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重建 适应高原环境需先行
2010-05-13 23:22:23   来源:37度医学空间   作者:  评论:0 点击:

  玉树灾区已全面进入恢复重建阶段。而受当地低压、低氧、低温、大风、低湿及强紫外线照射等环境影响,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病和冻伤的危险很大,这对灾后重建工作会造成严重影响。怎样才能有效防治急性高原病和冻伤呢?敬请关注——

  低氧低温:主要发病和诱发因素

  低氧环境是急性高原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在平均海拔4490米的玉树,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海平面氧含量的55%。这对于初入高原地区的人来说,多数人会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

  寒冷是最重要的急性高原病的诱发因素。因为寒冷会使人体散热量增加,为维持体温恒定,人体会在采取减少散热的同时增加机体代谢以产热。而产热过程即耗氧过程,产热的增加势必会引起人体氧耗量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加重人体缺氧的程度。

  适应高原环境的具体办法

  为减少或避免寒冷诱发或加重急性高原病,预防工作一定要做深做细。

  1.防寒。

  ①增加膳食供能。平原人进驻高原后1周内,应尽量供应高糖、低脂、适量蛋白质和高维生素的平衡膳食,通过膳食供能来提高人体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进驻高原1周后,可适量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以免发生负氮平衡,降低免疫力。无新鲜蔬菜供应时,可补充多种维生素。

  ②做饭应使用高压锅。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玉树,水的沸点只有84℃,为避免做出夹生饭,做饭应使用高压锅。

  ③认真做好防寒保暖。忽视防寒工作会引起感冒,而感冒是导致急性高原病的主要诱因。如不做好服装保暖(含头面部保暖)、作业保暖、住宿保暖,往往还会酿成大祸。如某部战士在繁重劳动后的中午休息时没戴帽子,结果引发了急性脑水肿。还有的战士夜里到户外小解而诱发急性肺水肿。所以,夜间小解不要在帐篷外或车厢外。

  ④习服低氧低温。首先应习服低氧环境,而后习服低温环境。我们观察到,进入高原1周以上,人体可初步建立低氧习服;进入高原1个月以上,可基本建立低氧习服;进入高原6个月以上,可完全建立低氧习服。

  在平原冷环境中生活,通常经过一两个月的冷习服,人体就可以产生一定的耐寒力。而在高原冷环境中,人体建立冷习服的时间会明显延长。平原冻伤只是寒冷作用的结果,而高原冻伤还与低氧有关。我们观察到,进入高原1年后,人体耐寒力低于进入高原前的水平;进入高原两三年,耐寒力仍不能恢复至进入高原前的水平。而在低氧习服后,人体运氧、携氧的能力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如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和血黏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大,皮肤血流量减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流量增多,而皮肤等外周组织的耐寒力降低。因此,平原人进驻高原一段时间低氧习服后,如果发生冻伤,其损伤程度明显重于初入高原者。

  玉树的藏族男孩桑珠多杰右足冻伤明显,主要是由于右足合并挤压伤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右小腿组织压升高,压迫右小腿动、静脉,使右小腿血液循环出现障碍所致。在采用手术切开右小腿筋膜进行减压治疗后,右小腿的组织压明显减轻了,其右足远端的血液循环得到了改善。尽管该患儿裸体冷暴露数十小时,但冷损伤程度并不十分严重。如果换一个由平原进驻玉树的汉族男孩,其损伤程度肯定要重得多。

  2.减少耗氧量。

  ①为避免耗氧量过大,救灾作业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同时控制作业强度,定时轮换休息,以免过度疲劳而诱发急性高原病。

  ②坚持查铺查哨制度。查铺时可依次用手轻轻推醒每个人。如推之不动或唤之不醒,则预示着发生了高原脑水肿。如果患者有剧烈头痛、呼吸困难、紫绀、咯泡沫样痰的现象,就预示着发生了高原肺水肿。(高金学整理)

相关热词搜索:环境 先行 适应 重建

上一篇:哮喘常见误区知多少
下一篇:禽流感病毒易感染青年人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