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医疗影视剧找找错
2012-04-18 23:48:59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新闻背景:由著名作家六六编剧,吴秀波、海清、张嘉译等主演的国内首部大型医疗剧《心术》即将于5月3日起,在东方、浙江、安徽、天津四家卫视开播。

  编者按:医疗剧总是拥有很多的观众,美国的《急诊室的故事》、《实习医生格蕾》、《豪斯医生》,日本的《白色巨塔》等都得到全世界剧迷的追捧。 专业、精细被认为是其制胜法宝。近些年,内地也推出了不少医疗剧,如《柳叶刀》、《医者仁心》、《感动生命》等,然而,一些剧作遭到了不少医界人士的微词 和批评。给医疗影视剧挑错,不是要吹毛求疵,而是要还公众以科学的知识。

给医疗影视剧找找错

  精彩阅读

  太假

  不知是哪里的医院,医生比病人多,病房里空荡荡,而我们的医院永远人满为患。剧里医生一次又一次地家访,而现实中医生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下一位”。

  离谱

  影视剧里,心电图呈一条直线,马上电击,患者被电一下后身体还蹦得老高。这种除颤,一般在病人出现室颤(心电图紊乱)的情况下进行,而心电图呈一条直线,则应该施以按压而不是除颤。

  误导

  影视剧常常喜欢展现心脏骤停患者在医生长达数小时的抢救之后心脏复跳的奇迹,公众看多了,往往信以为真,一旦亲友出现同样场景,就会对医生放弃抢救难以理解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吓人

  《柳叶刀》剧情中,顾大夫与李大夫的名利之争、张院长的阴险毒辣、麻醉师的借药杀人等等。“若真如此,观众看了,还敢上医院吗?”

  指导专家

  支修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贾大成,北京急救中心医生

  刘扬,北京急救中心医生

  陈罡,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医生

  杜长军,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医师,曾任中华临床医学会副理事长

  扑通,眼看妈妈晕倒在地,已不省人事,十岁的女儿立刻拿起电话,拨打了急救热线。接下来,人工呼吸、胸部按压,一套近乎完整专业的心肺复苏术后,救援人员赶到了,母亲得救了!

  这不是电视剧,而是美国威斯康星州10岁小女孩麦迪逊·凯斯德对妈妈进行紧急施救的真实场景。

  她的行为源于电视剧,凯斯德说:“我从电视里学到这些急救知识的,我和妈妈每周四都要看《实习医生格蕾》。”

  《实习医生格蕾》是一部热播医疗剧,讲的是实习医生们在一家虚构的医院里所经历的生命与死亡的故事。该剧在美国ABC电视台播出后,每集平均吸引了1900万人观看。

  毫无疑问,医疗剧中一些常用的医疗手法,对普及医疗常识是有益的。“但前提是必须科学、正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称。

  遗憾的是,国内不少冠以“首部医疗励志电视剧”、“内地版《白色巨塔》”之称的医疗剧,却频频令医学人士大跌眼镜,惊呼“基本上是胡编”、“几乎是一边看一边打假”。

  10克速尿,患者早成木乃伊了

  “中国首部医疗励志电视剧”——《感动生命》:《感动生命》刚刚结束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播出,讲述了一家医院的心胸外科医生、海归主治医生以及 几位性格各异的实习医生的医疗与人生经历,陈燕民导演,王志文、霍建华、李成儒、张铁林等主演。自称“中国首部医疗励志电视剧”。

  剧情回放:

  镜头一:在抢救一名心衰病人时,王志文扮演的司马主任医师说:“快,10克速尿!抽200CC的血送化验室!”

