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结直肠癌筛查研究梳理
2012-03-05 15:49:29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众说·N Engl J Med两项结肠镜研究

  结肠镜下切除息肉可使结直肠癌死亡数减半

  因将结肠镜引入《美国国家结直肠癌筛查指南》而闻名的威瑙尔(Winawer)介绍,结合之前的另一项美国研究可见,结肠镜下息肉切除可预防结 直肠癌发生,同时降低死亡率;治疗组死亡率的降低与胃肠病医师经过专业训练并有相关经验密切相关。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布雷特豪尔(Bretthauer) 和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卡拉格(Kalager)在同期述评中指出,若在最初10年间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腺瘤性息肉组与非腺瘤性息肉组的结直肠癌死 亡危险均较低,但当之后不再进行监测时,腺瘤组死亡危险升高,可见长期监测的重要性。另外,美国癌症学会(ACS)医学委员会成员西蒙(Simon)提 醒,该研究未能直接证明结肠镜筛查能降低结直肠癌死亡危险,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有望提供更高水平的证据。

  结肠镜可能成为比FIT更理想的筛查工具

  同期述评提出了另一项西班牙研究的关键点:①两组参与度较差(结肠镜 24.6%,FIT 34.2%),已有研究提示,FIT参与度会随着时 间延长降低;②结肠镜和FIT检出的结直肠癌例数虽相似,但前者检出了更多腺瘤;③FIT组的腺瘤检出数较少,提示FIT并不是腺瘤的理想检测方 法;④FIT组的并发症相对较少,但可能随检测次数增加而发生改变。

  结肠镜分层筛查

  同期述评还指出,可使用结肠镜来进行结直肠癌危险的分层筛查:对60岁的人群进行1次筛查,并根据结果进行分层,即对高危者(检测到腺瘤,尤其是进展期)进行严密监测,而对低危者(未检测到腺瘤)则不采取进一步的筛查。

  结直肠癌筛查之中国专家观点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功认为,肠癌筛查关键问题包括高参与度、适合的费效比、检出率高及能否最终降低癌症相关死亡率,因此先FIT再结肠镜还 是直接结肠镜一直有争议。由于西班牙研究仅公布了中期结果,其最终目标即10年肠癌死亡率能否降低尚不得而知。严格来说,美国研究的目标人群也不是真正意 义上符合筛查标准的“普危”人群,多数是因一定原因接受镜检者。假定二者结论均正确,那么结肠镜筛查可发现更多的腺瘤并随之镜下切除,而这应可转化为最后 的死亡率下降。但正如西班牙研究作者所言,由于FIT和结肠镜筛查的患者参与度不同,最终癌症相关死亡如何尚不得而知。且这两项研究均没考虑费效比的问 题。因此,虽然最优化的结直肠癌筛查模式尚未明确,但现有资料已提示,通过筛查可发现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腺瘤),最终减少结肠癌相关死亡。

  近年来,围绕结直肠癌筛查,研究者展开了多方面的探索。2月23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同期发表了两项结肠镜筛查相关研究,国内外专家也对此进行了点评。借此契机,本刊对2011年以来的结直肠癌筛查研究作一梳理。

  2011年1月

  德国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结肠镜是预防结直肠癌的一种有效工具,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与结直肠癌危险降低呈强相关性(Ann Intern Med 2011, 154: 22)。

  2011年5月

  消化疾病周(DDW)上报告的美国国家结肠镜研究(摘要63)提示,从未接受过筛查、有平均风险的75岁老年人也应考虑结肠镜检查,直至85岁。

  我国台湾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首次量化粪便血红蛋白浓度筛查可预测之后的结直肠癌发生危险(Lancet Oncol 2011, 12: 551)。

  2011年11月

  一项研究提示,结肠镜检查能力有限时,应将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血红蛋白阈值升至200 ng/ml,筛查年龄缩至50~75岁(J Natl Cancer Inst 2011, 103:1741)。

  荷兰研究发现,CT结肠显像参与度显著优于结肠镜,但后者检出了更多进展期瘤变;二者均可用于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Lancet Oncol 2011, 13: 55)。

  2012年2月

  针对全美息肉研究(NPS)中结肠镜下切除腺瘤性息肉者,美国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死亡率降低了53%,提示结肠镜下切除腺瘤性息肉可预防结直肠癌死亡。

  同期发表的西班牙随机研究发现,10年间仅1次结肠镜与每2年1次FIT检出的结直肠癌例数虽相似,但前者检出了更多腺瘤(N Engl J Med 2012, 366: 687;697)。

相关热词搜索:近期 结直肠癌 筛查

上一篇:几种罕见的卵巢肿瘤报道
下一篇:HBV相关肝癌亦“重男轻女”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