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道:THA翻修术后移位应力性坐骨骨折
2014-11-08 17:37:48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和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相比,坐骨应力性骨折非常罕见,坐骨或坐骨结节骨折的受伤机制主要为下肢后侧肌群的过度牵拉。既往曾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的病例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的Akeel M. Merchant医生报道了一例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坐骨应力骨折,发表在2014年9月的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edics杂志,现摘要编译如下。
68岁男性因重度骨性关节炎而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使用压配型金属聚乙烯型假体,28mm直径的球头,术中发现髋关节较松而给予+7.5mm长度的股骨颈假体和增高防后脱位10°的髋臼假体内衬,患肢略微延长几毫米。术后三个月假体向前脱位,通过闭合复位和髋部支具制动进行治疗。5个月后,再次出现假体向前脱位,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复位和固定。此时,该患者被介绍到Wagner医生这里考虑是否进行翻修手术。
患者的既往主要病史为:体重指数34,肾功能在正常值的45%,因为心脏疾病曾行支架手术。患者假体的位置似乎还可以接受,虽然较为垂直和过度前倾,但是并未出现假体松动的迹象,而且考虑既往病史增加返修手术的风险,所以对患者进行了加强外展肌群肌力的物理治疗。
2年后,患者髋关节再次出现脱位,在查体时对不稳存在轻度的恐惧感,从而选择进行翻修手术。由于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假体组件的影像学检查还可以接受,最初的返修手术计划是更换股骨头和髋臼内衬,同时进行大转子推移手术。术中,保留外展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转子上的附着并进行大转子截骨。其髋臼假体的前倾角接近45°,因此去除固定良好的直径60mm的髋臼假体,并造成少量骨质缺损,然后使用64mm直径的带有螺钉固定的髋臼假体,前倾20°放置假体。股骨侧的假体位置良好固定可靠,将股骨头假体的直径增加到32mm,股骨颈假体的长度从+7.5mm增加到+10mm。将大转子向上推移接近1cm,并用2根钢缆进行固定(见图1)。

图1 进行右髋人工关节翻修术以及进行大转子推移术后的骨盆前后位X线片
翻修术后,患者功能逐渐恢复,并未再次出现脱位。在翻修术后1年常规随访时,患者主诉存在轻度的腹股沟疼痛和持续的跛行,但是对总体疼痛情况和功能表示满意。影像学检查发现大转子截骨部位骨折未愈合一根钢缆断裂。与患者就大转子截骨骨不连进行翻修的风险和优点进行讨论后,患者认为其症状并不需要进行翻修手术。
髋关节翻修手术接近3年时,患者腹股沟疼痛在负重情况下出现疼痛加重,造成其要在助行器下行走。患者没有外伤史,但是X线上发现右侧髋部出现移位性坐骨骨折,骨折线位于耻骨联合坐骨下支和髋臼假体下方,耻骨联合坐骨下支骨折周围有骨痂形成,但是假体并无松动的迹象。患者的骨密度正常,钙离子水平为9.8mg/ml,维生素D为22ng/ml,患者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是由其肾病专家负责指导。我们建议患者使用助行器行走6周。
随后几个月,患者的症状减轻,可以在无助行辅助的情况下进行走动。X线显示耻骨联合部位坐骨下支的骨折周围骨痂出现增长,但是髋臼下方的骨折并无明显变化(见图2A和2B)。一年以后的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下方的骨折线仍有2cm的间隙,而耻骨联合部位坐骨下支的骨折线则骨性愈合,患者右髋无疼痛,对功能表示满意。

图2A和2B 发现坐骨骨折后经过数月治疗后的骨盆前后位X线片。耻骨联合部位坐骨下支的骨折有大量骨痂形成,而髋臼假体下方的骨折仍存在间隙
在讨论部分,作者认为假体位置和软组织张力是导致该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反复出现脱位的原因。返修手术时进行的大转子推移手术可以避免下肢延长以及限制性内衬导致的问题。但是很不幸的是,该患者的大转子截骨骨不连出现持续性跛行。事后回想,考虑到患者使用较大的髋臼假体,或许使用较大的股骨头和调整髋臼臼杯的前倾角度就可以避免进行大转子截骨骨不连的风险。
坐骨是强度最高的骨盆骨,在坐骨结节上附着有下肢后侧肌群,当屈髋伸膝时肌肉会出现过度牵拉从而导致坐骨骨折,患者通常存在腹股沟部位或髋部疼痛,但很少出现坐骨神经症状。骨质疏松的患者易于出现坐骨骨折。该例患者由于慢性肾病而有骨质代谢异常,但主要还是由于更换髋臼假体削弱了坐骨的强度。同时股骨颈长度被延长也增加了坐骨部位的牵拉应力,物理治疗中下肢肌肉的拉伸可能造成了坐骨骨折。
坐骨应力性骨折通常选用保守治疗,预后良好,该例患者耻骨联合下方坐骨支骨性愈合,髋臼下方骨折始终存在间隙,但是患者自我感觉其症状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膝关节脱位合并腓神经损伤功能不能完全恢复
下一篇: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转子下和股骨髁上骨折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