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太极六合针法
2011-02-27 12:42:54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三、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
  
(一)、什么是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
  
  现代医学理论研究证明,神阙位于人体黄金点,是调整人体的最佳作用点。慰迟静先生曾以经络敏感者为观察对象做经气感传的实验,发现针刺神阙引出的经气感传路线有三条:一是纵行的主干呈双向贯注循环任脉通督脉;二是由神阙穴横行双向贯注的环行路线;三是由神阙穴向胸腹壁斜行双向贯注的放射状路线。这些都为以神阙为核心的“放射状信息效应”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极具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神阙能通全身百脉(上至百会,下至涌泉),所以神阙能与全身经络气血相通。现代医学同时认为,刺激神阙穴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促使其恢复正常,故刺激神阙穴能对整个机体有激发和调整功能,故能治疗全身疾病。
针刺神阙引出的经气感传路线有三条:一是纵行的主干呈双向贯注循环任脉通督脉;二是由神阙穴横行双向贯注的环行路线;三是由神阙穴向胸腹壁斜行双向贯注的放射状路线。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神阙能通全身百脉(上至百会,下至涌泉),所以神阙能与全身经络气血相通。
刺激神阙穴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促使其恢复正常,故刺激神阙穴能对整个机体有激发和调整功能,故能治疗全身疾病。
《灵枢.九宫八风篇》载八卦对应脏腑之象:心应离,脾应坤,肺应兑,小肠应乾,肾应坎,大肠应艮,肝应震、胃应巽。虽然与后世的脏腑八卦定位有些差异,但还是为腹部脏器的八廓定位提供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全身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都与腹部和神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直接与神阙相交会,如任、督、冲、“一源三歧”,再加上带脉,这些都是与神阙直接交会的经脉,冲脉为阴脉之海,任脉“总任诸阴”,督脉“总督诸阳”,三脉经气相通。有些经脉是通过与任脉、督脉上的一些穴位相通,间接地与神阙的经气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经穴网络。腹部的所有经络都与五脏六腑相通,而太极六合针法用的是脏腑八卦定位方法,在腹部布有两个太极和两个八卦,所以太极八卦在给脏腑定位的同时,也就与腹部的所有经络联系到了一起,以此为基础构成了腹部强大的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
(二)、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的临床应用
  
  以神阙为中心的内八卦是全身庞大经络系统的总枢纽,能起到统率和通调全身经络气血的作用。内八卦亦是人体最大的能量聚集库,在这里储存了人体很多的能量和信息,一旦受到激发,就会将带有能量的信息向身体各部位传输。我们可以将人体的所有穴位都可看成是“信息效应器”。所有穴位都具备“信息发射效应”和“信息感受效应”;而人体的经络则具备了“经络传输效应”,经络的传输效应呈双向型,它既能将人体的病理信息传送到某个穴位,同时亦能将穴位的治疗信息传送到罹患的脏腑和组织。当人体的某个脏腑或某条经络发生病变时,这些罹患病变的脏腑或经络就会发出病理信息,这时一些与其相关的穴位便会通过“信息感受效应”接收病理信息,使穴位或其周围出现条索、结节、皮肤色泽改变等“阳性反应”,为我们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同时,当某个脏腑或某条经络发生病变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相关穴位和阳性反应点的针刺、艾灸等物理刺激方法,激发其深聚的能量释放并转化为治疗信息,通过穴位的“信息发射效应”将治疗信息向病灶部位发送输布,这便是“经络传输效应”和“穴位信息效应”的双向作用。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临床验证,发现当针刺内八卦时,其所激发的经气信息除循经感传外,主要是向周围(包括深部)呈立体的放射状扩散传输,这便是信息沿八卦经络传输的一种信息“放射状效应”。但这种信息放射状扩散作用就如电子波一样,其向周围放射、扩散的波幅会因经络路线和距离的不同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受人体各种因素的干扰,所激发出来的能量信息有时无法或全部到达病灶区域,这或许正是我们某些时候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为此,对经络信息的传输方式和路径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探寻到了其中一些以前没有发现过的新东西。
针灸治病的第一步,便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将穴位内储存的能量信息激发出来,但对穴位的刺激必须要达到“有效刺量”才能激发穴位中聚集的能量信息。那么什么是“有效刺激量”呢?就是我们选定的治疗点经刺激后“单位时间内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达到了治疗量”,即可称之为“有效刺激量”。不然就不能称为有效的刺激量,因为所用的方法未能激发出一定的能量信息,也就达不到对疾病发挥有效治疗作用,所以也就不能称之为有效刺激量。治疗疾病的能量和信息都有了,接下去是如何把它及时而准确地输送到病患区域,这就要看能量信息传输的路线和速度是否达到了一定的要求。
从内八卦激发出来的经气(即治疗信息),基本按三条路线传输:一是按照传统经络的路线传输,前文已经说过,神阙为百脉之所聚,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在腹部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经络网,针刺内八卦后所激发的经气可以沿着这些经络通路到达病灶部位;二是按太极八卦经络分布的路线传输到达与八卦经络所对应的脏腑;三是全方位的立体放射状传输。
明确了以上的经络传输问题后,我们在临床治疗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重点运用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理论,结合传统经络穴位,设计出合理的经气输布方案,使针刺后所激发的能量信息以最快捷的途径到达病所。