  镜头二:高中小姑娘陈佳子是医院的长期病号,有大量胸腔积液。在其做手术前,扮演她主刀医生的王志文拿出X光片与李成儒出演的院长商量手术方案,用的X光片却是正常人的。

  更多镜头:医院里,没有排队候诊的患者,也没有拥挤的急诊室;手术期间医生可以和病人聊天;手术室里连个护士都没有,整个医院也没个护工,就几个医生晃来晃去;医学院才毕业的毕业生就能直接接重要病人……

  专家点评:“简直是胡说八道”,北京急救中心医生贾大成说:临床用速尿,20毫克到80毫克就足够了。

  “如果一次用10克速尿,恐怕患者早就脱水成木乃伊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某医生对此镜头更是惊讶不已。

  另外,200毫升血能装两塑料袋,医生拿两袋子血去化验,也是绝对没有可能的。一些医务人士感叹,连住过院的病人都知道,每天200毫升血,病没看好,血就被抽干了。 

  关于镜头二中病人的X光片没有病态的情况,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专家解释:若患有大量胸腔积液,病人的X光片中胸腔部应该有高密度影子。

  更多镜头里展现的医院场景,则让去过医院的人都忍不住感叹:不知是哪家医院,医生比病人多,病房里空荡荡,想想我们的医院永远人满为患。剧里医生对患者比亲人还亲,为让患者找回家庭的温暖,大夫一次又一次地家访,而现实中医生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下一位”。

  无室颤做电除颤,无疑雪上加霜

  “内地首部揭露医院黑幕的电视剧”——《柳叶刀》:《柳叶刀》是导演张建栋2009年的作品,由王学兵、李光洁、张歆艺等主演。该剧反映了国内医院的一些敏感问题,比如医托、医疗腐败等现象,被认为是内地首部揭露医院黑幕的电视剧,并有内地版《白色巨塔》之称。

  剧情回放:

  镜头一:陈院长再次心肌梗塞、心脏骤停,心电图呈一直线。心外科专家顾明道在抢救他时,没有立即采取心胸按压术,而是给予了电除颤。

  更多镜头:顾明道与李肖一是心外科两个最优秀的大夫,为了争得科主任一职,明争暗斗;院长张步高和病人周蜜有私情,被妻子刘艳麻醉大夫发现,于是醋意大发,对周蜜下了毒手……

  专家点评:“医疗影视剧,在细节上出点纰漏,在所难免,可要是在急救这种原则性问题上出问题,就太不应该了”,贾大成说,心电图呈一条直线,应该施以按压而不是除颤。除颤一般在病人出现室颤(心电图出现室颤图形)的情况下进行。

  “无心室颤动而给予电除颤,对病变心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重了心肌的损害”,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杜长军撰文批评此错误时称,电视剧虽不是学术论坛,但应体现科普性,尤其在社会公众需要普及急救知识的今天。否则,就会产生误导。

  在北京急救中心医生刘扬看来,类似“心脏骤停却做电除颤”的镜头在影视剧中常常可见,更夸张的情节是患者被电一下后身体还蹦得老高。

  贾大成很担心,这些以医疗为主的影视剧,错误都如此之多,观众潜移默化地被错误引导,以为“凡不舒服,就要做除颤”,反而错过了按压抢救的机会。

  类似的错误有时会给医生“增加麻烦”。刘扬举例说,比如影视剧常常喜欢展现心脏骤停患者在医生长达数小时的抢救之后心脏复跳的奇迹,观众看多了,往往信以为真、习以为常,一旦亲友出现同样场景,就会对医生放弃抢救难以理解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还有医务人员认为,上述《柳叶刀》一剧中情节描写得“太过了”,比如顾大夫与李大夫的名利之争、张院长的阴险毒辣、麻醉师的借药杀人等等。

  “若真如此,观众看了,还敢上医院吗?”对此,有记者采访导演张建栋解释,《柳叶刀》是把医院一些阴暗面集中在了一起,其实,它里面也有正面的东西,有情怀的东西。

  医生看不懂CT片,明显太业余

  内地医疗剧的“破冰之作”——《医者仁心》:2010年在央视八套热播的《医者仁心》正面直击了我国卫生医疗行业生存状态及困境,被誉为是内地医疗剧的“破冰之作”。

  该剧由金牌编剧徐萌执笔,由尤勇、谢君豪、潘虹、陈瑾、谢钢等主演,并得到了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重庆市卫生局等相关卫生部门的支持。

  剧情回放:

  镜头一:一位心脏病发作的低钾病人姚淑云,经医生判断是室颤,于是对她实施心脏复苏。这时,镜头对准心电监护器,显示的竟然是直线。

  镜头二:在心脏异常肥大患者贺志梅的案例中,医生王冬在察看病人的CT时说:“我看不到心脏的边界。”

