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用好垃圾袋
2010-07-31 00:31:03   来源:健康报   作者:  评论:0 点击: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转型,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保护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而源头治理的动力之源则是全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管好、用好垃圾袋,能极大改进生活方式,进而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请看专家介绍——

        从“垃圾不落地”行动说起

  有个城市的两个数据在10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垃圾量减少了67%,资源回收率从2.4%提高到45%。

  这个城市就是台北市。

  垃圾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并带来环境污染。为了减少生活垃圾,台北市自1996年起就推行“垃圾不落地”行动,培养市民定点送交垃圾的理念和习惯。

  2000年,台北市又推出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的办法,要求市民使用收费垃圾袋。除了不收费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扔得越多收费越高。可回收的家庭垃圾,如纸、塑料、玻璃、易拉罐、旧衣服、废电池、旧家电等,都可以免费送交,前提是必须分类。垃圾车每晚会定时定点出现在大街小巷,市民一听到《致爱丽丝》的乐曲声,就把整理好的一包包垃圾提交出来。 

  从免费到收费,从随时随地可扔到定点定时送交,台北市民扔垃圾经历了逐渐适应的过程。他们从觉得不习惯(甚至为了逃避交费而伪造垃圾袋),到如今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收费垃圾已越扔越少。一户人家月均垃圾费从最初的150元新台币(合30元人民币)降到现在的50元新台币(合10元人民币)。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台北市这种扔垃圾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令人想起我国实施的限塑令。人们开始也感觉不习惯,但现在人们已逐渐养成去超市自备购物袋的习惯。近年来,虽然上海市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这种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保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要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必须使环保理念变成政府、企业和市民的自觉行动。而要促进市民养成环保习惯,尚需制订合理的资源价格政策。我们相信,我国城市居民同样可以借鉴台北市居民扔垃圾的方式,使我们的城市更加清洁、健康。

 

  相关链接

  践行低碳生活从减少垃圾开始

  据介绍,2009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69万吨,日产生量为1.83万吨,人均年产生活垃圾约400公斤。按此速度,再过4年北京垃圾填埋场将被填满。

  实施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是践行低碳生活的重要体现,应倡导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比如减少厨余垃圾,就可以通过采购净菜,减少边角料的剔除,把可食用的黄瓜头雕成装饰菜,择菜剩的白菜梗腌制成泡菜等办法来实现。 

  还有建议应把垃圾填埋改为垃圾焚烧。在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垃圾焚烧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0%,但垃圾焚烧的后果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空气与土壤中的二恶英含量均严重超标。后来日本人改变思路,将垃圾处理的重点由终端消灭垃圾,转至起点减少垃圾。

 

  垃圾变身肥料最宜培育草莓

  厨余垃圾能生产出高能量、高蛋白的微生物菌,再用它们制造微生物肥料菌剂或生物饲料。试验结果表明,给草莓施用微生物菌剂,每亩可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费用900~2000元。不仅草莓产量能提高10%,甜度也提高了1~1.5°,香气成分增加了15%。对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蔬菜施用微生物菌剂后,平均增产都在30%以上。此外,生物饲料能替代部分饲料粮,可缓解人畜争粮,减少蛋白饲料的进口。

相关热词搜索:垃圾 减少 市民 习惯

上一篇:总理让路女孩高了、胖了、调皮了!
下一篇:上半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逾25亿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