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研究,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
2013-08-24 16:33:22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近10多年来,心力衰竭治疗领域未见突破性进展,心衰药物的研发进入了瓶颈期,祖国传统中医药能否扭转乾坤?日前,我国首项治疗慢性心衰的中成药循证研究——“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循证医学研究”获《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认可,得到国际医学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是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的会刊,国际心血管领域顶尖杂志,也是心血管内科领域最常被引用和影响力较大的一份杂志,2013年影响因子高达14.292。文章发表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编辑部对该项研究的同期述评称:“中医药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该研究开启了心衰治疗协同作用的希望之门”。
7 月14 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中西医血管病学大会”在京召开。作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医学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中国工程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院士隆重地主持了研究结果发布会,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峻教授和李新立教授对研究进行了深入解读。该研究通过循证证据向全世界充分证实了芪苈强心胶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成药治疗慢性心衰的里程碑
讲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峻教授
为了科学评价传统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中国工程院高润霖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张伯礼院士、黄峻教授牵头进行了这项 “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国内23 家综合三甲医院历时15 个月完成了研究。研究拟通过评估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影响,为慢性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研究共纳入512 例诊断明确且接受标准化西药治疗、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标准化治疗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强心类药物等,病情稳定两周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12 周后结果显示,两组NT-proBNP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下降,但芪苈强心组的降幅更显著;芪苈强心治疗组NT-proBNP降幅≥30% 的患者比例为47.95%, 高于对照组的31.98% (P<0.001,表)。此外,芪苈强心胶囊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图1)、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 步行试验以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MLHFQ)评估的生活质量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后,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美国《今日医学要闻》刊登评论称:“复方中药有助于心力衰竭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不多,我们高兴地看到了用严格的临床试验客观地科学地评价中医药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黄峻教授对研究高度概括道:“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研究是中成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现代心衰治疗领域的重大新进展,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两大体系的完美结合。”
研究带来的启示:研究设计至关重要
讲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新立教授
所有的医学干预都应该接受科学的评估,拥有严格的研究证据基础,而真正以证据为本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与传统医学不同的是,循证医学的研究来源于临床研究,而非动物研究或体外实验;证据收集系统全面,重视对证据的评价;循证医学以当前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为治疗依据,并以患者的终点指标作为疗效指标。指导临床实践的指南正是基于循证证据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缺少科学的客观评价,是导致祖国中医中药难以走出国门的主要原因。
优秀的团队不可或缺
一项成功的临床研究离不开一支能够规范进行监督、记录、分析和报告的团队。参与本研究的23家中心全部来自综合三甲医院或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保证了研究的质量。
选择合适的疗效指标
本研究完全按照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早在2009年初,研究开始的前2年,我们的专家团队就对芪苈强心进行了深入的文献检索和反复讨论。既往研究证实,芪苈强心胶囊不仅能增强心脏舒缩功能、利尿、扩血管,还可以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减少心肌重构,既能缓解心衰症状,又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长期预后。尽管芪苈强心胶囊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能从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治疗心功能不全,体现复方中药的整体论治优势,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证据。
NT-proBNP水平能够早期反映心脏结构改变导致的功能变化,并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替代终点中最强预测因子之一,可用于指导心衰治疗。荟萃分析显示,NT-proBNP降低30%以上是一个良好的治疗目标,与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图2),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评价心衰治疗的替代指标。
因此,我们最终选择血清NT-proBNP作为研究的替代终点,即主要疗效指标。另外还设立了生活质量量表、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6 min步行距离实验和复合终点事件等次要终点指标。今年3月7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编辑部的首次修稿意见即对研究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项设计、操作良好的中国注册研究。”
