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钠致双侧输尿管结石
2013-11-13 20:31:22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26岁,因突发下腹胀痛,尿频、尿急6小时,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多次,于2012年5月1日晚入院。
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急性病容,腹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双侧肾区叩痛(+)。
辅助检查 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电解质检查:钙2.06 mmol/L,磷1.25 mmol/L;尿液分析示红细胞 12~15个/高倍视野(HP),白细胞 3~5个/HP,尿妊娠试验(-)。泌尿系统X线片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腹部超声示肝、胆、胰、脾无明显异常,无腹腔积液,双肾轻度积水,双侧输尿管中上段扩张,下段显示不清,膀胱无尿,膀胱充盈后复查可见双侧输尿管末端条状强回声,后伴声影。CT示双肾轻度积水,双侧输尿管全程轻度扩张,盆腔内可见“八”字型条状稍高密度影,膀胱未见充盈。
诊断 双侧输尿管末端结石。
治疗及转归 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发病前3天因咳嗽于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曲松钠(2 g,qd)静脉滴注,连用3天。考虑结石与应用头孢曲松钠相关。
立即对患者给予解痉、止痛、大量补液(水化及碱化尿液)治疗:盐酸消旋山莨菪碱10 mg、盐酸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100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00 ml静脉滴注,碳酸氢钠(1 g,tid)口服。
入院第2天,患者诉尿中排出少许沉渣。当天腹痛症状缓解,尿频、尿急症状消失,第3天复查CT,双侧输尿管末端原条状稍高密度影完全消失,当日患者出院。
2周后复查,尿常规检查正常;超声检查示双肾结构、大小无异常,集合系统无分离,双侧输尿管无扩张。
讨论
青年女性,无泌尿系统结石病史,连续应用头孢曲松钠3天出现双侧输尿管结石,且起病急骤,虽无发病前超声结果对照,但综合分析,药物所致可能性大。
头孢曲松钠为第3代头孢菌素,在体内不经生物转化,以原形排出体外,约2/3经肾脏随尿液排泄,1/3自胆道经肠道排出。
1988年,沙德(Schaad)等首次报告头孢曲松钠静脉给药诱发可逆性结石,称为假性结石症,用药剂量、疗程、滴注速度及进食与脱水状态是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该类结石一般较小或呈泥沙样,发生快,溶解也快,主要成分为头孢曲松钙。头孢曲松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当药物浓度较高时,可与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于胆道沉积,亦可形成于肾脏集合系统中。此外,头孢曲松钙结晶堵塞肾小管和结晶黏附于肾小管细胞表面,在头孢曲松钠致泌尿系统结石的病理机制中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头孢曲松钠致泌尿系统结石多发生在治疗后8~10天,停药并接受治疗后5天~3周,头孢曲松钙结晶可从尿路和胆道消除。
莫卡姆(Mohkam)等对美国284例接受头孢曲松钠治疗的肾盂肾炎患儿进行分析显示,1.4%的患儿发生尿路结石,均自行恢复。比那(Biner)等报告,接受头孢曲松钠治疗的患儿中有0.6%发生尿路结石,10%发生胆结石。于路平等报告1例6岁患儿应用头孢曲松钠3 g/d,3天后出现双侧尿路结石,经输尿管插管冲洗治愈。胡岩等报告1例3岁儿童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天后出现双侧输尿管结石伴梗阻,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儿排出结石碎屑。目前报告的头孢曲松钠引起尿路结石的患者多为儿童,部分为大剂量[≥100 mg/(kg·d)]或较长时间(超过5天)连续应用。
临床医师应对头孢曲松钠致尿路结石提高鉴别诊断能力,一旦确诊须积极治疗,警惕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必要时应用外科手段积极干预。
患者女性,26岁,因突发下腹胀痛,尿频、尿急6小时,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多次,于2012年5月1日晚入院。
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急性病容,腹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双侧肾区叩痛(+)。
辅助检查 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电解质检查:钙2.06 mmol/L,磷1.25 mmol/L;尿液分析示红细胞 12~15个/高倍视野(HP),白细胞 3~5个/HP,尿妊娠试验(-)。泌尿系统X线片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腹部超声示肝、胆、胰、脾无明显异常,无腹腔积液,双肾轻度积水,双侧输尿管中上段扩张,下段显示不清,膀胱无尿,膀胱充盈后复查可见双侧输尿管末端条状强回声,后伴声影。CT示双肾轻度积水,双侧输尿管全程轻度扩张,盆腔内可见“八”字型条状稍高密度影,膀胱未见充盈。
诊断 双侧输尿管末端结石。
治疗及转归 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发病前3天因咳嗽于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曲松钠(2 g,qd)静脉滴注,连用3天。考虑结石与应用头孢曲松钠相关。
立即对患者给予解痉、止痛、大量补液(水化及碱化尿液)治疗:盐酸消旋山莨菪碱10 mg、盐酸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100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00 ml静脉滴注,碳酸氢钠(1 g,tid)口服。
入院第2天,患者诉尿中排出少许沉渣。当天腹痛症状缓解,尿频、尿急症状消失,第3天复查CT,双侧输尿管末端原条状稍高密度影完全消失,当日患者出院。
2周后复查,尿常规检查正常;超声检查示双肾结构、大小无异常,集合系统无分离,双侧输尿管无扩张。
讨论
青年女性,无泌尿系统结石病史,连续应用头孢曲松钠3天出现双侧输尿管结石,且起病急骤,虽无发病前超声结果对照,但综合分析,药物所致可能性大。
头孢曲松钠为第3代头孢菌素,在体内不经生物转化,以原形排出体外,约2/3经肾脏随尿液排泄,1/3自胆道经肠道排出。
1988年,沙德(Schaad)等首次报告头孢曲松钠静脉给药诱发可逆性结石,称为假性结石症,用药剂量、疗程、滴注速度及进食与脱水状态是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该类结石一般较小或呈泥沙样,发生快,溶解也快,主要成分为头孢曲松钙。头孢曲松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当药物浓度较高时,可与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于胆道沉积,亦可形成于肾脏集合系统中。此外,头孢曲松钙结晶堵塞肾小管和结晶黏附于肾小管细胞表面,在头孢曲松钠致泌尿系统结石的病理机制中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头孢曲松钠致泌尿系统结石多发生在治疗后8~10天,停药并接受治疗后5天~3周,头孢曲松钙结晶可从尿路和胆道消除。
莫卡姆(Mohkam)等对美国284例接受头孢曲松钠治疗的肾盂肾炎患儿进行分析显示,1.4%的患儿发生尿路结石,均自行恢复。比那(Biner)等报告,接受头孢曲松钠治疗的患儿中有0.6%发生尿路结石,10%发生胆结石。于路平等报告1例6岁患儿应用头孢曲松钠3 g/d,3天后出现双侧尿路结石,经输尿管插管冲洗治愈。胡岩等报告1例3岁儿童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天后出现双侧输尿管结石伴梗阻,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儿排出结石碎屑。目前报告的头孢曲松钠引起尿路结石的患者多为儿童,部分为大剂量[≥100 mg/(kg·d)]或较长时间(超过5天)连续应用。
临床医师应对头孢曲松钠致尿路结石提高鉴别诊断能力,一旦确诊须积极治疗,警惕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必要时应用外科手段积极干预。
上一篇:医生穿戴一次性外套和手套减少ICU患者MRSA感染率
下一篇:气候变化有可能加重真菌过敏
论坛新帖
频道总排行
医学推广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1)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