由于人体的重要脏腑都分布于胸腹部,而各脏腑之气又大都深聚在胸腹部的募穴,所以募穴有着非常重要的治疗作用。有些募穴本身就分布在中八卦上,如胃募中脘、大肠募天枢、小肠募关元、三焦募石门、膀胱募中极等,这些穴位既是任脉和胃经的腧穴,又属于中八卦内的重要腧穴,对治疗这些脏腑的病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又都交会于腹部,构成了以神阙为中心强大的“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从内、中八卦激发的经气与五脏六腑的距离最为邻近,经气也就能最先到达,所以太极六合针法对治疗脏腑的疾病犹为有效。
四、太极图人体定位法
(一)、神阙太极图
   一提到太极图,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一个圆圈,尽管圆圈里的内容对许多未谙此道的人来说感到陌生,但对这个太极图还是认识的。人的肚脐也是一个圆圈,虽然绝大多数人的肚脐不是正圆形,有的甚至巳完全变形了,但人们习惯上还是会把肚脐看作是圆的,不会说某人生的是方肚脐或长肚脐。人体上有无数个小太极,神阙就是其中之一,因此神阙是人体的太极中心点。神阙太极图以肚脐为中心直径约为三寸,太极图里面的两条黑白阴阳鱼在凹陷的脐沟里顺时针方向转动,昼夜不停,生生不息。
(二)、腹部太极图
 人的腹部是个左升右降的太极图。脾气上升,胃气下降,与天体太极左升右降的运行轨迹相吻合。中脘、中极和左右大横再加上神阙正好是河图洛书中间的五个点。如果我们把太极图竖放,分隔黑白阴阳鱼的灵界线中点正对神阙的脐蕊,那么阴阳鱼的两个鱼眼正好分别对应下脘穴和石门穴。如果将太极图旋转平放的话,则两个鱼眼正好分别对应左右天枢穴。中脘、中极和左右大横,再加中心的神阙,五个穴位五行五象:左大横表示东方甲乙木,右大横表示西方庚辛金;中脘穴表示南方丙丁火,中极穴表示北方壬癸水。神阙居中表示中央戊已土,其形方象地;周围四穴又象太极含四象,神阙又象太极含一气,其形圆象天,正是一个活生生的太极图。在腹部的太极图上看神阙是太极的中心点,而神阙又是一个独立的小太极。
五、八卦图人体定位法
八卦分为天体八卦和人体八卦。人体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和复杂功能的系统,至今依然无法确定人体的内涵和界面。人体八卦其意就是反映人体的八卦体象和八卦在人体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这里最为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人天观问题。人体不但普遍存在着太极阴阳全息,而且普遍存在着八卦全息。并且都可以八卦定方位。通过八卦体现了人体的相关性和整体性。人体八卦反映了人与天地宇宙所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人离不开宇宙所赋予的自然环境,而宇宙间的运动变化又折射在人体身上,宇宙与人体在各自运动过程中具有相互感应的效应,通过八卦反映了天人一理、医易相通的原理。?
太极六合针法将人体分为内、中、外三层八卦。以神阙穴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定为内八卦,内八卦以外腹部前文所述及的太极图范围定为中八卦;中八卦以外的躯体及头面四肢为外八卦。三层八卦的方位均以后天八卦的方位定位;因此它的定位方向是从内到外以放射形扩展。太极六合针法的核心理论是“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因此我们必须先对人体上三个八卦的定位作全面的了解。

