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式诊疗 为先心病儿制订最佳方案
2010-06-12 22:15:02   来源:健康报   作者:  评论:0 点击:

  先心病为出生缺陷第一位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感染性疾病导致婴幼儿死亡的比例逐步减小,先天性畸形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儿童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5万孩子带着心脏缺陷出生。这些患有先天心脏病的孩子,如果不及时治疗,大约有一半会在1岁之内死亡。

  以往一般认为,先心病在我国的发生率约为1000个活产婴儿中有6~8个。但近年的监测表明,其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全国总发生率在11%。左右。研究还显示,有出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母亲若再次怀孕,出生先心病患儿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4~5倍。

  婴儿行为“预警”心脏病

  许多先心病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因而早期发现有时很困难。但是,婴儿常常会表现出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如不停地大哭、莫名其妙地躁动不安等,而且很难被安抚下来。不要以为这是婴儿不懂事,这些行为预示着他们的心脏可能有问题。此外,心脏病患儿还时常伴有满头大汗、呼吸急促和干咳等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因为它的病种比较多,病情表现不尽相同。常见的表现主要是婴儿喂奶困难或拒食、呛咳,常出现吃吃停停、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憋气等现象;婴幼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有的发生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极个别的会出现口唇发紫,即紫绀;一部分孩子容易患感冒、肺炎。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想到也有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要做相关的检查。

  治先心病有两种途径

  先心病诊疗的镶嵌模式是目前发达国家正在推行的诊疗新思路。也就是说,先心病治疗将由原来的“单兵种”分头治疗,进化到妇产科、儿科、心内科和心外科的“多兵种联合作战”。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科室的医生同时介入,共享资源,随时沟通,共同拟订治疗方案,以便先心病患儿的康复。

  一般来说,先心病患儿的发现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这种检查准确而方便,而且是无创伤的。妇产科医生在产前检查时发现胎儿可能有心脏异常,应转到小儿心脏专科医生那里进行专业检查。如果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可以由小儿心脏科医生与产科医生共同制订合适的分娩方式,决定治疗方案。如需要在新生儿期进行手术,小儿心脏内科医生会跟小儿心脏外科医生一道,共同商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案。

  胎儿超声心动图最适合的检查时间为孕18~22周。在这之前,心脏结构过小,超声不易辨认;在这之后,由于胎儿骨头、羊水增多,胎盘增厚等因素,对图像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如果发现复杂的心脏畸形,通过医生和家长的共同协商,可以选择终止妊娠或者到有婴儿心脏手术的医院进行分娩,制订对婴儿最佳的手术方案。

  另一种是儿科医生在对婴幼儿检查时发现异常,将患儿转给小儿心脏专科医生,然后进行专业检查和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手术时机。如需要手术,心脏内科医师直接与心脏外科联系,心脏内、外科医师一起与患儿家长讨论手术方案,然后安排手术时间。手术进行中,还可能需要小儿心内科医生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整个治疗过程中,小儿心脏内、外科医生几乎密不可分。

  介入与封堵术均较安全

  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一些简单的先心病可以进行介入治疗。所谓介入治疗是指在X线透视或其他影像学方法引导下,通过导管等特殊器材进入人体心脏和大血管内治疗心脏病的一种方法。是将导管沿血管插入心脏要达到的部位,进行影像学诊断后,对病变部位做定量定性分析,再选用特制器材对病变实施封堵、扩张或栓塞治疗。因它仅需局部麻醉,操作简便,不需开胸手术,患者痛苦小、风险小、术后恢复快,故应用日益广泛,范围也逐渐扩展至心脏病学的各个领域。微创封堵术只是开一个3cm的小口子,完成简单先心病的彻底根治,效果十分好。

  目前介入治疗或微创封堵成功率已达95%以上,能通过介入治疗或微创封堵治疗的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瘘、肺动脉分支狭窄等。

  对于介入治疗的安全性问题,有些家长提出担心。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与外科手术相比,其并发症并没有增高。绝大多数并发症与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把握不当有关。因此,家长应请有经验的小儿心内科专家为先心病患儿进行专业检查,由专科医生与家长商定最好的方案,保证小孩治疗的安全有效。

 

相关热词搜索:最佳 方案 制订 心脏

上一篇:客观理性面对胸外科变革
下一篇:马凡氏综合征须尽快手术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