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代谢表型研究
2012-09-27 18:18:14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之间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经电子内镜及病理切片明确诊断的 8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6组,A组为胃癌术后组(GC-p,13例),B组为胃癌组(GC,9例),C组为不典型增生组(DYS,15例),D组为肠 上皮化生组(IM,10例),E组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AG,13例),F组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SG,19例,以下称对照组)。采集血样制备血浆, 经提取、干燥、衍生化后,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代谢组学研究。
结果 1.在所有样品中,共鉴定出72种代谢物(图1),其中对照组与胃癌组的代谢谱差异显著(图2),鸟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2-羟基丁 酸、焦谷氨酸、壬二酸及尿酸水平在胃癌组显著升高(P<0.01),而谷氨酰胺、肌酸、苏糖酸水平明显减少(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与肠上皮化生组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脂肪酸代谢异常;肠上皮化生组与不典型增生组有一定区别,鸟氨酸在不典型增生组中明显增加 (P<0.01),而谷氨酸明显减少(P<0.01)。2.偏最小二乘-判别式分析(PLS-DA)散点图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 组、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患者组血浆代谢表型相似,其中肠上皮化生组血浆代谢谱与胃癌组最为靠近,处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 组中心位置(图3a),而上述四组均与对照组区分明显(图3b)。
结论 1.胃癌患者体内糖类、脂类、氨基酸类等小分子化合物的代谢符合肿瘤患者长期大量能量消耗等表现;并提示胃癌患者内环境紊 乱,NADH/NAD、GSSG/GSH比值增高,即出现缺氧、糖异生障碍、酸中毒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恶液质表现。2.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不 典型增生组、胃癌组四组之间血浆代谢表型总体差异比较小,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肠上皮化生可能是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转向胃癌的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 患者的血浆代谢表型随胃癌发生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区分胃癌多步骤发生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而在这个多步骤发生过程中表现出显著性变化 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望成为新的诊断胃癌肿瘤标志物。
(摘自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论文集)
上一篇:乳腺癌医生必读(must read)的34项研究
下一篇:慢性中重度癌痛药物治疗最新进展
论坛新帖
频道总排行
医学推广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1)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