(一)、内八卦定位法

    内八卦是太极六合针法中“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的枢纽中心,大部份疾病的治疗都在内八卦组方、定位并布针施治,通过刺激局部的信息效应器激发深聚的能量,然后把激发出来的能量转化为治疗信息,通过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向周围的病灶部位输布。

内八卦的定位以神阙为中心,直径约为三寸左右。它不是以肚脐的大小范围为界定(这一点是与脐针疗法的最大区别),因为肚脐的的大小各人相差甚大,在腹部所占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个人,肚脐的大小范围也会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内八卦的定位应以整个腹部的比例去衡定。我们将腹白线的中心点至腹部边缘假设为六寸,两边相加为十二寸,内八卦的直径范围约为三寸,它在腹部所占的比例约为腹横线的四分之一。这个定位法是参照古代道家的练功结丹的方法而定(道家练功结丹称神阙为下丹田)。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去衡定内八卦的大小范围?上面说过,除了各人肚脐的大小不同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环境、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等的改变,肚脐的外形、深浅、皱襞等结构都会不断发生变化,本来很深的肚脐变得浅了,或因腹部脂肪的积聚使脐孔变深,有的大肚脐变得小了,圆形的变为斜的等不一而足。尽管肚脐的形状变了,但它里面所储存的信息源却没有因此而改变,因为所改变的只是肚脐的外表形状。或许是由于年龄的增长精气衰退,神阙所储存的能量也相应减少。就如我们一家人住在一栋房子里,年长日久后,由于风雨的侵蚀,房子的外围倒塌剥落,整幢房子的轮廓变得小了,但住在房子里的人却没有因此而减少。

笔者经过实验,在内八卦范围内针刺治疗,与单纯的在神阙针刺其效果相仿,这样,对于那些肚脐畸形或闭锁的患者治疗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接下去我们只须将一个后天八卦图往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的三寸范围一放,就会看得一清二楚,也就不难定位了。
     定位时先以神阙穴为中心确定纵向的中轴线,上面的为离卦,下面的为坎卦,左边的为震卦,右边的为兑卦(左右定位以医者的观察角度为准,与患者的自身角度正好相反),左上角为巽卦,右上角为坤卦,左下角为艮卦,右下角为乾卦。八卦与脏腑对应在后面的章节中自有详细论述。

(二)、中八卦定位法
    内八卦的定位确定后,中八卦就非常容易了。说得清楚一点,中八卦就是在内八卦的基础上作相应的放大。中八卦的大小范围与腹部太极图范围相仿,先定出四正位:上部以任脉的中脘穴为界,下部以任脉的中极穴为界;两边各以左右的大横穴为界。四正位界定后,四隅位可在四正位的基础上作相应的方位界定。中八卦的方向定位与内八卦完全一样,因此我们只要将内八卦的方向定位准确后,中八卦的定位只须以内八卦范围向外作放射状扩大延伸即可。