李新立教授最后指出,作为迄今为止完全遵循国际循证研究规范进行的首个国内随机、双盲、多中心中药治疗心衰的研究,“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研究”为今后开展大规模的改善预后终点事件的研究开创了先河。该研究不仅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更大意义在于严格践行以循证医学方法评价中药疗效,必将成为中药国际化之路的典范。
中医药国际化的成功典范
讲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 罗森茨维格(Anthony Rosenzweig)教授
近十年来心衰领域缺乏突破性进展,面对不断增加的心衰患者,心衰治疗遇到了瓶颈,积极寻求心衰治疗新方法迫在眉睫。芪苈强心胶囊作为一种中药,其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得以发表,让西方医学了解和学习了传统中医中药的文明和精髓。
作为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循证研究”的设计非常严格。最终,研究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结果。研究是以目前公认的心衰临床疗效评价标志物NT-proBNP作为替代终点,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47.95%患者的NT-proBNP 水平降低30%以上,而对照组该比例只有31.98%。此外,芪苈强心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LVEF、生活质量等次要终点也显著改善,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仍需研究芪苈强心胶囊对临床硬终点(如再入院率、生存率)的长期效应,对不同类型心衰的疗效是否有差别,对舒张性心衰是否有效,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什么以及能否促进心衰患者心肌细胞增殖等做进一步探索。
Rosenzweig教授赞扬本研究是中药研究国际化的成功典范。要在全世界推广中医药,就应该像本研究一样,通过严格设计证实其能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从而说服不同国家的临床医生,让中药推广到全世界。
脉络学说指导下的血管病变防治
讲者:中国工程院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 吴以岭院士
中医药的创新,要有理论作为支持和引领,用科学的思维来研究中医理论,必将推动中医药的原始创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提出“ 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为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相互结合、开展血管病变的防治研究提供了切入点,系统构建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探索“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病、病机、辨证与治疗的内在规律,揭示脉络理论在心脑血管、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血管病变防治中的重要临床价值。
根据“气血水同治分消”遣药组方规律研制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方药已有30多年的历史。研究显示,芪苈强心胶囊不仅可强心、利尿、扩血管、缓解心力衰竭症状,且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自主神经激活,抑制心室重构,减少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
芪苈强心胶囊探索出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新途径,佐证了脉络学说的临床指导价值。我们进行“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循证医学研究”的初衷是希望芪苈强心胶囊疗效按照目前的医学发展趋势,通过规范研究方法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
业界的肯定
中医络病学说是新时期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基于两千多年来络病临床实践的创新发展与系统构建。近年,围绕“脉络-血管系统病”,中医药进行了系列基础研究和临床循证研究,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推动了学科的深入发展。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结合研究血管病变搭起了一座桥梁。希望未来,在这条路上,祖国中医药继续前行,为构建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众所周知,西医和中医两种医学体系具有不同的医学框架和治疗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若能将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则可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服务,更好地应对当代的健康挑战。在社会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下,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需求。经过几代中西医结合专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一些重大成果,揭示了一些中医药疗法的作用机制,对一些中医药治疗方案进行了优化,并研究出了一些中西医结合的新药物。
近年来,随着血管病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专家先后提出“大循环病”、“泛动脉”的概念,从整体观系统探讨不同血管病中存在的共性规律。吴以岭院士将现代医学手段和中医学的经络理论相结合,创立和发展的络病和脉络学说理论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的一项丰硕成果。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循证医学研究”能够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令人欣慰。该杂志同期述评也指出,“芪苈强心胶囊作为传统的中医药开启了心力衰竭治疗协同作用的希望之门”,美国、英国等多家媒体对此项研究也给予了积极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成为我国首个拥有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疗效确切的治疗慢性心衰的中成药,为传统中成药走向国际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国际媒体的高度评价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编辑部
“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
现在,这项富有前景的研究表明,利用最新科技研究传统中药活性成分,开启了心力衰竭治疗协同作用的希望之门。这是一个挑战,我们积极拥抱这个挑战。
《英国心脏病杂志》
“早期临床研究显示中成药为心衰治疗带来新希望”
在一项入选超过500余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含有11种成分的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显示其可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改善脑钠肽的水平,为该药物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支持。
美国《今日医学要闻》
“复方中药有助于心衰治疗”
