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发病率比想象的高,致死率比想象的低
2012-03-02 12:25:32 来源: 丁香园 作者: 评论:0 点击:
H5N1流感病毒,俗称“禽流感”,据世卫组织报道,该病发病率不高但致死率惊人。而近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个研究认为,禽流感的发病率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低,其致死率也没有想像的那么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从2003年至今全世界共发现586例H5N1病毒感染,截止2012年2月22日, 346例感染者殒命,病死率高达59%。
该 研究由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微生物学部主任Peter Palese领导,他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就医环境不同,有些人虽然感染了禽流感,但如果没有出现症状或症状程度轻微,可能就不会选择去医院就诊,如此 一来,大量感染该病毒的病例就无法纳入统计,而病情严重到需要住院的患者在一开始就会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所谓59%的致死率具有误导性,对于WHO来说, 只有满足急性起病、一周内有发热症状且实验室检查示H5蛋白阳性三个条件的患者才会纳入统计,因此,WHO报道的病例仅仅包括了那些病情严重入院治疗且经 实验室检查证实的患者。
Palese和他的同事进行的是一项关于H5N1病毒感染发病率的Meta分析,研究共纳入20个相关研究,涉及 12,677例患者。他们发现,总体而言,平均1.2%的疑似感染者血清反应阳性,即血清中存在该病毒抗体。各个研究血清阳性反应率从0到11.7%不 等,最新的数据包括了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的人群。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将该数据直接套用到一般人群中。即便是很低的2%的感染率,如果基数是几百万的话,比 如一个与曼谷规模相仿的城市,也意味着大量的人群被感染。WHO仅对在医院就诊的感染者进行了统计,一般人群的实际感染率要高的多。而这就意味着,致死率 并没有之前计算的那么高。但也并不能由此得出H5N1感染为良性感染的结论。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在没有对整个人群感染率进行研究并统计致死率的情况下,我 们不能武断的得出H5N1感染具有高致死性的结论。
已有学者对该研究结果表示质疑。传染病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MichaelOsterholm致力于生物恐怖主义的研究,他认为该研究存在方法学上的缺陷。举例说,该Meta分析纳入了1997年香港禽流感的研 究,根据美国微生物学会的一篇报道,1997年香港爆发的流感并非H5N1病毒,而是H1N1,虽然两者同为流感病毒,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终究不同, 纳入该研究后的结果是,总体的血清阳性反应率被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存在问题。Osterholm认为,Meta分析中应纳入近期的一些研究,这些研 究涉及到一种与目前困扰人类的H5N1病毒非常接近的病毒。如果纳入这些研究,血清阳性反应率将只有0.5%,那致死率将要更高。Palese的研究采用 了平均化的处理方法,因此可能的出错误的结论。
也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Vincent Racaniello认为该研究非常精彩,他认为该研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调查那些未就诊于医院的感染人群,如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实际感染的人群确 实大大超过了因病住院的禽流感患者,人们对于禽流感就不必如此恐慌,也只有经过调查才有发言权。他同时指出,Palese的研究涉及到的香港的研究就是关 于H5N1的,并非Osterholm所说的H1N1病毒。
另一个问题是确定病毒的第一定植部位。从事家禽工作的人显然更容易暴露于该病 毒,但在野生状态下,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并非易事。H5N1病毒通常在家禽类动物中传播,H5蛋白只能与一种叫做α-2,3唾液酸的分子结合,家禽的 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存在该受体,因而容易传播。人类体内也同样存在,但因为位置较深在肺的深部,因而病毒不容易到达,感染人的病毒与一种叫作α-2,6唾液 酸的分子相连,这种受体存在于哺乳动物呼吸系统中。
该研究起源于前一段时间关于一个实验结果的讨论。实验研究发现,经过一些基因变 异,H5N1病毒可在空气中存活并在哺乳动物如雪貂中自由传播。研究分别由来自荷兰Erasmus医学中心的Ron Fouchier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Yoshihiro Kawaoka领导。就此研究结果,一些专家呼吁暂缓研究或限制相关数据的发表(Fouchier和Kawaoka的论文分别发表在Science 和 Nature上)。他们认为,一些不法之徒可能会利用这些数据研制出危险的生化武器。另一些人认为研究应该被发表,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病毒如何通过基因变 异转化为更为危险的形式。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从2003年至今全世界共发现586例H5N1病毒感染,截止2012年2月22日, 346例感染者殒命,病死率高达59%。
