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早期干预是否会早得过头
2014-07-16 23:53:46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早在几年前,早期干预很流行。他们的观点是,尽早诊断出自闭症,并实施干预,在孩子们去学校之前帮助他们正常地交流及生活。
这确实是很好的想法。父母和儿科医生们意识到自闭症的早期症状并进行试验。有了结果之后,他们开始进行早期干预。等到孩子长到十几岁,自闭症的影响将降到最低。
很多证据表明这确实是不错的主意。孩子从小接受语言治疗可能比那些到十几岁再开始治疗的效果要好很多。但就像苹果和西红柿的对比,我们并不知道两个孩子最初的症状相似程度,所以越早接受治疗的孩子效果会更好的观点无法得到证实。
但如果没有别的理由,这个观点也很合情合理。假如你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另一个15,你对他俩都进行言语治疗直到他们18岁,你觉得哪个说话会更棒呢?
假如你对他们都进行十年的治疗又会怎样呢?许多人更愿意把赌注押在更小的孩子身上,证据也更倾向于他们,因为孩子在小时候学习语言最佳,这给人们直观的感觉就是早期的语言干预也就最有效。
对于我来说最为合情合理的观点也是很多研究所支持的,我认为当我们注意到孩子有明显问题时再开始帮助孩子,我始终坚持,要在有明显的损害情况下开始治疗。那关于古怪的行为呢?这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一些自我刺激行为是个很好的例子——自闭症患者自我安慰行为通常对他人是无恶意的。如果带来对他人产生威胁或麻烦,有时也需要“控制”,否则就让他们独自待着。
现在还有另一种意见,受益于早期干预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谈起他们的经历,有的感激那些帮助他们走上正确人生方向的伟大人们,但另一些人说,有些行为被矫正是因为它们让父母感到难堪,而实际上它们本来可以起到自我安抚的作用。他们说大人强加给的愿望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当自闭症患者回顾他们儿时的治疗,感觉五味陈杂。前进每一步都需做出艰难的思考。
有时候,甚至更多时候,这都是件不错的事。但今天当考虑孩子的干预治疗时,我们要扪心自问:这确实对孩子有帮助么,孩子自己感觉好么,还是让他们的父母感觉良好?每当情况有变时我们都需要仔细考虑这些问题。
那么更小的孩子及婴儿的情况呢……
研究者们在早期干预方面有两个目标
尽早地发现自闭症
尽可能多地发展有效的干预手段
第一个目标研究的进度远超过第二个。如今,利用一些新的试验手段,我们可以检测出六个月大婴儿的自闭症症状。现在已经有呼吁开始干预“立刻,马上!”
这样一来就有问题了。该做什么样的干预?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当我们对一个四岁孩子进行测试,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找到一些答案:
孩子可能不说话或看上去不能理解
孩子可能不被父母及他人吸引注意力
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自残的行为
当我们对准备这个4岁孩子进行干预时,我们知道该从哪些问题入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进展是否顺利,对孩子有怎样的变化并且适时地调整计划。
我们在治疗婴儿方面并没有那些优势。我们也许能够得知自闭症的症状,但那是那种类型的自闭症呢?孩子会变得滔滔不绝还是沉默寡言呢?孩子会变成一个不会照顾自己不会讲话的可爱的怪人,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现在还言之过早。
关于自闭症,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整个人类都在这个谱系上。既然没有一个普适的“人类疗法”,也就不可能有普适的“自闭症疗法”。任何干预手段都必须针对某一实际存在的需求,或是一个“已知”的需求。
现在是时候反省下自身,看看我们究竟了解什么并且在哪里可以采取建设性的行动。知道婴儿“朝自闭方向发展”可能并不足以去采取干预治疗,甚至是不足以了解他是否需要。自闭症患者究竟是怎样?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通过一些可能不必要的干预来敲打孩子是最差的办法,这有可能对他们伤害多于帮助。
我相信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来帮助他们,我们首先要知道究竟谁需要什么样的治疗,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至于婴儿,我想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如既往,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我们要从知识的角度来实施我们的行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确定双相躁狂症之沉浮
下一篇:为了打败抑郁我每天必做的十件事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