在过去的几十年,药物治疗心衰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不多,我们高兴地看到了用严格的临床试验客观、科学地评价中医药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 总结
脉络学说提出慢性心衰“络息成积”的病机新概念,总结出“气血水同治分消”遣药组方规律,并研制出芪苈强心胶囊。最新循证医学研究再次佐证了络病理论在慢性心力衰竭防治中的临床价值,开辟了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途径。既往中医药缺乏科学的客观指标,导致疗效难以判断,无法揭示中医药的科学本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医学研究”提高了中医药研究水平,对促进中医药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推进了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开辟了心衰治疗新途径。
中成药治疗慢性心衰的里程碑
讲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峻教授
为了科学评价传统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中国工程院高润霖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张伯礼院士、黄峻教授牵头进行了这项 “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国内23 家综合三甲医院历时15 个月完成了研究。研究拟通过评估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影响,为慢性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研究共纳入512 例诊断明确且接受标准化西药治疗、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标准化治疗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强心类药物等,病情稳定两周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12 周后结果显示,两组NT-proBNP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下降,但芪苈强心组的降幅更显著;芪苈强心治疗组NT-proBNP降幅≥30% 的患者比例为47.95%, 高于对照组的31.98% (P<0.001,表)。此外,芪苈强心胶囊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图1)、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 步行试验以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MLHFQ)评估的生活质量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后,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美国《今日医学要闻》刊登评论称:“复方中药有助于心力衰竭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不多,我们高兴地看到了用严格的临床试验客观地科学地评价中医药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黄峻教授对研究高度概括道:“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研究是中成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现代心衰治疗领域的重大新进展,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两大体系的完美结合。”
研究带来的启示:研究设计至关重要
讲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新立教授
所有的医学干预都应该接受科学的评估,拥有严格的研究证据基础,而真正以证据为本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与传统医学不同的是,循证医学的研究来源于临床研究,而非动物研究或体外实验;证据收集系统全面,重视对证据的评价;循证医学以当前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为治疗依据,并以患者的终点指标作为疗效指标。指导临床实践的指南正是基于循证证据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缺少科学的客观评价,是导致祖国中医中药难以走出国门的主要原因。
优秀的团队不可或缺
一项成功的临床研究离不开一支能够规范进行监督、记录、分析和报告的团队。参与本研究的23家中心全部来自综合三甲医院或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保证了研究的质量。
选择合适的疗效指标
本研究完全按照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早在2009年初,研究开始的前2年,我们的专家团队就对芪苈强心进行了深入的文献检索和反复讨论。既往研究证实,芪苈强心胶囊不仅能增强心脏舒缩功能、利尿、扩血管,还可以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减少心肌重构,既能缓解心衰症状,又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长期预后。尽管芪苈强心胶囊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能从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治疗心功能不全,体现复方中药的整体论治优势,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证据。
NT-proBNP水平能够早期反映心脏结构改变导致的功能变化,并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替代终点中最强预测因子之一,可用于指导心衰治疗。荟萃分析显示,NT-proBNP降低30%以上是一个良好的治疗目标,与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图2),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评价心衰治疗的替代指标。
因此,我们最终选择血清NT-proBNP作为研究的替代终点,即主要疗效指标。另外还设立了生活质量量表、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6 min步行距离实验和复合终点事件等次要终点指标。今年3月7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编辑部的首次修稿意见即对研究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项设计、操作良好的中国注册研究。”
李新立教授最后指出,作为迄今为止完全遵循国际循证研究规范进行的首个国内随机、双盲、多中心中药治疗心衰的研究,“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研究”为今后开展大规模的改善预后终点事件的研究开创了先河。该研究不仅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更大意义在于严格践行以循证医学方法评价中药疗效,必将成为中药国际化之路的典范。
中医药国际化的成功典范
讲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 罗森茨维格(Anthony Rosenzweig)教授
近十年来心衰领域缺乏突破性进展,面对不断增加的心衰患者,心衰治疗遇到了瓶颈,积极寻求心衰治疗新方法迫在眉睫。芪苈强心胶囊作为一种中药,其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得以发表,让西方医学了解和学习了传统中医中药的文明和精髓。