该 研究由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微生物学部主任Peter Palese领导,他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就医环境不同,有些人虽然感染了禽流感,但如果没有出现症状或症状程度轻微,可能就不会选择去医院就诊,如此 一来,大量感染该病毒的病例就无法纳入统计,而病情严重到需要住院的患者在一开始就会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所谓59%的致死率具有误导性,对于WHO来说, 只有满足急性起病、一周内有发热症状且实验室检查示H5蛋白阳性三个条件的患者才会纳入统计,因此,WHO报道的病例仅仅包括了那些病情严重入院治疗且经 实验室检查证实的患者。
Palese和他的同事进行的是一项关于H5N1病毒感染发病率的Meta分析,研究共纳入20个相关研究,涉及 12,677例患者。他们发现,总体而言,平均1.2%的疑似感染者血清反应阳性,即血清中存在该病毒抗体。各个研究血清阳性反应率从0到11.7%不 等,最新的数据包括了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的人群。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将该数据直接套用到一般人群中。即便是很低的2%的感染率,如果基数是几百万的话,比 如一个与曼谷规模相仿的城市,也意味着大量的人群被感染。WHO仅对在医院就诊的感染者进行了统计,一般人群的实际感染率要高的多。而这就意味着,致死率 并没有之前计算的那么高。但也并不能由此得出H5N1感染为良性感染的结论。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在没有对整个人群感染率进行研究并统计致死率的情况下,我 们不能武断的得出H5N1感染具有高致死性的结论。
已有学者对该研究结果表示质疑。传染病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MichaelOsterholm致力于生物恐怖主义的研究,他认为该研究存在方法学上的缺陷。举例说,该Meta分析纳入了1997年香港禽流感的研 究,根据美国微生物学会的一篇报道,1997年香港爆发的流感并非H5N1病毒,而是H1N1,虽然两者同为流感病毒,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终究不同, 纳入该研究后的结果是,总体的血清阳性反应率被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存在问题。Osterholm认为,Meta分析中应纳入近期的一些研究,这些研 究涉及到一种与目前困扰人类的H5N1病毒非常接近的病毒。如果纳入这些研究,血清阳性反应率将只有0.5%,那致死率将要更高。Palese的研究采用 了平均化的处理方法,因此可能的出错误的结论。
也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Vincent Racaniello认为该研究非常精彩,他认为该研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调查那些未就诊于医院的感染人群,如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实际感染的人群确 实大大超过了因病住院的禽流感患者,人们对于禽流感就不必如此恐慌,也只有经过调查才有发言权。他同时指出,Palese的研究涉及到的香港的研究就是关 于H5N1的,并非Osterholm所说的H1N1病毒。
另一个问题是确定病毒的第一定植部位。从事家禽工作的人显然更容易暴露于该病 毒,但在野生状态下,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并非易事。H5N1病毒通常在家禽类动物中传播,H5蛋白只能与一种叫做α-2,3唾液酸的分子结合,家禽的 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存在该受体,因而容易传播。人类体内也同样存在,但因为位置较深在肺的深部,因而病毒不容易到达,感染人的病毒与一种叫作α-2,6唾液 酸的分子相连,这种受体存在于哺乳动物呼吸系统中。
该研究起源于前一段时间关于一个实验结果的讨论。实验研究发现,经过一些基因变 异,H5N1病毒可在空气中存活并在哺乳动物如雪貂中自由传播。研究分别由来自荷兰Erasmus医学中心的Ron Fouchier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Yoshihiro Kawaoka领导。就此研究结果,一些专家呼吁暂缓研究或限制相关数据的发表(Fouchier和Kawaoka的论文分别发表在Science 和 Nature上)。他们认为,一些不法之徒可能会利用这些数据研制出危险的生化武器。另一些人认为研究应该被发表,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病毒如何通过基因变 异转化为更为危险的形式。
上一篇:科学家发现新的免疫应答开关
下一篇:IBM科学家在单分子内成像电荷分布
论坛新帖
频道总排行
医学推广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1)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