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PTCA三十年
2013-07-31 18:33:18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介入治疗是近年冠心病诊治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2012年全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年诊疗量已达34万例。但回顾冠脉介入发展史,当介入心脏病学刚刚诞生时,也面临了许多坎坷和挫折,先行者们以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精神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时代,给冠心病患者带来了微创、安全的治疗技术。

  我们有幸采访了中国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文平教授。蒋老与《中国医学论坛报》渊源颇深,他与北京协和医院吴宁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振声教授同获第一届“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图2)。现在,让我们在蒋老的叙述中回到30年前,回到介入治疗刚刚兴起的那个年代。

  交流:搭起冠脉介入治疗平台

  自1977年,德国医师格林奇希(Gruentzig)实施了世界首例PTCA并获得了成功后,能够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为心内科医师梦寐以求的事情。1980年,经由国内访问学者牵线搭桥,洛杉矶华裔医师协会心脏小组和美国加州洛玛连达(Loma Linda)大学医疗代表团先后3次来到苏州大学(原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学术交流,并带来了用于进行介入手术的导管、造影剂和其他器材。

  当时我院辅助检查设备条件简陋,仅有一台800毫安X光机,且机器并非C型臂,需患者自主变动体位以摄取不同体位平片。美国专家参观考察之后,感觉虽然设备状况不够理想,但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条件。

  我院医生也对学习介入技术满怀热情,因此在美国专家的指导协作下,在1980年11月至1982年4月间,我们先后进行了26例共29次CAG(图3),其中部分手术由我院医师独立进行,采取左侧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等不同体位观察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并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图4),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探索:1983年实施首例PTCA

  1983年初春,一位53岁男性患者来院就诊,因胸骨下阵发性疼痛13个月、近期自觉胸闷气急而收住我院。对患者进行CAG显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75%,长约7毫米。对此类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患者,我们期待能够采用微创技术治疗,以避免CABG带来创伤,通过扩张冠状动脉狭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两周后,恰逢Loma Linda大学医疗代表团再次来我院学术交流,美国专家与我院专家会诊读片后,考虑患者为单支血管病变,符合PTCA适应证。

  当时国内尚无开展PTCA的先例,我们对患者作了解释说明,患者也愿意尝试这项新技术。

  在美国查亨(Chahen)医师、塔姆(Tam)医师及卡尔通(Calton)技师的指导下,我们在患者股动脉进行穿刺并放置动脉鞘,置入导引导管和导引钢丝,将球囊沿导引钢丝送至左前降支狭窄部位,向球囊加压扩张冠状动脉。

  手术非常顺利,在球囊扩张后复查CAG,即显示左前降支血管通畅、未见狭窄,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也迅速缓解。

  除此病例外,当时有一位医务工作者也因心绞痛入住我院,CAG提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起始端及近端可见狭窄,长度分别为7毫米及6毫米,狭窄程度75%。此患者亦为PTCA适应证,但因为对手术有顾虑,并未成为第一例接受PTCA的患者。但在观察到首例患者良好的疗效时,他也积极要求手术,我们接着进行了第二例PTCA术,也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距我国第1例PTCA手术,至今已过去了整整30年。在这30年间,我们也对此2例患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图5),疗效令人满意(第1例患者至今健在,第2例患者虽在两年前去世,但死因并非冠心病)。

  回首: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医学发展之路也是不畏艰险、不断创新之路。无论是福斯曼(Forssmann)医师在自身上进行右心导管术、还是Gruentzig医师报告PTCA动物实验结果,都在创新的同时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也正是因为这些先辈的努力,使得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改善人类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回首来时路,在完成了国内首例PTCA术后,我们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之后还进行了冠状动脉旋切、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置入等不同类型的新型手术。愿我们能继续在探索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使我们更好地履行“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使命。

  ■ 冠状介入大事记

  1844年

  法国生理学家伯纳德(Bernard)应用导管对动物心脏内压力进行测定。

  1929年

  德国医师Forssmann将一根65 cm长的导尿管从自身肘静脉插入,送至右心房,记录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X线影像。

  1941年

  美国的心脏科医师理查兹(Richards)和考南德(Cournand)首次应用心导管检查测定右心室压力、肺动脉压及心输出量。他们与Forssmann医师分享了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8年

  美国索内斯(Sones)医师无意中将30 ml造影剂注入患者右冠状动脉,意外地造就了人类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973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灏珠院士团队进行了我国首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977年

  Gruentzig医师在瑞士苏黎世实施了世界首例PTCA并获得成功,开创了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时代。

  1983年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熊重廉、蒋文平教授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PTCA术。

  1986年

  皮埃尔(Puel)医师和西格瓦特(Sigwart)医师在法国图卢兹实施了首例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心脏病学进入金属裸支架(BMS)时代。

  1989年

  加拿大康波(Campeau)医师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的方式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1992年

  荷兰基曼尼基(Kiemeneij)医师报道了首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此技术降低了股动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手术创伤和风险。

  2003年

  药物洗脱支架(DES)问世,与BMS相比,DES可使血管再狭窄率明显降低,引发了介入心脏病学的又一次革命。

  2012年

  首款生物可降解支架(BVS)在欧洲、亚太等地区上市,BVS的问世能否给介入心脏病学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首例 PTCA

上一篇:世界十大死因新鲜出炉 死因排序发生变化
下一篇:超级小鼠用于癌症研究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