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病较隐蔽 六类人须警惕
2010-12-01 23:29:07   来源:37度医学空间   作者:  评论:0 点击:

  目前,由血栓栓塞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远远超过肿瘤、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造成的死亡。而血栓病、脑梗死、心肌梗死之类的名词已不再陌生,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这类疾病的巨大危害性。血栓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哪些人容易患上血栓病?如何防治?这些已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血栓病是一组因各种原因致使血液在血管内或心脏中,流动的液体变为凝固的固体,致使血流发生不同程度的受阻后所形成的综合征。临床上按血栓在循环系统形成的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脑梗死、心肌梗死、冠心病)、静脉血栓(肺梗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与微血管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高血压者易患血栓病

  血栓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血管壁损伤(如吸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原因使其受损)、血流变化(血流淤滞与涡流)和血液成分改变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以下一些中老年人更易患血栓病。

  首先,有家族史,尤其是父母和祖父母患脑血栓的人。

  第二,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严重高血压病未进行治疗和治疗无效的人。

  第三,患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中老年人,如果发生心房纤颤,则更易形成脑血栓。

  第四,患有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血糖和血脂如果持续增高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容易发生脑血栓。

  第五,曾经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没有充分重视并及时治疗的中老年人。

  第六,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动力学检查不正常的中老年人,经常发生头痛、眩晕、四肢麻木无力或感觉异常,以及有烟酒嗜好的中老年人。

  凡是具有上述疾病或现象的中老年人,都应警惕脑血栓的发生。

  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往往比较隐匿。一般来说,当中老年人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胸闷、胸痛、头痛、眩晕、下肢肿胀、四肢麻木无力或感觉异常时,要特别警惕血栓病的发生,需尽快到血栓病专科门诊就医。诊断血栓性疾病,除了临床症状外,还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压、血脂、血糖、血液黏度、血小板数目、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脑CT等,下肢肿胀麻木的患者还需要做B超检查。但是,血栓形成的初期影像学并不能发现,往往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而当影像学发现问题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防治血栓病,最好的办法还是防患于未然。

  易栓症常被误诊

  有一些血栓病患者发病隐匿,常常容易被误诊。我们曾接诊一名53岁的患者,因突发剧烈腹痛伴呕吐在外院就诊,结果进行了两次外科手术切除了小肠,病检发现都伴有肠系膜血管栓塞导致的小肠坏死。

  一个月之内被切除两段小肠,令患者苦不堪言,十分困惑。我们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患者一年前曾发生过左下肢深静脉栓塞,又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且其叔叔也有类似病史。进一步检查发现其抗凝血酶缺乏。最后,做出了易栓症的诊断。

  易栓症是以反复发作的多脏器器官血栓栓塞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由于对易栓症的认识不足及诊断技术的限制,目前我国易栓症的检出率较低,不少患者的病情被延误,以上病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易栓症有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遗传性易栓症为基因缺陷所致,包括抗凝血酶缺陷、蛋白C缺陷症、异常纤溶酶原血症等多种,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或漏诊。因此,有血栓病家族史者、无明显诱因多发性血栓形成者、幼年或青少年期发生血栓者、常规抗血栓治疗效果不佳者,要警惕遗传性易栓症的可能。

  用药过量容易引起出血

  在血栓病的治疗方面也要十分慎重,如用药不当,一方面可能疗效不足,不能达到有效预防血栓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因用药过量带来出血等副作用。目前临床上抗血栓治疗应用的药物,依药效学可分为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等。抗凝药物种类很多,临床上较常用的有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等。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外科大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或有高凝状态者,也可用于心脏手术、肾脏血液透析的治疗。

  近年来推出的低分子量肝素具有较少引起血小板减少、皮下注射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等优势,已在临床广泛使用。华法林是最常用的长效抗凝药,可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发生率。抗血小板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等,其中噻氯匹定为特异性抗血小板聚集剂,效果强于阿司匹林。其适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一过性脑缺血、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也可用于预防脑血管、冠状动脉和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溶栓药物主要作用于已形成的血栓,常见的包括链/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因其适应症及禁忌症严格,都需要在专门医师指导下住院使用。

  近些年来,随着制剂水平的不断提高,抗栓药物有了较快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倡导在血栓病治疗中开展靶向治疗,通过具有靶向功能的纳米粒将药物定向运载到血栓形成部位或易发部位,早期安全地干预血栓形成。目前,相关研究工作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久的将来就会运用于临床。

 

  链接  

  治疗血栓病较好的医院和专家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阮长耿

  北京协和医院 赵永强

  天津血液病医院 杨仁池

  北京朝阳医院  王  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侯  明

  上海瑞金医院 王鸿利

  湖南湘雅三院 陈方平

  湖南湘雅二院 张广森

相关热词搜索:警惕 类人 隐蔽

上一篇:抢救及时心脏停跳患者转危为安
下一篇:老人下颌运动障碍应警惕颞动脉炎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