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科学家揭示中药川芎嗪临床应用的分子机制
2013-05-08 08:53:43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伟大的中华民族,古老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2000多年来,中医一直是一种经验科学,以至于西方国家许多人都错误地认为中医“有经验而没理论,有技术而不科学”, 从而大大地限制了中医推广和发展,目前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还仅限于中国及亚洲少数国家。如何将我们传统医学推向世界,既通过现代技术阐明它的作用机制,是我们医学领域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世界人民共享这一文化财富的前提基础。

      川芎嗪是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吡嗪类生物碱,化学名2, 3, 5, 6-四甲基吡嗪。传统认为川芎有活血通脉、祛风止疼、行气开郁,燥湿除痹的功效,多用于头肋胀痛、风湿痹痛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川芎嗪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20世纪70年代由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首次从川芎提取物中获得。目前,川芎嗪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 川芎嗪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很神经保护的作用,且川芎嗪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富集,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等。2. 川芎嗪用于肿瘤化学治疗或辅助治疗。近年来有报道川芎嗪用于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或辅助化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白血病、鼻咽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肾癌和卵巢癌等。最近,国际上重要刊物 Neuro-oncology报道,川芎嗪在体内外均可显著抑制神经胶质瘤的生长。但是川芎嗪到底是通过什么起作用的,人们并不清楚。

      我国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庄菁博士及其领导的课题组成员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川芎嗪可以显著下调C6神经胶质瘤及神经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CXCR4是一种跨膜7次的G蛋白偶联受体,一方面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加速肿瘤生长;另一方面,CXCR4又上调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增加神经毒性物质谷氨酸盐的量,从而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因此,庄博士的发现从分子机制阐明了川芎嗪治疗肿瘤,同时又保护神经元的根本原因,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Cancer Letters。

     庄菁博士说,该发现不仅明确了川芎嗪药理机制,更为川芎嗪在世界临床应用的推广起到决定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大陆 科学家 川芎嗪

上一篇:HIV复方治疗药物有望治疗乙肝
下一篇:印度开发出廉价轮状病毒疫苗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