作为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循证研究”的设计非常严格。最终,研究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结果。研究是以目前公认的心衰临床疗效评价标志物NT-proBNP作为替代终点,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47.95%患者的NT-proBNP 水平降低30%以上,而对照组该比例只有31.98%。此外,芪苈强心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LVEF、生活质量等次要终点也显著改善,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仍需研究芪苈强心胶囊对临床硬终点(如再入院率、生存率)的长期效应,对不同类型心衰的疗效是否有差别,对舒张性心衰是否有效,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什么以及能否促进心衰患者心肌细胞增殖等做进一步探索。
Rosenzweig教授赞扬本研究是中药研究国际化的成功典范。要在全世界推广中医药,就应该像本研究一样,通过严格设计证实其能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从而说服不同国家的临床医生,让中药推广到全世界。
脉络学说指导下的血管病变防治
讲者:中国工程院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 吴以岭院士
中医药的创新,要有理论作为支持和引领,用科学的思维来研究中医理论,必将推动中医药的原始创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提出“ 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为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相互结合、开展血管病变的防治研究提供了切入点,系统构建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探索“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病、病机、辨证与治疗的内在规律,揭示脉络理论在心脑血管、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血管病变防治中的重要临床价值。
根据“气血水同治分消”遣药组方规律研制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方药已有30多年的历史。研究显示,芪苈强心胶囊不仅可强心、利尿、扩血管、缓解心力衰竭症状,且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自主神经激活,抑制心室重构,减少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
芪苈强心胶囊探索出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新途径,佐证了脉络学说的临床指导价值。我们进行“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循证医学研究”的初衷是希望芪苈强心胶囊疗效按照目前的医学发展趋势,通过规范研究方法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
业界的肯定
中医络病学说是新时期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基于两千多年来络病临床实践的创新发展与系统构建。近年,围绕“脉络-血管系统病”,中医药进行了系列基础研究和临床循证研究,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推动了学科的深入发展。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结合研究血管病变搭起了一座桥梁。希望未来,在这条路上,祖国中医药继续前行,为构建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众所周知,西医和中医两种医学体系具有不同的医学框架和治疗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若能将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则可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服务,更好地应对当代的健康挑战。在社会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下,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需求。经过几代中西医结合专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一些重大成果,揭示了一些中医药疗法的作用机制,对一些中医药治疗方案进行了优化,并研究出了一些中西医结合的新药物。
近年来,随着血管病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专家先后提出“大循环病”、“泛动脉”的概念,从整体观系统探讨不同血管病中存在的共性规律。吴以岭院士将现代医学手段和中医学的经络理论相结合,创立和发展的络病和脉络学说理论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的一项丰硕成果。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循证医学研究”能够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令人欣慰。该杂志同期述评也指出,“芪苈强心胶囊作为传统的中医药开启了心力衰竭治疗协同作用的希望之门”,美国、英国等多家媒体对此项研究也给予了积极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成为我国首个拥有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疗效确切的治疗慢性心衰的中成药,为传统中成药走向国际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国际媒体的高度评价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编辑部
“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
现在,这项富有前景的研究表明,利用最新科技研究传统中药活性成分,开启了心力衰竭治疗协同作用的希望之门。这是一个挑战,我们积极拥抱这个挑战。
《英国心脏病杂志》
“早期临床研究显示中成药为心衰治疗带来新希望”
在一项入选超过500余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含有11种成分的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显示其可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改善脑钠肽的水平,为该药物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支持。
美国《今日医学要闻》
“复方中药有助于心衰治疗”
在过去的几十年,药物治疗心衰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不多,我们高兴地看到了用严格的临床试验客观、科学地评价中医药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 总结
脉络学说提出慢性心衰“络息成积”的病机新概念,总结出“气血水同治分消”遣药组方规律,并研制出芪苈强心胶囊。最新循证医学研究再次佐证了络病理论在慢性心力衰竭防治中的临床价值,开辟了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途径。既往中医药缺乏科学的客观指标,导致疗效难以判断,无法揭示中医药的科学本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医学研究”提高了中医药研究水平,对促进中医药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推进了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开辟了心衰治疗新途径。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助力冠心病治疗
下一篇:补充维生素D无助于降压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2)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