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患者最信任的还是医生
2010-07-01 22:56:47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10年前,当互联网刚刚开始繁荣的时候,就有人担忧:当越来越多的医学知识出现在网络上,患者有了更加便捷的渠道获取这些知识,他们会不会从此就 不再相信医生了呢?换句话说,当患者更加容易“久病成医”时,医生的权威是否会受到严峻的挑战?《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最新报道显示,这种担忧虽不无 道理,但并未在现实世界中出现。

  患者还是更加相信来自医生的医学指导

  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健康信息传播研究处的 Bradford W. Hesse等写信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该所一项长达10年的最新跟踪研究成果:与过去相比,相对于从网络或其他渠道获 得的医学知识,患者还是更加相信来自医生的医学指导。

  Hesse的这项研究始于2001年,项目名称为《全国卫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调 查》,目的是为医疗实践和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证据。自调查之日起,他们每隔两年提供一次美国18岁以上成年人对医疗信息的使用情况和态度的调查样 本。研究者分析了2002年~2003年(6149人参与调查)、2005年(5586人参与调查)和2008年(4092人参与调查)的相应数据,并据 此分析了公众对健康信息的获取方式和信任程度在这些年里的变化情况。

  研究发现,患者最先想到的获取疾病知识的渠道是互联网,接下来才是 其他渠道,如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形式,最后才是医生。在过去的10年中,首先通过互联网来寻找疾病知识的趋势明显上升。然而,患者对 互联网健康信息的信任程度却在明显下降。“相信医生”的比例从2002年到2008年增加了29%,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同一时间段内,相信网络和其他媒体 健康信息的患者比例分别下降了26%和24%。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并没有降低;而且,患者更加愿意相信医生,而不是互联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博客(blog)、微博(twitter)、脸谱网(Facebook)等各种形式的网络技术都能提供更加简便的沟通方式,但美国的 患者们还是钟情于通过电子邮件与医生保持联系。当问及在网络上的活动时,调查对象的回答就显示出这样的趋势:与前些年相比,更多的患者开始和医生通过电子 邮件保持联系。同时,互联网上的医学信息鱼龙混杂,医生被动地成为裁判者。

  互联网并不能挑战医生的学术权威性

  为了解 中国网友对“究竟更加相信医生还是网络”这个话题的态度,我们在手牵手网站进行了一次百余人参加的小范围在线调查。参与这项讨论的网友年龄在18岁~45 岁之间,男性占57.89%,身份分别为患者、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调查的结果与美国研究者的结论惊人地相似。其中,在被问到“获取医学信息的首选渠道” 时,63.16%的网友选择了“互联网”,首选“医生”的仅为15.79%,接下来是“报纸/杂志”(15.79%)和“其他”(5.26%)。

   然而,在回答“您认为哪一种来源的健康信息更加值得信任”时,无论身份如何,网友都一边倒地偏向“相信医生”(78.95%),“相信互联网”的仅为 10.53%。在问及“您在互联网上通过何种方式与医生/患者联系”时,身份为“患者”或“患者家属”的网友都表示“经常看医生的博客,并给医生留言”; 而身份为“医生”的网友则选择了“在博客上回答患者的问题”或“偶尔与患者通电子邮件”。

  虽然患者已把互联网作为获取健康信息的首选渠 道,但互联网的发展并不能挑战医生的学术权威性。相反,互联网这个便捷的联系渠道,能为医患之间的沟通提供更多的方便。

   对于“相信网络”还是“相信医生”,很多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hrlfx11(山东,耳鼻喉科医生):

   网络上各种医学知识铺天盖地,但患者真正能够利用的又有多少呢?目前来看,各种医疗广告夹杂其中,真正能让患者读懂并受益的凤毛麟角。医学知识的专业性 很强,即便是医生,对于非专业的问题有时也模棱两可。有时,甚至连面对面的诊疗也不容易弄懂疾病。所以,看病还需当面诊治,相信医生。

   liweixbin(浙江,影像科医生):

  我有一个观点:“上网”的时代应该结束了,人们应该进入“用网”的时代,就是小众化、专业化 的差异性服务时代。以影像学系列的远程会诊为例,我曾设想过建立一个网络系统,可惜没有足够的实力。在慢性疾病的宣教和日常管理方面,医生还有患者都需要 网络提供支持,以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网络的发达和现代医学的快速进步,医生那种传统的经验式的看病能力已经明显萎缩。比如早期癌肿根本 没有特异性症状。一个“好医生”对于病变的发现,不一定高于撒大网检查的“庸医”,也未必高于常规健康体检。再如,一个繁忙无比的市立医院的内科主任,对 于某一特殊病种的知识掌握,完全可能不敌一个毕业不久、向网络发出求援信息的医生。因此,医生要把网络当做另一个学堂。而患者将把网络当做一块试金石,来 检验医生的成色。

  夏松青(河南,乡村医生):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得医学信息更加方便了,医疗服务模式尤其是医患 关系也势必因此会受到深远的影响。“相信网络还是相信医生?”这确实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即“网络虽好,但不可 能完全替代医生”。

  莎如茵(河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在我对类风湿这个疾病一知半解的时候,我不信任我周围的医 生。然而,在我看到了《中华风湿病学》之后,我发现里面很多关于类风湿的知识我看不懂;于是,我开始去看免疫学、病理学等相关基础课程……现在,我尊敬并 相信专业医生。网络虽然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但我们对于信息要有选择力和理解力。网络医疗信息,有时候对患者是误导甚至是陷阱。我接触过一些类风湿患者。他 们说:“治疗类风湿不就是那几种药吗?医生不就是那几把刷子吗?”我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看法。现在,我越来越发现,这样的看法是如此危险。

   风雨无阻(安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只有真实可靠的网络医学知识才能提高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患者对医生治疗方案的 服从和配合。所以说,可信度高、严谨求实的网站对患者非常重要,我们呼唤专业医学网络媒体的出现。

  美焕(山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 属):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医学知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能成为医生。对于非医学背景的人来说,仅仅依靠互联网上的医学知 识很难对疾病有全面的把握。但这也不能说明网络就没有它的优点。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人们获得医学知识的渠道非常有限,因此大部分人在就诊时有太多的疑 问,医生不仅要判断病情、制订治疗方案,同时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给不同的患者解释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有了互联网,患者懂得多了,医生也省事了。这是医患 “双赢”的一件好事。

相关热词搜索:网络时代 患者 医生

上一篇:当考生遭遇梅雨天
下一篇:预测女性绝经年龄的精确方法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