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遭遇塑化剂危机
2012-11-27 19:31:32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比三聚氰胺毒20倍”……11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其购买的酒鬼酒在送检中发现3种塑化剂成分明显超标,长期 食用对人体有严重损害,甚至存在致命危险。当晚,中国酒业协会发表声明表示,现在市面上的白酒中基本都含有塑化剂,且早在去年6月就已获知此消息。但在长 达17个月的时间中,协会并未将相关情况公布于众。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白酒含致癌物”、“越高档的白酒越不能喝”的传言四起,众多知名品牌的白酒也被牵扯其中。酒厂澄清、协会辟谣、媒体质疑、官方检测……塑化剂超标成为导火索,将中国白酒行业推向了食品安全的又一个风口浪尖,众多疑问有待解开。

  塑化剂引爆白酒危机

  塑化剂(也叫增塑剂)原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制品中广泛使用,也添加在橡胶、粘合剂、纤维素等材料中,借此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特别能增 加塑料产品的韧性、弹性。去年5月,台湾地区发生了被称为“史上最大的塑化剂污染事件”,涉及产品从最初被曝光的饮料进而涵盖到“吃的、喝的、用的、抹 的”,近千种产品牵涉其中,导致那段时间老百姓谈塑化剂色变。

  这回再次引爆塑化剂事件的是11月19日“21世纪网”上一则《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的报道。文中称21世纪网将一瓶售价 438元的酒鬼酒送往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报告显示,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 1.08毫克/千克。比照卫生部曾签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以下简称“《卫办监督函 〔2011〕551号》”)中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毫克/千克,酒中的塑化剂超标达260%,已经威胁到人体安全。报道当日,酒鬼酒申请股票停 牌。随后,关于“茅台镇也曾是塑化剂重灾区”等消息也开始铺天盖地在网络上流传。

  事发当晚,中国酒业协会发表声明驳斥媒体“不负责任”,并表示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测定发现,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其中高档白 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虽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尚未制定,但全国白酒重点企业的产品,塑化剂含量指标均低于食品标准值。声明透露,协会早在 2011年6月就已经获知白酒中含有塑化剂的信息,但并未公之于众,仅“小范围传达”。之后,《生命时报》记者一直努力联系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及白酒分会 负责人,但电话均无人接听。

  事件发生后,酒鬼酒也马上做出回应:“白酒在发酵过程中绝对没有人为添加塑化剂。”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早前曾做过塑化剂检测,当时的批量抽检 中确实有一些含有塑化剂,但并未超过规定标准。酒鬼酒对于媒体送检结果持保留态度,认为检测机构不权威。随后,检测机构上海天祥在官方网站公布了相关资质 证书及能力验证证书,并称经再次对送检的剩余样品进行测试,邻苯二甲酸酯确实超标。同一时间,国家质检总局也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 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毫克/千克。这就意味着,如果按照《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 准》GB9685-2008规定的DBP最大残留量0.3毫克/千克计算,该检测结果超出247%。

  11月22日,白酒含塑化剂事件继续升级。各方虽然纷纷发表声明,却始终缺少共识,这些问题都成了自说自话的“罗生门”。酒鬼酒股票连续停牌, 其他白酒股也受到牵连继续“跳水”。上海、广州等部分超市已将酒鬼酒产品下架。新浪财经调查显示,73.7%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再购买酒鬼酒。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塑化剂物质的限量标准。以上检测方法和比对标准,包括卫生部、质检系统以及中国酒业协会分别使用的三套标准,都是以食品标准作为参照物,没有专门针对白酒的检测标准。

  白酒中塑化剂源自哪里 

  从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声明看,他们很清楚白酒普遍含有塑化剂这一事实。“白酒行业塑化剂超标现象由来已久,甚至有的企业产品超标10多倍。”国 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酒业协会还就该情况专门开会讨论过,但因为在国家标准里并没有关于白酒塑化剂检验这一项,所以没有形成 相关规定。据记者了解,早在今年上半年,贵州省怀仁市茅台镇就已经刮起一阵“整塑风暴”,政府强制要求白酒企业取缔所有酒类生产过程中的塑料制品,包括接 酒桶、塑料软管、塑料薄膜等。目前,围绕着白酒中塑化剂的来源,各方都展开了猜测。

