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服药方案用于移植后基因1型HCV复发患者安全有效
2014-11-21 18:50:46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在世界范围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需要肝移植的首位原因。而HCV感染又是肝移植受者死亡的首要原因。HCV患者接受肝移植的存活率显著低于脂肪肝或酒精肝患者。
对于移植前血清病毒学阳性的患者,移植后HCV复发是是一个普遍问题,成功清除HCV可减少随之而来的HCV相关并发症,例如肝硬化或移植肝失功。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的标准方案应答率仅为13-43%。同时,用于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的钙依赖磷酸酶抑制剂可进行性损伤肾功能,减少利巴韦林的清除,增加利巴韦林相关溶血性贫血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第一代蛋白酶抑制剂Boceprevir和telaprevir与干扰素及利巴韦林联用,可将应答率提升至20%-71%。然而,这些方案也受贫血及感染等副作用的制约。
此前,全口服药、无干扰素的直接抗病毒治疗方案Ⅲ期临床试验在基因1型HCV患者中取得了很高的病毒学应答率。但新一代无干扰素治疗方案尚未在基因1型HCV复发的肝移植患者中进行验证。
因此,由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Paul Y. Kwo 教授牵头,组织美国多个大学及医院参与了CORAL-Ⅰ研究,旨在评价全口服药方案在移植后复发的基因1型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于2014年11月在NEJM上在线发表。
研究共纳入34例无肝纤维化或轻度纤维化的肝移植后12个月以上的患者,均为基因1型HCV感染,移植后未接受过干扰素治疗。
全部受试者均予ombitasvir–ABT-450/r(25mg NS5A抑制剂ombitasvir、150mg NS3/4A蛋白酶抑制剂ABT-450 和100mg ritonavir,1/日),非核苷类NS5B多聚酶抑制剂dasabuvir(250mg,2/日)及利巴韦林治疗24周。利巴韦林的剂量根据贫血情况进行调整。
研究的主要有效终点为结束治疗后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血浆HCV RNA<25IU/ml)。次要终点为治疗后24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治疗期间病毒学无应答及治疗后复发。
在治疗4周起至治疗期末,全部34例受试者HCV RNA<25IU/ml。33例在治疗后12和24周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应答率为97%,而1例患者在治疗后3天出现复发。
有2例患者报告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他轻至中度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包括乏力、头痛和咳嗽。5名患者(15%)需要促红素治疗,无患者需要输血。1名患者因皮疹、记忆力受损及焦虑的副作用在18周的治疗后停用了药物,但他仍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
研究中对钙依赖磷酸酶抑制剂的血药水平进行检测,并据此调整剂量以保证治疗所需的血药浓度,研究期间未观察到排斥移植物的情况。
研究的不足在于样本量相对较小,不足以全面评估该方案的副作用。此外研究排除了进展期肝纤维化、在移植后接受过干扰素治疗的患者以及移植后早期复发的患者。
总之,该研究证实,对于移植后复发的基因1型HCV感染,采用多靶点的全口服药方案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高,且严重副作用少,宣告这一难治型HCV感染在治疗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猪肉为英国发生戊肝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染源
下一篇:11.19 今日学霸必读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