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原发性痛经中西医治疗方法
2012-01-14 18:32:23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因此如何提高该病的治愈率为很多研究者所关注,其中治疗该病的最主要目的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及延迟其复发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国内外对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原发性痛经在治疗方法上形式多样,主要有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对于痛经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疗效巩固、毒副作用小,取材方便,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且不深入。本文对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
西医观点 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病一般始于排卵周期建立之后的青春期,其产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血液中前列腺素的增加,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并造成 缺血而产生疼痛。其发病主要与机械因素、内分泌及代谢因素(前列腺素、加压素、催产素),神经与神经递质、钙离子、镁离子、精神因素(抑郁和焦虑)、抽烟 及饮酒,甚至是遗传因素都有着密切联系。
最新研究表明,氧自由基与原发性痛经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痛经时,子宫平滑肌阵发性的收缩导致肌间血管受压而出现子宫肌层及内膜的暂时性缺血,使子宫组织细胞由于缺血-再灌注而生成较多的氧自由基,清除氧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会相应降低。
中医观点 中医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至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痛经发病有生活所伤、情志不和或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等特殊的生理变化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此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 影响,导致冲任、胞宫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痛经随月经周期而发作,与冲任气血变化有关。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尚未能引起冲任、胞宫气血阻滞或失养,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由于血海由满盈而溢泻,气血盛实而骤虚,冲任、胞宫气血变化急骤,再加上致病因素侵袭,导致痛经。
原发性痛经常见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阳虚内寒、湿热瘀阻、气血虚弱和肝肾亏损等。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治疗、激素治疗、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β-受体兴奋剂、钙离子拮抗剂、维生素治疗及手术治疗(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及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除术)。
据报道,硝苯地平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率为100%,仅有3.5%的复发率。同时,经试验证明,阻断星状神经节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 治疗手段,门诊即可进行,且作用持久、复发少,费用低廉。此外,单纯口服避孕药同样能降低前列腺素,从而达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
中医治疗 中医则强调以调理冲任、胞宫气血为主。
根据不同的证候,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月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辩证求因以治本,同时因时制宜,选择最佳治疗时机。
一般而言,实证者应着重在经前5~10天治疗,用药以疏通气血为主,重在消除气血之郁滞和血脉之瘀阻,使气血流畅,通则不痛;虚证者则着重在行经末期和经后3~7天治疗,以养血益精为主,补精血之不足,使胞宫得以濡养,荣则不痛。
哈孝贤教授总结治疗痛经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① 任脉不通冲不盛,气血乖违痛遂生;② 诊疾之法虽繁复,四诊合参勿胶柱;③ 辩证论治是基础,病证结合功效殊;④ 因时制宜勿相忘,未病之治重在防。
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调理气血、温经通阳、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同样能够有效地解除痛经临床症状, 促进疾病康复。研究显示服用中药或中药、西药同时服用,其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单纯服用西药。
中医内治法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痛经的传统方法。
原发性痛经实证多于虚证,实证中以寒湿凝滞证最常见,其次是气滞血瘀证;而虚证中以气血虚弱证为多。中医证候在不同的年龄、病程、疼痛时间均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要重视原发性痛经的年龄、病程、疼痛程度与持续时间。
有专家认为原发性痛经主要机理为气滞血瘀、肝气郁结、寒凝胞中、湿热下注,胞络不通、胞脉失养、肝虚血少、气血虚弱、肝脾肾虚损导致冲任瘀阻, 或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治则活血疏肝、通经脉、化瘀止痛、以活血祛瘀祛痛为主,故拟活血疏肝祛痛汤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加 减。
此外,运用归芍止痛汤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也有确切疗效。
辨病治疗 分为古方化裁治疗、中成药治疗和周期治疗。
古方化裁治疗
古方因组法严谨,安全有效,故常受到临床中医的青睐。
苏颖在四物汤、失笑散、芍药甘草汤三个古代名方基础上加减,自拟止痛化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诸药合用养血活血、行气祛瘀,使止痛作用更加增强,疗效佳。
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8~10 g,红花、当归各8 g,熟地、蒲黄各15 g,五灵脂、川楝子、延胡索各10 g,丹参15 g,香附 10 g)治疗原发性痛经,疼痛伴经量多挟血瘀者加三七5 g,茜草15 g,花蕊石30 g;伴血虚者加党参、白术各15 g;伴寒凝者加肉桂4 g, 乌药10 g,小茴香6 g,总有效率达96.6%。
也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痛经[黄芪15 g、白芍15 g、白术10 g、葛根10 g、香附10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当归 10 g、党参30 g、升麻30 g、木香(后下)8 g、砂仁8 g、柴胡6 g、枳壳6 g、陈皮6 g、炙甘草6 g、肉桂4 g]总有效率 95%,疗效显著。
