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悟本:从捧杀到棒杀
2010-06-07 21:12:18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连日来,关于张悟本从神坛迅速跌落,总让人不时想起这句话。真是世事无常,从巅峰到深渊,从极盛到极衰,形势转折之快,犹如 摧枯拉朽。几乎没有人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所看到的是一出真实的人间活报剧,从“捧杀”到“棒杀”,从一种狂欢,走向另一种狂欢。 

本周当“红”人物,当属从养生神坛上走下来的张悟本。

“喝绿豆汤、生吃长条茄子可治疑难杂症”……日前,随着湖南卫视《百科全 说》热播,全民掀起养生热;“厨房就是你家药房”、“隔壁菜市场就是最好的医院”,食疗养生全民推崇;号称京城最贵中医的张悟本也顺理成章成为“养生专 家”,挂号费2000元/次,排到了2011年。不过就在前几天,张悟本书籍撤架,“悟本堂”被北京工商卫生部门清查后,助张悟本走红的《百科全说》栏目 也传出噩耗———将于6月7日暂别荧屏。

经过媒体的深挖细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张悟本: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1981年进纺织厂 当了一名工人。1997年下岗后,卖过小商品,卖过安利的产品,后来又卖钙片……他的走红,可谓剑走偏锋,在他嘴里绿豆、白萝卜、长茄子成了包治百病的良 药。他的一套“理论”是由其独特的背景支撑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接受过教育,四代中医世家,6岁从父学医,而其父是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现在媒体查 明,这一切都是假的,是策划团队为包装他进行编造的。 (小文)



他,让人感到意外而新鲜

从现在媒体披露的发迹史来看,张悟本的“折腾”之路,还是有些曲折与故事的。但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张悟本的爆红,几乎就是一夜之间的事,甚至,很多人深 深地记住了他那张很大众的脸,却依然不知道他的名字。不过,不知其名有什么关系?模仿一下张悟本习惯性的用语方式:脸熟不就行了嘛。中分头、放光的长圆 脸,还有中式上衣,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一口充满幽默风趣的北京土话。

就营造现场效果来讲,机智幽默同时也带点尖酸刻薄的北京方 言,完全不输于当今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方言。张悟本的走红,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伶牙俐齿的京腔京韵。他的机智幽默,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将人的注意力抓住, 否则他很难争取到更多的观众。例如,在一次电视节目中,张悟本绝对不主张吃隔夜菜,尤其反对将隔夜菜加热后再吃。而面对现场观众有菜吃不完如何处理的疑 问,张悟本并不正面回答,而是很让提问者憋了一下:少做点菜不就完了嘛!

这样的临场应变,简直就是一种脑筋急转弯。此时人们注意的 并不是其主张中有否科学道理,而是语言魅力引发的精神愉快。这种语言上的出人意料,在张悟本的节目中比比皆是,人们想不看都不容易。

张悟本对语言的个性化运用,与其绿豆、长茄子、白萝卜的新奇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是如此让人感到出乎意料的新鲜,从而共同构成了所谓的“神医”形 象。

应该注意到,在张悟本的众多粉丝中,绝非仅仅夕阳红的老年人。青年,应该是其受众的主体群体。让张悟本走红全国的湖南卫视《百 科全说》节目,本质上是一个娱乐性节目,其面向的人群,与湖南卫视其他的娱乐节目一样,完全是“80后”“90后”这样的年轻的群体。将惯常认识中繁琐、 无味的养生讲座娱乐化,使其拥有崭新包装从而获得截然不同的受众,是《百科全说》俾睨同侪的决定因素。

他的理论,更让人意外而新鲜

张悟本走进人们的视线,并不全然始自《百科全说》。在《百科全说》之前,张悟本即开始在北京电视台的养生节目中露面。北京电视台的 节目理念没有湖南卫视那么超前而娱乐化,节目形式大体还是传统的养生讲座。但形式的呆板,并不影响收视效果。除了张悟本的语言抓人,更加让人忍不住看个究 竟的还是他现在已经广为人知的“绿豆、长茄子、白萝卜”理论。

记得第一次注意到张悟本,就是他在北京电视台宣讲绿豆理论。在那次节 目中,张悟本将绿豆清热败火的功效鼓吹到了极致。他以治疗自己父亲的癌症为例,让人们相信,如果每天用几斤绿豆熬汤喝,几个月就可以将肿瘤化之无形。尽管 这种理论听上去是那样神奇,神奇得简直难以相信。可人家现身说法,而且绿豆也的确有清热败毒的功效,同时,其依据的中医理论,虽然大多数人似懂非懂,可逻 辑上好像还是那么回事。于是,张悟本的绿豆理论,就这么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