(三)、外八卦定位法
外八卦的范围比较广泛也有些复杂,凡中八卦以外的头面、躯体和四肢等部位都可看作为外八卦。外八卦的整体定位以古洛书理论为依据。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将人体看作为一个伏着的神龟,“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九数为头居离位,一数为尾居坎位;三数为左胁居震位,七数为右胁居兑位;二数为右肩居坤位,四数为左肩居巽位;六数为右足居乾位,八数为左足居艮位。五十为脏腑居中心(左右方位是以医者的观察角度,如为自身则相反)。因后天八卦的方位是以洛书的方位定位,所以外八卦的定位也是以洛书的方位所决定。外八卦所涉及的范围比广,它不是以部位而定,而是以各个大小区域去定位,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起来也有些复杂。“戴九履一”,九数为火居南方为头,一数为水居北方为尾;头为人体的最高点,也是离位的最高处,其下的脸面、颈项部以及胸部的中线等范围都可看作为外八卦的离位,也即任脉的中脘穴以上一定的中心区域都可看作离位;人如果去掉下肢,以躯干部来说,会阴、尾骨为最低点,所以在任脉的中极以下的中心部位如曲骨、会阴等处皆可看作为外八卦的坎位;“左三右七”,指的是左右腰胁部,三数为木居东方为左腰(实为右腰),八数为金居西方为右腰(实为左腰),定位以神阙为中心的腹横线大横穴以外的区域分别为震位和兑位;“二四为肩”,二数为右肩居右外上隅坤位,凡中八卦坤位以外的右上腹、右胸、右肩、右臂和右手都属于外八卦的坤位;四数为左肩居左外上隅的巽位,凡中八卦巽位以外的左上腹、左胸、左肩、左臂和左手都属于外八卦的坤位;“六八为足”,六数为右足居右外下隅的乾位,凡中八卦乾位以外的右下腹、右腹股沟、右股、右膝、右小腿和右足都属于外八卦的乾位;八数为左足居左外下隅的艮位,凡中八卦艮位以外的左下腹、左腹股沟、左股、左膝、左小腿和左足都属于外八卦的艮位。外八卦就是人体的大八卦,亦即人的整体八卦。(外八卦的左右之分亦是以医者的观察角度为准,如系患者自身则正好相反)。
头八卦和手八卦亦属外八卦的范围,但它们又各自单独成为一个八卦治疗系统,用于治疗一些简单的疾病,在此不作详述。
外八卦天地定位,中八卦日月运行;内八卦阴阳交合,这就是构架太极六合针法临床治疗的基础理论。明确了人体的三层八卦定位后,我们可以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将天体八卦和人体八卦融合在一起,然后根据八卦方位的分布去定位治疗。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的组方用穴定位是按照脏腑与八卦的所属关系决定,由于机体生存所必须的能量物质主要依靠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继而通过后天的运化来维持正常的运转,所以太极六合针法的脏腑定位都是以后天八卦为依据。
太极六合针法的临床应用
  
一、 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太极六合针法的适应症很广,可以说凡是适应于普通针灸的病人都能适合于本针法的治疗,如感冒咳嗽、支气管炎、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慢性咽喉炎、失眠等,以及妇科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风偏瘫、颈肩腰腿痛等,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由于该针法针具纤细,操作手法柔和,治疗时少有痛苦,因此适合于除婴幼儿以外的任何年龄段病人。

