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编制化”让医疗人才获得自由
2013-09-06 20:43:54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8月9日,深圳市政府公布了《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但拨款不再是核定人头编制和公用经费,而是实行"以事定费"、"购买服务"和"专项补助"相结合的补助方式。这种"去编制化"是否将废除一直圈困医疗人员的"编制化"?
去编制化,就是以事定费而非以人定费,强化医疗服务内容,弱化人员在其中的作用,与"因事设岗"的原理有很大相似之处。同时,新制度使政府投入的参照标准从人向事转变,解除了过去核定人头编制和公用经费的做法,不仅提高了政府公共投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提升了医疗自身改革的活力,从而促进医疗资源的流动。
首先,去编制化之后,就会使人摆脱传统的编制束缚,为医生自由执业创造条件。在当下,医生的编制、人事、工资、福利以及退休后的待遇,都跟其所聘用的医院有很大的关系。去编制化正是鼓励医师自由执业、让人员真正流动起来的有效手段。没有了编制和人事的限制,医生与医疗机构之间只是雇用和被雇用的关系,这个源头活水才会被激发出来。
其次,去编制化之后,为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铺平了道路。尽管有法律法规的保障,但"编制化"的同工不同薪现象依然存在。在基本工资方面,深圳的在编人员通常比临聘人员高出2 ~3倍。正式工和临时工之间,编制便是巨大的利益鸿沟。若不能解决编制樊篱,解决起点公平问题,就会成为限制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绊脚石。
再次,去编制化之后,就为畅通医务人员的进出通道创造了有利条件。编制导致了管理主体与考评体系的分离,导致了医生的进口和出口的不对称。在进口方面,在现行的模式下,医生的招聘往往是地方卫生和人事部门组织实施,而用人却在医院,医院在招聘过程中缺少发言权。而在出口方面,由于医生有编制保障,使得医院对其解聘缺少操控性,让一些"无德"医生继续留了下来。
最后,去编制化之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有了保障。编制限制了医疗人员数量。编制保障让想来的人来不了,想走的人又不愿意走。同样由于编制限制,使得医疗服务向社会化发展受到了限制,医院和其他社会医疗服务机构,包括个人执业者,不能实现很好的交流与合作。
而在国外,医生从业以准入资格为准而非编制。一个医生只要具备了相应的从业资格,其就可以在任意一个医疗点从业,在待遇上完全根据自身的业绩进行考核,既不存在所谓的基础工资导致的待遇差异,也不存在人身依附,无论医生还是医院都实现了解放。
由此可见,去编制化应成医疗改革的必然选择,除了体现在财政投入的方式上,更要落实于具体的人事制度改革中。
上一篇:器官分配系统让更多患者重获新生
下一篇:世界卫生组织 (WHO) 手部卫生运动获得成功
论坛新帖
频道总排行
医学推广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1)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