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胎儿型多囊肾
2009-11-28 20:23: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评论:0 点击:
患者,26岁,孕1产0,孕33周,来我院行超声检查。
超声所见:单胎头位,双项径为82 mm 枕额经97 mm 头围284 mm 股骨长径为53mm,腹围365 mm胎儿脊柱排列整齐,胎盘前壁,胎心及胎动良好,胎儿双肾体积明显增大,右肾98 mm×67mm×56 mm,左肾89 mm×70 mm×68mm,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未见正常集合系统,膀胱未探及,羊水最大深径量为14 mm,羊水指数31mm 余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诊断:
(1)单胎 头位 晚期妊娠;
(2)胎儿双肾呈弥漫性肿大,实质回声增强——胎儿型多囊肾;
(3)羊水过少。
患者,26岁,孕1产0,孕33周,来我院行超声检查。
超声所见:单胎头位,双项径为82 mm 枕额经97 mm 头围284 mm 股骨长径为53mm,腹围365 mm胎儿脊柱排列整齐,胎盘前壁,胎心及胎动良好,胎儿双肾体积明显增大,右肾98 mm×67mm×56 mm,左肾89 mm×70 mm×68mm,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未见正常集合系统,膀胱未探及,羊水最大深径量为14 mm,羊水指数31mm 余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诊断:
(1)单胎 头位 晚期妊娠;
(2)胎儿双肾呈弥漫性肿大,实质回声增强——胎儿型多囊肾;
(3)羊水过少。
患者,26岁,孕1产0,孕33周,来我院行超声检查。
超声所见:单胎头位,双项径为82 mm 枕额经97 mm 头围284 mm 股骨长径为53mm,腹围365 mm胎儿脊柱排列整齐,胎盘前壁,胎心及胎动良好,胎儿双肾体积明显增大,右肾98 mm×67mm×56 mm,左肾89 mm×70 mm×68mm,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未见正常集合系统,膀胱未探及,羊水最大深径量为14 mm,羊水指数31mm 余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诊断:
(1)单胎 头位 晚期妊娠;
(2)胎儿双肾呈弥漫性肿大,实质回声增强——胎儿型多囊肾;
(3)羊水过少。
患者,26岁,孕1产0,孕33周,来我院行超声检查。
超声所见:单胎头位,双项径为82 mm 枕额经97 mm 头围284 mm 股骨长径为53mm,腹围365 mm胎儿脊柱排列整齐,胎盘前壁,胎心及胎动良好,胎儿双肾体积明显增大,右肾98 mm×67mm×56 mm,左肾89 mm×70 mm×68mm,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未见正常集合系统,膀胱未探及,羊水最大深径量为14 mm,羊水指数31mm 余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诊断:
(1)单胎 头位 晚期妊娠;
(2)胎儿双肾呈弥漫性肿大,实质回声增强——胎儿型多囊肾;
(3)羊水过少。
胎儿型多囊肾也称PotterⅠ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生率约为1/50000,其特点是双侧肾脏对称性增大,肾脏的实质内充满了扩张的集合管。胎儿型多囊肾的病因是原发性集合管缺陷,肾盂肾盏及肾乳头均无异常。病变总是累及双侧肾脏,呈对称性,肾脏极度增大,但仍保持正常肾脏椭圆形态。集合管扩张成1~2 mm的囊性结构,而无梗阻现象。典型的胎儿型多囊肾声像图表现为双侧肾脏增大伴肾实质回声增强(大量的囊性结构造成丰富的界面反射)。患儿肾脏可巨大,占据整个腹腔。故腹围明显增大。伴羊水过少及膀胱不显示。
多囊肾概述:多囊肾是遗传性疾病。根据遗传学特点,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RPKD)两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常见。ADPK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为具有家族聚集性,男女均可发病,两性受累机会相等,连续几代均可出现患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又称成人型多囊肾,是常见的多囊肾病。由于对本病的认识日益深入,预后明显改善。多囊肾概述:ARPK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几乎都无同样病史。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又称婴儿型多囊肾,为多囊肾中少见类型。常于出生后不久死亡,只有极少数较轻类型,可存活至儿童时代甚至成人。
大白肾: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分型 ①系膜增生性肾炎;②膜增殖性肾炎;③局灶增生性肾炎;④膜性肾病;⑤局灶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膜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双肾肿大,色苍白,故称大白肾。病变特点是上皮下出现免疫复合物。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典型的颗粒状荧光,表明有IgG和C3的沉积,光镜下早期改变不明显,之后出现GBM弥漫性增厚,电镜下显示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上皮下有大量电子致密沉积物,沉积物之间基底膜物质形成钉状突起,银染色显示钉突与基底膜垂直相连,形如梳齿。
