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形成机制新解
2012-05-29 18:15:33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APE)和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CTEPH)。VTE的特点是隐蔽性、发生频繁性和致命性,这种 疾病难以早期诊断,易漏诊、误诊,患者猝死率超过10%。获得性VTE的危险因素包括:创伤、制动、恶性肿瘤、心功能衰退、口服避孕药、手术、增龄、妊 娠、肾病综合征等。

  美国胸科学会(ACCP)从1995年起推出了VTE诊断治疗及预防指南,截至2012年最新版,已连续推出了9期,内容也不断更新。ACCP 连续多年在制订VTE预防指南中提出外科手术患者的危险因素,采用不同的物理学方法进行预防,通过增加静脉血液流速,和(或)采用低分子肝素、口服华法 林、Ⅹ因子抑制剂等方法抗凝。

  然而,美国的统计结果表明,尽管大部分患者(84%)部分或完全按指南方案执行,VTE预防患者组临床症状性VTE的发生例数并未降低反而逐年增加。

  目前,针对VTE临床存在很多困惑和无法解释的问题。为什么同样危险分层的术后患者在类似外部环境下,有的发生DVT/PE,而大多数人并不发 生?为什么PE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加?为什么恶性肿瘤患者发生DVT/PE的比例居高?为什么急性血栓为白色血栓,而急性DVT/PE为红色血栓?为什 么DVT/PE患者连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D-D二聚体也控制在较好的区间,而部分患者的肺动脉压力仍然在逐步升高,最终发展为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王乐民教授从SARS感染的病理学研究和细胞学研究获得启发,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即VTE是与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病毒感染有可能是 VTE的重要病因。他指出,临床术后按不同危险分层的预防方案中的感染内容应重新加深认识,病毒感染可对VTE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做出合理性诠释。目前, 王教授团队的研究已有多篇在国际杂志获得发表。这对于VTE的临床诊断、预防策略的调整可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静脉血栓 形成 机制

上一篇:坏胆固醇是导致冠心病、中风等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下一篇:心血管内科诞生记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