(二)、禁忌症
太极六合针法的治疗布针以腹部为主,因此,原因不明的急性腹痛为禁忌症,以免掩盖病情而引发危险。孕产妇、腹腔恶性肿瘤、肝脾肿大、肝硬化腹水、晚期癌症病人等均应列为禁忌症。此外如年幼儿、神智不清和一切不能配合的患者也不能针刺,还有,餐后一小时内禁针,饱食后两小时内针刺腹部时须谨慎操作。
二、针具选择
  选用普通不锈钢毫针,为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建议使用一次性针具。规格选用直径0.20—0.30毫米之间;长度可在25—75毫米之间,最长不超过100毫米。太极六合针法属温和针法,为减轻疼痛,用针不要太粗,应以细针为宜。
三、病人体位
  为保证治疗时病人安全舒适,最好采用仰卧位,这样既有利于医生操作,也能使病人在留针期间不致于因体位不舒而疲劳,同时也能减少晕针的发生。
四、操作运针
  为减少进针疼痛,手法宜轻柔,切忌粗暴,应用快速进针手法,亦可采用套管法进针。进针按先后次序至预定深度后先不急于运针,待全部完成布针后再开始双手同时运针以联接经气,这样经气交互联通,遥相感应,疗效会更好,也可用电针仪连接以催气。
五、留针时间
  太极六合针法没有固定的留针时间,可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不同情况灵活掌握。急症、实症留针时间可短些,慢病、虚症则宜延长留针时间。一般性疾病留针时间约在30分钟左右即可。


(一)、第一步,治疗针。
  第一步,针刺内八卦为治疗针。太极六合针法治疗的的第一步是先在内八卦范围布针。内八卦的范围我们巳在第十二章第五小节作了详细的叙述,不管是治疗什么疾病,都应先在内八卦布针。大多数人的神阙是正常的,尽管它的外形差异很大,但都会有一个近乎圆形的轮廓。有的人脐孔很深,我们究竟应在那一层下针治疗呢?一般来说,凡治疗脏腑疾病、身体深层疾病或病情较长的,我们可在接近神阙的底部即脐沟处下针;反之,如治疗躯干四肢或表浅的疾病,可相对在脐壁的上部即靠近腹壁表面的地方下针。无论在哪个层次针刺,针尖的方向都是向外呈放射形。但有一部份人由于出生时脐带结扎不好或其他的一些原因,脐孔生来就是平坦的,也有的甚至脐蕊向外凸出;也有年龄大的人由于气机的退化脐孔逐渐变得平坦,有些几乎巳看不到脐孔,只留下一圈皱襞,对这些病人的针刺,我们只要在内八卦的相应范围内针刺,照样能获得很好的疗效,只是我们针刺时要根据病情的不同调整针刺的深浅角度。
  前文巳经说过,神阙是人体最大的能量储存库,以神阙为中心的内八卦储存了人体大量的能量信息,一旦受到激发,能量信息就会向外释放并往需要的部位输送。所以在针刺时我们首先要确定治疗方位,以便将能量信息按预定的部位输送,这就是针灸治病的组方用穴。疾病治疗的成功与否和疗效的好不好,与组方是否合理有很大的关系,就如同中药的处方一样,组方合理,药到病除,组方不合理的徒劳无功。所以我们在组方用穴上一定要细加思考,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无论在哪个层次针刺,针尖的方向都是向外呈放射形。

