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凝剂的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安全性良好
2012-02-28 21:22:24   来源:环球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题目:口服抗凝剂的自我监测:个体患者数据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Self-monitoring of oral anticoagula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背景:尽管有可靠的证据显示,口服抗凝剂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有效,但是对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的 理解仍然不一致。为了阐明口服抗凝剂后自我监测的价值,本研究对个体患者的数据进行了meta分析,以填补多个重要的证据缺口,包括估计自我监测和自我管 理对死亡、首次大出血及血栓栓塞时间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对Ovid版的EMBASE(1980-2009)和 MEDLINE(1966-2009)进行了检索,以最大灵敏度策略将检索限定于随机试验。我们与所有相关试验的作者取得了联系,获得了患者的数据:主要 结局指标为死亡、首次大出血及首次血栓栓塞事件的时间。本研究依据年龄、对照组治疗类型(抗凝临床治疗vs初级治疗)、单独自我监测vs自我管理和性别等 因素进行了亚组分析。我们分别对机械心脏瓣膜和房颤患者进行了分析。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危险比,对相互作用和异质性进行测试,并计算出需要治疗的时 间特异性人数。

结果:从1357个摘要中,筛选并纳入了11个试验,涉及6417例研究对象和12800人年的随访数据。 本研究表明自我监控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显著减少(危险比0.51;95%CI为0.31-0.85),但大出血事件(0 88,0.74-1.06)或死亡(0 82,0.62-1.09)没有显著减少。年龄小于55岁(危险比0.33,95%CI 为0.17-0.66)及具有机械心脏瓣膜的研究对象(0.52,0.35-0.77)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显著减少。对老年人(年龄≥85岁,n=99)的 分析表明干预对于主要结局没有显著的不良作用。

结论:研究分析表明,口服抗凝药物的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对各年龄段的患者来说都是安全的。在提供适当的医疗保健支持作为后盾的前提下,可以让患者选择自我管理。

(选题审校:李彦,栾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本文由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编辑完成。

相关热词搜索:口服 抗凝剂

上一篇:镰状细胞病合并肺动脉压升高的多重预测因素
下一篇: 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可从伊马替尼治疗中获益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