超声所见:单胎头位,双项径为82 mm 枕额经97 mm 头围284 mm 股骨长径为53mm,腹围365 mm胎儿脊柱排列整齐,胎盘前壁,胎心及胎动良好,胎儿双肾体积明显增大,右肾98 mm×67mm×56 mm,左肾89 mm×70 mm×68mm,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未见正常集合系统,膀胱未探及,羊水最大深径量为14 mm,羊水指数31mm 余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诊断:
(1)单胎 头位 晚期妊娠;
(2)胎儿双肾呈弥漫性肿大,实质回声增强——胎儿型多囊肾;
(3)羊水过少。
患者,26岁,孕1产0,孕33周,来我院行超声检查。
超声所见:单胎头位,双项径为82 mm 枕额经97 mm 头围284 mm 股骨长径为53mm,腹围365 mm胎儿脊柱排列整齐,胎盘前壁,胎心及胎动良好,胎儿双肾体积明显增大,右肾98 mm×67mm×56 mm,左肾89 mm×70 mm×68mm,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未见正常集合系统,膀胱未探及,羊水最大深径量为14 mm,羊水指数31mm 余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诊断:
(1)单胎 头位 晚期妊娠;
(2)胎儿双肾呈弥漫性肿大,实质回声增强——胎儿型多囊肾;
(3)羊水过少。
患者,26岁,孕1产0,孕33周,来我院行超声检查。
超声所见:单胎头位,双项径为82 mm 枕额经97 mm 头围284 mm 股骨长径为53mm,腹围365 mm胎儿脊柱排列整齐,胎盘前壁,胎心及胎动良好,胎儿双肾体积明显增大,右肾98 mm×67mm×56 mm,左肾89 mm×70 mm×68mm,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未见正常集合系统,膀胱未探及,羊水最大深径量为14 mm,羊水指数31mm 余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诊断:
(1)单胎 头位 晚期妊娠;
(2)胎儿双肾呈弥漫性肿大,实质回声增强——胎儿型多囊肾;
(3)羊水过少。
患者,26岁,孕1产0,孕33周,来我院行超声检查。
超声所见:单胎头位,双项径为82 mm 枕额经97 mm 头围284 mm 股骨长径为53mm,腹围365 mm胎儿脊柱排列整齐,胎盘前壁,胎心及胎动良好,胎儿双肾体积明显增大,右肾98 mm×67mm×56 mm,左肾89 mm×70 mm×68mm,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未见正常集合系统,膀胱未探及,羊水最大深径量为14 mm,羊水指数31mm 余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诊断:
(1)单胎 头位 晚期妊娠;
(2)胎儿双肾呈弥漫性肿大,实质回声增强——胎儿型多囊肾;
(3)羊水过少。
胎儿型多囊肾也称PotterⅠ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生率约为1/50000,其特点是双侧肾脏对称性增大,肾脏的实质内充满了扩张的集合管。胎儿型多囊肾的病因是原发性集合管缺陷,肾盂肾盏及肾乳头均无异常。病变总是累及双侧肾脏,呈对称性,肾脏极度增大,但仍保持正常肾脏椭圆形态。集合管扩张成1~2 mm的囊性结构,而无梗阻现象。典型的胎儿型多囊肾声像图表现为双侧肾脏增大伴肾实质回声增强(大量的囊性结构造成丰富的界面反射)。患儿肾脏可巨大,占据整个腹腔。故腹围明显增大。伴羊水过少及膀胱不显示。
多囊肾概述:多囊肾是遗传性疾病。根据遗传学特点,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RPKD)两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常见。ADPK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为具有家族聚集性,男女均可发病,两性受累机会相等,连续几代均可出现患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又称成人型多囊肾,是常见的多囊肾病。由于对本病的认识日益深入,预后明显改善。多囊肾概述:ARPK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几乎都无同样病史。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又称婴儿型多囊肾,为多囊肾中少见类型。常于出生后不久死亡,只有极少数较轻类型,可存活至儿童时代甚至成人。
大白肾: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分型 ①系膜增生性肾炎;②膜增殖性肾炎;③局灶增生性肾炎;④膜性肾病;⑤局灶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膜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双肾肿大,色苍白,故称大白肾。病变特点是上皮下出现免疫复合物。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典型的颗粒状荧光,表明有IgG和C3的沉积,光镜下早期改变不明显,之后出现GBM弥漫性增厚,电镜下显示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上皮下有大量电子致密沉积物,沉积物之间基底膜物质形成钉状突起,银染色显示钉突与基底膜垂直相连,形如梳齿。
上一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
下一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护理配合新方法
论坛新帖
频道总排行
医学推广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1)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