神阙是人体最大的能量储存库
(二)、第二步,导引针。
  第二步,针刺中八卦为导引针。按针刺内八卦针尖循行的朝向在距神阙中心点约一寸半以外至四寸以内的中八卦范围布针,针尖的朝向可与内八卦相一致(→→)。在中八卦布针有如下几个作用。
    1、导引作用:将从针刺内八卦所激发出来的经气(治疗信息)及时而准确地导引至病灶区域;
    2、接力催化作用:以上说过,针刺内八卦时,可激发能量呈放射状向周围(包括深部)扩散,也可沿太极八卦经络系统的路线传输,但这种放射状的扩散或沿经络传输现象犹如电子波段一样,其向远端传输的力量和速度会受距离的影响,有时还会受人体各种因素的干扰,内八卦所激发的能量信息有时无法按时到达病灶区域,或经气只是能部份到达病灶区域,而不是全部,这或许也是我们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此时我们若能在经气循行的路线上补上一针,则能起到接力作用,就如长跑的接力赛一样。同时能起到一种催化作用,由于内八卦和中八卦的针尖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针刺后所产生的两股经气不但联合到了一块,而且能起到一种催化作用,加速信息向病灶部位的传导,能促使经气直达病所,增强内八卦所发射的经气对病灶区域的输布,使治疗信息能更快地传输到达预定目标。
3、经气叠加作用:熟悉多米诺骨牌力学原理的人都知道,当第一张牌倒下后撞到第二张牌时,第二张牌倒下时所产生的能量为两张牌之和,当撞到第三张牌并倒下时,所产生的能量会更大,能量如此依次递增,倒下的牌越多,产生的能量就越大。从内八卦激发的经气到达中八卦后,会起到一个撞击作用,与针刺中八卦后激发的经气合为一处,其能量产生叠加,因此加强了向病灶部位传输的信息效应。联合作用。针刺中八卦所激发的能量虽然没有内八卦强,但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与内八卦的经气联合后能量信息就会更强了。
对于针刺激发经气的感传方向问题,在中国传统针法的循经感传方面就有诸多论述,如针刺四肢远端治疗头面部或胸腹部疾病时将针尖略偏向病灶处,有时能加强经气的循经感传,我们可以将此现象称之为“经络感传效应”。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那就是经气是如何选择性地到达病灶部位的。比如我们治疗一个同时患牙痛、胃痛和足背痛的病人,针刺胃经的内庭穴,内庭穴的经气激发后循经上传,按理说应该是最先到达足背,然后是胃部,最后才到达面部。但事实并非如此,最先达到止痛效果的却往往是牙痛,其是是胃痛,足背却是最后,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病灶信息接收效应问题,人体的一些脏器或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后,会产生一种病理信息,一般来说,锐性疼痛所产生的病理信息要比纯性疼痛来得强,这种信息反应会在相应的穴位或其对应区域有所反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作用。其实这种病理信息也是罹患的脏器或组织向周围相关的效应器发出的一种求救信号,就如我们人在遇到危险时会本能地发出求救声一样,发生危险的程度越高,所发出的求救信号也越强,其所得到救援也就越快。上述的例子中牙痛的性质一般比胃痛来得剧烈,其所发出的病理信息也较强,所以接收治疗信息的效应作用也强;而足背疼痛虽与治疗穴位邻近,但由于它的疼痛程度比牙痛轻,所以它发出的病理信息也远比牙痛弱,困此得到的治疗效应也最迟。
针刺内八卦后会产生经气“放射状效应”,它感传的方式有二:一是循针尖的朝向作立体放射状感应传导,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针尖朝向感传效应”。这种感传效应在治疗体表疾病时非常明显。如前额痛时针刺离卦就能达到止痛。二是循太极八卦经络传导,如治疗以八卦定位所属脏腑的病症时,其治疗信息并不是依针尖的朝向作放射状传导所能解释,如治疗胃腑疾病时我们针内八卦的艮位,可胃并不在艮位的方向上;再如治疗肺炎咳嗽时针兑位,肺与气管所处的位置与针刺的方位也不一致,但治疗信息却能分别感传到胃和肺部,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将这种感传方式称为“脏腑感传效应”或“病灶感传效应”。那么这种治疗信息又是如何感传到达胃部和肺部的呢?那就只能用神奇的太极八卦理论去解释了。人体的脏腑和病灶感传效应既复杂又微妙,很难用现代的医学理论去阐释。
脐八卦的脏腑感传效应既复杂又微妙,很难用现代的医学理论去阐释。神阙是全身最大的全息元,也是全身最大的能量激发点之一,针刺神阙后所激发的经气能量可呈放射状感传,它不但以神阙为中心向周围放射扩散传导,同时也向腹部的纵深地带放射和扩散,我们可以将这种放射扩散现象称为神阙经气的“放射状效应”。从神阙发出治疗信息所产生的“针尖朝向感传效应”有时比“脏腑感传效应”更为明显。在治疗一些身体表面的简单疾病时不难看出,只要针尖朝向病灶方位就能迅速奏效,这或许就是神阙经气所产生的“放射状效应”治疗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神奇 太极 六合

上一篇:一个真实原创的治疗前列腺炎的秘方
下一篇:中医应对妇科病(视觉健康)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