而后来几次偶然看他的节目,我发现,几乎每次他都 在宣讲其绿豆理论,以致一看到他,总是忍不住条件反射般想到绿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身边朋友竟然也在谈论张悟本及其绿豆,才猛然意识到,一个

从媒体“捧杀”到“棒杀”,从巅峰到深渊

张悟本:“娱乐至死”的新版本

文/本刊特约撰稿 余言

明星恐怕真的是诞生了。

小小的绿豆,真的有张悟本说的那么神奇吗?本质而言,这种疑问,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张悟本来说,已经 不是问题的核心。问题核心在于,张悟本以其出人意料的理论,完全俘获了听众的心理倾向,彻底颠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科学认知。他以似是而非的中医理论为基 础,建立了自己的似是而非却又难以找到硬伤的理论逻辑。例如,茄子非常吸油,那么,每天生吃茄子,岂不更能将体内的油脂给吸出来?--这样的理论,在逻辑 上好像是成立啊。而其绿豆理论,不也是建立在这样近乎常识的逻辑之上?

抛开对错以及科学依据,从人们想当然的常识入手,得出看似有 理的结论,这就是张悟本“绿豆、长茄子、白萝卜”理论的通俗易懂、亲近大众之处。他想人所常想,道人所未道,一经说出即让人仿佛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而一 旦进入这样的情境,人们的理性分析,便会荡然无存。毕竟,中国传统浓厚的混沌圆通,容易使人相信说不清道不明的神奇道理。

反观那些 曾经辉煌之极的神医、神汉,“排毒教主”林光常、“刘太医后人”刘弘章、“盖世华佗”胡万林……哪一个不是具备能让人如梦初醒、猛然顿悟神奇本事的奇人 呢?更何况,张悟本幽默的语言直指人心———你嫌每天用好几斤绿豆熬汤却只喝汤而把绿豆扔掉浪费?看你怎么算账了,你治癌症吃药化疗不是更花钱吗?算一 算,到底哪个更划算!

他的爆红,让人感到疯狂

某种程度上,张悟本走进《百科全说》,是促使其跌落神坛的直接 诱因。而在此前,张悟本虽也频频在地方电视台露脸,并成为鼎鼎大名的地方名人,尽管同样让人感到惊讶,却不至于使人产生深深怀疑。毕竟,那些节目和讲座, 还是着眼于养生。媒体热捧他,更多还是出于其名气和新奇的理论。

但《百科全说》却和常规的养生节目有很大不同。虽然也有养生讲座的 成分,但更多的却是有意识的娱乐。当然,寓教于乐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境界,而“以教为乐”却全然脱离了“教”的范畴。更何况,为乐而教的“教”,本身就很难 严格界定其“教”的科学内涵。准确来说,“教”不“教”其实已经无所谓了,只要能让人高兴就行。

不妨说,这就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最新 版本。而围绕张悟本的神奇理论,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已经形成。当电视节目上,张悟本的惊人言辞引起阵阵欢声笑语;当张悟本的挂号费,飞速地涨到2000 元;当预约其面诊一下,已经排到了2011年;当他的那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几个月内销售数百万册———这样让人瞠目结舌的业绩,除了“疯狂”,还 有什么词可以描绘?稍具理性的人自然都会追问:这是真的吗?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人间传奇?这样的当代“神医”背后,究竟有何种成长的轨迹?

也许就是这么简单,好奇引起的刨根问底,竟然扯出了一个由一连串虚假编织的链条。

于是,出人意料而让人备感新鲜的神奇和传奇,在 谎言面前不堪一击。其兴也勃,有其清晰的轨迹;其亡也忽,也有其清晰的路径。

“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此为西谚;“天欲其 亡,必令其狂”,则出自中土。相隔万里,东西方的哲人,以相似的言语,表达了相同的哲思。而号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的当代养生神人们,无论其理论还是其 行事风格,都难觅传统精神的影子。他们的大起大落、大红大紫、乐极生悲,简直可谓当代人文精神的巨大挖苦。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人们 演出了如此荒唐的人间闹剧? 

相关热词搜索:张悟本

上一篇:医疗事故“十元致死”是医德沦丧的最耻辱标本
下一篇:合成生命 能量有多大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