  猜测一:加工过程中产生。据中国酒业协会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查定结果显示,白酒生产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会产生塑化剂。所含塑化剂属于特定 迁移,可能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袋包装等。因为不同企业、不同产品所用的工艺不同,因此塑化剂含量 也各不相同。

  猜测二:来自于瓶盖或塑料瓶。董金狮表示,我国规定塑化剂禁止添加到食品中,但可用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上。白酒中塑化剂的来源有很大可能是来 自酒瓶盖里面的橡胶垫,如果垫子是采用国家已禁用的材质,就会出现塑化剂溶进酒中的现象。而塑料袋、塑料瓶装的成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中的塑化剂含 量会逐渐增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表示,塑化剂在两种状态下会影响到被包装酒产品,一个是加热,另一个是脂溶性的问题,酒精是脂溶性的有机溶 剂,所以塑化剂的产生就符合条件了。 

  猜测三:人为添加让酒看起来更黏稠。据董金狮了解,有一些白酒企业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卖相好看,会加入增黏剂制造出“挂杯”效果,这就有可能加 入塑化剂。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将塑化剂作为增黏剂加入酒中,会使白酒有浑浊感和悬浮物,这 和白酒要求透明、清亮、无杂质等标准相悖。所以,没有必要人为添加塑化剂制造“挂杯”效果。

  就在白酒塑化剂源头疑云重重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在21日表示,在近期检查中,未发现有人为故意向白酒中 添加塑化剂的情况,其中含有的塑化剂主要来自于白酒生产、储运过程中使用的塑胶容器、管道、密封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迁移及环境影响等。白酒感官质量要求清亮 透明,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起增稠、乳化作用,无助于提高白酒的感官质量,同时白酒生产工艺中也不需添加此类物质。 

  不能总在出事后再定标准

  白酒在我国历史悠久,拥有非同一般的“上桌率”,被曝出含有塑化剂后,人们最为关心的就是它对身体有何危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 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表示,塑化剂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其次是肝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然后是生殖方面的疾病,比如损害男性生 殖力,促使女性性早熟,造成儿童性别错乱等。但这些损害的前提都是“服用剂量过多或长期接触”。卫生部官方网站指出,以60千克体重的成人来讲,世界卫生 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入1.5毫克及以下塑化剂DEHP是安全的;塑化剂DINP的毒性更低,即使每天摄入9.0克也是安全的。

  

DEHP、DIBP、DBP为酒中检测出的3种塑化剂成分

  即便目前大家不必“闻酒色变”,但白酒行业缺少塑化剂标准的问题却不能回避。从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到胶囊中铬超标,事实证明,因为检测标准缺失 或检测手段落后,许多真相是在被媒体曝光后才公布于众的。在被曝光前,缺乏技术、标准等都能成为各种客观障碍。按行业规则办事成了厂家、协会和质监部门的 老套路,如果行业中没有某项规则或某项检测,也就意味着厂家可以高枕无忧地生产出他们认为“符合标准”的产品。董金狮表示,不能出了一件事后,再制定一个 标准来规范,这就跟三鹿奶粉出问题前,三聚氰胺其实已经存在很久一样,不检测并不等于安全。政府、行业应该多方共同努力,加强预防性监督,行业协会要有所 作为,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据记者了解,德国为了避免塑化剂进入酒的酿造过程,德国联邦酒类专卖管理局专门设有数百名鉴酒调查员,他们会到酒厂实地进行技术检验,检查是否含有塑化剂等。德国酒类行业协会也有人员进行复查。

  截至本报发稿前,质检部门表示已部署进一步对全国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深入排查,要求企业认真查明可能导致白酒含有塑化剂的原因,从源头抓紧进行整改,包括采取调整工艺设备、更换接触材料和产品包装等措施。

  在去年台湾地区发生“塑化剂风波”后,相关专家建议尽量不要食用浓稠状饮料等加工食品。董金狮还建议,最好不要用塑料瓶来装酒和油,非要装则最 好选择瓶底或瓶身上有个三角标志,里面有数字“1”的塑料桶。而且最好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打开后尽快食用。此外,少吃添加物多的食品,少吃动物性脂肪,避 免用塑料制品接触食物、常洗手等,都是远离塑化剂的有效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白酒 塑化剂

上一篇:接种卡介苗有望预防哮喘
下一篇:北运河污染几时休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