中成药治疗
目前中医药在原发性痛经治疗方面有比较成熟有效的方剂,在痛经症状改善及远期疗效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例如化瘀通经胶囊(当归、赤芍、川芎、枳壳、香附、川牛膝、桃仁、红花、小茴香、五灵脂、桂枝、乌药、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血府逐瘀胶囊 [桃仁(炒)、红花、赤芍、川芎、枳壳(麸炒)、柴胡、桔梗、当归、地黄、牛膝、甘草]、月痛安胶囊、复方益母草膏(鲜益母草500 g、当归10 g、 川芎10 g、白芍10 g、地黄10 g、红花10 g)等均对原发性痛经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周期治疗
原发性痛经的周期治疗,月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辩证求因以治本,因时制宜,选择最佳治疗时机。
① 经前期:自拟活血通经汤(炒白芍30 g,当归24 g,香附、郁金、丹皮、刘寄奴各12 g,柴胡、延胡索、甘草各15 g,荆芥穗、益 母草各18 g);② 经间期:自拟益母盛金汤(益母草30~40 g,当归、川芎、白芍、白术、丹参各15 g);③经后期:自拟补肾孕育汤(当归 24 g,川芎、杭芍、香附、熟地各12 g,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各10 g,菟丝子15 g)。
有学者使用自拟潮舒煎剂和二紫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① 经前治疗:从月经前3天服自拟潮舒煎剂(当归15 g,川芎10 g,赤芍15 g,红 花15 g,丹参30 g,泽兰15 g,香附15 g,延胡索15 g,乌药12 g,肉桂6 g,川牛膝15 g),月经量多加益母草 30 g;② 经后治疗:于月经后开始服用二紫胶囊,3个月周期为一疗程。
以上两种周期性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对原发性痛经均有显著疗效。
中医外治法
近年来国内对中医药治疗痛经的研究进展较快,尤其在外治法上发展迅速,疗效显著。
敷脐疗法 将药物经过加工后贴敷于肚脐中,使病情得到缓解乃至痊愈。
用痛经散(熟地黄、益母草各50 g ,当归、白芍、香附、丹参各30 g ,延胡索、川芎、红花、五灵脂各20 g ,木香、青皮、炮姜、肉桂各15 g) 敷脐治疗原发性痛经,简便易行,疗效佳,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针灸 针灸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子宫微循环的作用,从而使疼痛缓解。可选用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例如气海、中极、三阴交、足三里、子宫穴等,辨证取穴,施以补虚泻实的手法来消除病因,使冲任调畅,胞宫得以濡养,“通则不痛”,以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取三阴交、关元、足三里三穴位治疗痛经, 患者取俯卧位, 局部常规消毒,用30 号毫针直刺关元12寸~15寸, 小幅度捻转,使患者小腹内 有沉胀或麻感, 再刺双侧三阴交和足三里12 寸~ 18寸, 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手法, 行针1 min。然后将约2 cm 长度的艾条套夹在针柄上点 燃, 留针20 min。每日1 次, 5天为1个疗程,于月经前6天开始治疗至月经来潮第1天。连续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可见疗效。
微波治疗 微波辐射热疗是一种新型物理疗法, 具有促进组织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能达到消炎、消肿、止痛的目的。使用微波治疗, 生 物组织无明显的非热效应, 其生化效应能抑制细菌生长、调整人体内分泌、改善植物神经功能, 从而达到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治疗时间以有症状患者月经第l天开始,治疗前患者自解小便,取平卧位,治疗仪放置患者下腹盆腔正中,距皮肤3~7 cm,微波输出功率为40~60 mA,以患者感到温热感为宜。每日1次,每次20~30 min,疼痛严重时连续治疗2天,l~2次为一疗程。
热敏化灸 选择合适体位,充分暴露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内侧等部位,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上述部位距离皮肤3 cm 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灸感感传时,此即为热敏化灸。
腧穴热敏化是一种腧穴敏化新类型,处在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只要出现热敏化穴的病症就是热敏化灸的适应证,热敏化腧穴最佳刺激为艾热,该穴也是灸疗的最佳选穴。
推拿疗法 女性以血为主,以血为用,经、孕、产、乳均与血有一定关系,因瘀而致病者较多,痛经则更多由于瘀阻而致。推拿疗法可活血通络,化瘀止痛,有效缓解疼痛。
专家认为传统推拿手法能改善盆腔血流及血供而减轻或消除痛经,脊柱推拿手法能纠正脊柱(骨盆)紊乱而减轻或消除痛经,是“通则不痛”治疗原则的 具体体现;而“通则不痛”选用传统推拿疗法,于冲脉、任脉、督脉及膀胱经施以推拿手法,可以使滞于胞宫的瘀血消散,气血通畅,气血运行恢复正常。
耳穴针刺疗法 耳针所选的主穴为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意在调整内分泌和内生殖器的功能,激发肝肾二经之气,调理充任,共同治疗痛经之本。 有研究者采用针灸配合耳穴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针刺取关元和双侧三阴交穴,耳穴选用子宫、神门、交感、肝等,结果显示耳穴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在临床上 有一定疗效。
整体结合疗法 整体结合疗法是指在内服中药的同时结合敷脐、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治疗或是将两种外治法相结合共同治疗原发性痛经。这样能弥补单用中药或单用外治法治疗效果的不足之处。
运动疗法 根据痛经的致病原因与机理,从生物学角度而言,对于症状尚不急剧者,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采用运动锻炼的方法治疗或缓解痛经。运动 锻炼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强肌肉和韧带力量,甚至改变人的精神状态;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紧张心理、增强新陈代谢、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防止子宫瘀血, 从而治疗或缓解痛经。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一般起效迅速,疗效尚可,但存在一些毒副作用,且易引起内分泌失调,若长期服用还容易引起耐药。相反,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不仅副作用小,而且效率高、疗效确切,用之得当往往事半功倍。
中医药在原发性痛经治疗方面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及有效方剂,也有疗效极佳的外治法,在痛经症状改善及远期疗效方面有着独特 的优势。此外,通过剂型的改革,近期研制出多种疗效可靠、服用方便、利于携带的冲剂、胶囊等新剂型,这是近年来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新趋势。
上一篇:柴胡疏肝散改善卒中后抑郁
下一篇:特效穴位预防偏头痛效果有限
论坛新帖
频道总排行
医学推广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1)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