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临床和研究:困境与出路
2012-09-27 20:43:55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本次年会开幕日恰逢国际阿尔茨海默病(AD)日,尽管从今年开始,国际AD协会将每年的9月定为国际AD月,但十几年来,AD日已深入人心。在本次大会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在大会报告和专题发言中分别就AD临床和科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及我国轻度认知障碍(MCI)和痴呆流行病学现状进行了介绍。我们在此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刊出。
AD是最常见的老年神经变性病。201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有1.13亿,AD患病率超过5%,AD患者数量超过600万,预计到2040年,我国AD患者数量将超过2600万。
AD的致残率高,且因患者须专人长期照料和终生药物治疗,花费巨大,2010年全球用于AD的花费超过6000亿美元,约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
AD诊断标准变迁(1984-2011)
AD在中国
目前,我国已出版了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建立了痴呆注册登记系统和国家AD资源库,并开展了遗传学基础研究,建立了自己的AD转基因模型, 进行了多个多中心临床实验,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对AD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有诊断能力的医师队伍不足、综合医院记忆门诊不足等,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 的差距。
国内外现状分析和今后策略
目前,AD发病机制的主流学说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神经元变性死亡等。现有的AD治疗药物有限,且均为针对其主要发病机制的治疗,即为对症治疗,并不能改变疾病进程,治疗状况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迄今的AD治疗研究主要针对痴呆阶段,在这一阶段,神经元已经大量死亡,治疗难以逆转疾病进程。研究显示,在痴呆前阶段,即MCI和 MCI前期(极轻微的认知功能下降,尚未达到MCI诊断标准),已出现Aβ、tau蛋白等AD病理生理改变,而近年来遗传学分析、脑脊液标志物和分子影像 诊断技术的发展,使AD临床前阶段的识别成为可能。因此,应将AD治疗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痴呆前阶段。今年5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了“国家AD计划”,其 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将AD的防治研究转移到痴呆前阶段。
总之,对AD痴呆前阶段发病机制、标志物和药物靶标的研究有助于实现AD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从而阻止AD的发生和发展。
上一篇:我国MCI与痴呆流行病学现状
下一篇:腹侧被盖区尾部的功能为何?
论坛新帖
频道总排行
医学推广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1)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