹水或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显著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短期生存率下降也与营养不良相关。因此,肝性脑病患者应接受营养支持治疗。

  小结

  肝性脑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含氮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氨、硫醇)代谢障碍可能起到主要作用;营养不良、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缺氧,使肝硬化患者的大脑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增加,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因此,对肝性脑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关热词搜索:肝性脑病

上一篇:罕见肾碰撞癌一例
下一篇: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完成1例自体心脏移植及双瓣置换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