  镜头三:丁院长在看自己的肺癌CT片时,手上拿着的是两张不一样的CT片,而医生钟立行在察看丁院长的CT片时,也粗心地将片子贴反了。

  专家点评:

  相对前两部医疗剧,《医者仁心》获得了更多医疗界的认可。

  然而,尽管有编剧徐萌潜伏医院五年、研读医学书籍无数,还有卫生部组织的有关专家审核样片,对其中出现的专业问题、技术问题提出修改意见,针对《医者仁心》,观片的专业人员还是从中发现了不少常识性的错误。

  上海瑞金医院某心脏科医生指出,上述镜头一中,室颤病人的心电波应该是紊乱的,而不应该是一条直线;镜头二中“看不到心脏边界”的诊断明显很业余,因为心脏肥大患者的心影会增大,通过 CT片是能够看出来的。

  此外,镜头三中,手拿两张不一样的CT片、将片子贴反,在医务人员看来就是更低级的错误了。

 

  ■专家建议

  给医疗影视剧开处方

  “医疗影视剧中的常识性错误多了,而且一直都有”,谈及给影视剧挑错的话题,支修益教授如此感叹。

  他称,无论是医疗专业影视剧,还是非专业影视剧中的涉医疗情景,荧屏上充斥的错误镜头可谓数不胜数。这其中,“写作班子不懂医学常识、不邀请专业人员作医学顾问、审片试片时把关不严格”是导致错误频出的主要原因。

  “拿许多警匪剧为例,就算其中有艺术化的夸张情节,大体不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为什么?因为公安系统有自己的专业写作班子,他们既具备公安系统专业知识,也有影视剧本的创作能力。”支修益教授称,可这样专业的写作班子,医疗系统中还没有。

  《医者仁心》的编剧徐萌也曾坦言,之前国内尚没有一部既得到官方认可又赢得观众口碑的医疗剧出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罕有既精通医学又擅长写作的编剧。

  而美剧《急诊室故事》光剧本就写了21年,《实习医生格蕾》也是集中了美国最优秀的编剧团队创作而成。为了让表演更逼真可信,制作和播出方——美国ABC电视台还聘请了医学顾问教演员们如何拿手术刀,如何做急救,如何使用吸血器等基本动作。

  弥补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如徐萌那般,深入医疗机构,体验医院工作和生活、请教医学专家、求助专业书籍;二则如《感动生命》的导演所为,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医学顾问,为影片专业情节把关。    

  然而,正如前文所言,尽管如此,这两部电视剧依然惨遭专业人士挑错。

  《感动生命》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自我辩解称:拍摄这部戏时特意请了专业的医生进行指导,在一些场景中还让医生跟随剧组参与.

  对此,专家认为,这就是把关不严的漏洞。“编剧导演听不听医学顾问的?医学顾问能否深入拍摄现场?又有没有足够的时间一分一秒地盯着屏幕一一纠错?这些都是可能导致把关不严的现实原因。”

  鉴于目前国内医疗影视剧的专业水平,贾大成建议老百姓,观剧千万别认真,千万别把它当科教篇看。

  “美国那些著名的医疗剧也有错误,但都是一些很细节的错误,比如实施心肺复苏术时手没伸直、身体与床位的高度不吻合等等,而不会犯一些常识性的 错误或错得太离谱。”一直在追美剧《豪斯医生》的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陈罡医生认为,《豪斯医生》在展现不同的医疗话题时会请不同专业的医学顾问,并在剧中剧 末打出医学顾问的名字,这种“责任制”做法值得内地医疗剧学习。

  “我想,也许不会有心衰病人因为看到电视上速尿10克就真的要求自己的医生这样做,对于医疗影视剧中的种种错误,更多时候,无非是医生一笑、社会一笑罢了”,陈罡感叹。

  但作为观众,谁又不想成为十岁女孩凯斯德的母亲那样的幸运儿呢?

相关热词搜索:医疗 影视剧

上一篇:协和医院医生收礼的故事
下一篇:英国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难以理解书面健康信息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