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怎么学 NBI的学习曲线研究
2012-09-20 18:52:17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是一项内镜光学技术,它利用滤光器过滤普通白光内镜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特殊波长(415 nm和540 nm)的窄带光谱,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可用于精确观察病变的表面结构(如腺凹等)和微血管形态(CP),从而区分增生、腺瘤和肿瘤等病变。


NBI的学习曲线研究

  研究NBI学习曲线的必要性

  实时组织学诊断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NBI的应用做了研究,认为NBI结合放大内镜有助于实时组织学诊断,并在鉴别增生性和腺瘤性息肉的高诊断准确率上达 成一致。因此,在应用NBI时进行实时组织学诊断,可判断病变类型,从而对需要治疗的病变行息肉切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等,既可避免重复操作、额外病理费用和过度治疗。

  学习曲线概念

  学习曲线是在飞机制造业中首先被提出的,初始被定义为反映单位产品生产时间与所生产产品总数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后来人们为了解学习进程中的现象和进步快慢的详情,作为以后努力的指针,应用统计图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

  新的医疗技术从发明到广泛使用,都有一个操作者逐渐学习、掌握的过程。学习曲线这一概念被应用于医学领域,以操作次数作为衡量标准,来观察操作时间、成功率和失败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最常见的便是学习曲线在腹腔镜操作上的应用,有许多相关文章在国内外杂志发表。

  消化内镜的学习曲线

  近年来,在消化内镜方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ESD、色素内镜等新技术层出不穷,许多学者将学习曲线应用于其中,给出了熟练掌握某项技术需要的操作例数。

  研究表明,对色素内镜几乎不了解的内镜医师,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完成200例次实践操作之后,才能获得稳定有效的诊断准确率。很多学者认为,复杂的操作过程和较长的学习曲线是色素内镜没有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

  NBI学习曲线

  近年来,操作简便的NBI出现,对病理的估计能力和色素内镜相似,因而NBI是否易学这一问题成为关注焦点。2008年,罗加尔特 (Rogart)等在一项NBI与色素内镜对比的研究中,提到了NBI学习曲线的问题(87%对74%,P<0.05),但并未给出熟练掌握NBI技术需 要的例数。之后,东(Higashi)等又先后研究了NBI的学习曲线,认为通过较短时间的学习,NBI便可被掌握。

  安娜(Ana)提出,经过15分钟的电脑图片培训,从未接触过NBI的内镜医生,即可对鉴别结直肠腺瘤性及增生性息肉,具备很高的诊断准确率。

  上述研究仅是通过图片、而并未在实际操作中评估操作者的诊断水平;图片均由专业内镜医师所拍摄,同时仅选取最清晰、典型的照片用作评估,所以其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实际操作中水平。

  在结肠镜操作中,肠道准备情况、操作者对内镜本身的操控、是否能熟练使用放大技术获得清晰图片用于诊断等,均是影响最终诊断准确率的因素。

  很遗憾,目前尚无NBI在实际操作中的学习曲线报告。为此,笔者等开展了一项研究,目的在于明确在实际结肠镜操作中,NBI诊断结直肠病变的学习曲线。

NBI的学习曲线研究

 

  NBI学习曲线研究结果

  NBI具体技术难度

  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NBI具体技术难度如下:

  1. 放大内镜需要内镜医师稳定的操作,以及对放大倍率和距离的熟练掌控,以获取清晰图片用于诊断;

  2. 病变部位、肠道准备情况以及病变表面的黏液等因素,都会影响医师的判断;

  3. 实际操作中需要经验的累积,以获得做出独立判断的信心。

  单纯凭借专业NBI医师在操作中获得的图片,得出的诊断结果,仅仅反应了参与者对标准分型的掌握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内镜医师在实际操作中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

  在NBI学习曲线的研究中,考虑到术者熟练诊断不同佐野(Sano)CP类型病变(图)的学习过程可能不同,且在预测验中对两类结直肠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有一定差异,故将病变分为目标病变及非目标病变,分别计算学习曲线。

  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NBI结合放大内镜的应用,对目标或非目标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均在完成第1组15例治疗后,有了大幅度的提升(78.3%对96.7%,70%对96.7%;P<0.01);并且其有效稳定的诊断正确率一直持续至研究结束。

  ■ 小结

  综上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无NBI经验的内镜医师,在经过短时间的理论学习以及30例左右的实际操作之后,便可稳定有效地采用Sano CP分型来鉴别结直肠病变。

  此研究结果不但揭示了NBI诊断结直肠病变的学习曲线,明确了其有效性和易学性,更为今后内镜医师的相关培训提供了经验性指导。

相关热词搜索: NBI 曲线

上一篇:NBI怎么用NBI技术在消化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下一篇:慢性肝病患者怎么吃?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