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后IFI的诊断分三层
2012-03-06 12:25:42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那么对于IFI有哪些诊治策略呢?近日,中国医学论坛网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做客《专家访谈录》,为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inserted image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对真菌的感染(FI)中的IFI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也不断提高。比如侵袭性真菌造成的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后会形成大片的白色斑片状或毛玻璃样变。新修订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三个层面的诊断。首先我们要把握ABC三个因素:A为宿主因素;B为临床标准,主要的临床标准都分两个,一个是主要的B1,一个是次要的B2;C为微生物标准。

  其中宿主因素包括:(1).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小于500,且时间较长,大于十天;(2).体温38度,或者体温持续不降;(3).60天内接受过抗感染治疗或者强效免疫抑制剂治疗;(4).既往化疗期间有过IFI感染,(5).GVHD史;(6).应用激素大于三周。这些易发或诱发IFI感染的因素归结起来就叫宿主因素。

  临床标准中,从感染部位来分,可分为下消化道、鼻窦和鼻腔的感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每个部位的诊断又根据主要标准、次要标准。

  微生物标准包括痰、灌洗液(buffer)、镜检或细胞检查,发现有曲霉菌等的感染,这些就叫做微生物学标准。在最新的指南中还指出如果患者持续发烧 超过96小时,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就要高度怀疑有宿主因素,要考虑开始抗IFI的经验治疗了,不能等,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处于重度免疫缺陷状 态,这时的感染如果控制不住会造成严重后果。现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尤其在真菌检测领域发展,感染的检测又增加了G实验、GM实验,这些可以作为鉴别真 菌感染的辅助检查,但更多的是要靠我们刚才说的三个因素即宿主因素、临床表现和微生物学标准来确定。

  分层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就是根据这三个标准的组合来分的:第一层拟诊,必须具备宿主因素A加上B1或者B2;第二层临床诊断,是在拟诊的基础上加上微生物C,也就是说这三条因素,宿主、临床和微生物都要有;第三层确诊是最精确的诊断,要求具备深部组织感染真菌的病理病学诊断依据。只有在明确了患者是否真的发生了真菌感染,且是哪一个层面的诊断,才能适当选择治疗策略。

相关热词搜索:移植 诊断 IFI

上一篇:移植医生需花大部分精力对抗感染
下一篇:移植后IFI的诊治经验谈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