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马尔堡出血热实况报道
2012-01-18 14:24:24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2011年12月  马尔堡出血热是由来自与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毒同一科的一种病毒引起的严重高致命性疾病。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病毒显示形状象拉长丝、有时候盘绕成奇怪形状的粒子,从而将其起名为丝状病毒科。这些病毒属于已知感染人的最烈性病原体。

  虽然由不同病毒引起,但是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上几乎难以区分。这两种疾病均极为罕见,但有引起剧烈暴发的潜力,且病死率很高。从历史上看,暴发往往只是在卫生保健机构中因感染控制不够而扩大传播之后,才引起卫生当局的关注。

  这两种疾病都没有有效的疫苗和特效治疗手段。确定导致马尔堡与埃博拉病毒宿主的生态学研究正在进行中。有证据表明与蝙蝠有关,但是仍需开展很多 工作来明确描述其自然传播周期。猴易感染这两种病毒,但不认为猴是可能的宿主,因为实际上所有感染这两种病毒的动物都迅速死亡,很难维持病毒的生存。人类 对这两种病毒的感染是散发的。

  自然史和临床特征

  致病病原体:丝状病毒科马尔堡病毒。

  发生地区:1967年,在德国马尔堡和前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两地分别出现暴发,让世人首次认识了这个疾病。这两起暴发事件均与使用从乌干达输 入的非洲绿猴的实验室工作有关。随后,在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南非(有最近前往津巴布韦旅行史的一名人员)和乌干达已报告发生暴发和散在病 例。

  传播:该病毒的人与人之间传播需要与患者有密切接触。潜伏期不具传染性。接触具有高病毒浓度的血液或其它体液(粪便、呕吐物、尿液、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尤其当这些液体含有血液时,可获得感染。还可通过精液传染,曾发现在患者临床痊愈7周后精液中仍可检测出病毒。

  随着病程进展,患者的传染性愈加强烈,在疾病的严重期传染性最大。与严重患者在家庭或医院照护期间密切接触以及某些丧葬习俗是常见的感染途径。通过受污染的注射设备或通过针头扎伤传播与更为严重、迅速恶化的病情及可能较高病死率相关。

  潜伏期:3至9天。

  易感性:所有年龄组均易受感染,但大多数病例发生在成人中。在安哥拉的一次暴发之前,儿科病例被认为极为罕见。在以往有记录的1998年末至200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生的最大一次暴发中,只有12个病例(8%)为5岁以下儿童。这可能归因为与社会行为有关的因素。

  临床特征:由马尔堡病毒引起的疾病起病急,伴有严重头痛和严重不适。肌肉酸痛是一个常见特征。

  通常在发病第一天出现高烧,随后迅速虚弱。约在第三天开始出现严重水样腹泻、腹痛和抽筋、恶心和呕吐。腹泻可持续一周。这一阶段患者的外貌被描 述为“魔鬼样”,眼窝深陷,面部无表情并且极度嗜睡。在1967年欧洲暴发中,大多数病人在症状出现后2天至7天出现不发痒的皮疹。

  许多患者在5天至7天内出现严重出血表现,致命病例通常出现某种形式的出血,经常是多个部位出血。在呕吐物和粪便中发现新鲜血液,通常伴有鼻 腔、牙龈和阴道出血。静脉穿刺部位的自发性出血可能特别棘手。在疾病的严重阶段,患者持续出现高烧。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导致错乱、容易发怒和攻击行为。 偶尔报告在疾病的晚期(第15天)发生睾丸炎。

  在致命病例中,死亡通常发生在症状出现之后8至9天,一般在此之前出现休克。

  病毒的自然宿主:未知。

  一些有记录的暴发史

  1967年:德国和南斯拉夫。马尔堡出血热最初是在德国的马尔堡和法兰克福以及前南斯拉夫的贝尔格兰德市同 时出现暴发之后被人类发现的。最初病例发生在处理从乌干达输入的非洲绿猴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当中。暴发涉及25例原发性感染,有7例死亡;以及6例继发性病 例,无一例死亡。原发性感染发生在用猴子或其组织工作时与马尔堡病毒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中。继发性病例涉及两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尸检助理和一名兽医 的妻子。所有继发性病例均与原发性病例有直接接触,通常涉及血液。两名医生均在抽取患者血液时通过意外皮肤扎伤受到感染。

  1975年:南非,可能经由津巴布韦。在1975年2月中,一名患病的20岁澳大利亚男子在南非约翰内斯堡 住院。在2月初,他与一名同伴在津巴布韦各地旅行,经常睡在户外。他在住院4天后死于马尔堡出血热。患者的旅伴也受感染发病。一名照料这两名患者的20岁 女护士也受传染发病。旅伴和受传染护士最终痊愈康复。

  1980年:肯尼亚。在1980年1月,一名56岁法国人在参观肯尼亚埃尔冈山国家公园的Kitum 洞穴后受感染。尽管在内罗毕接受专科治疗并获得积极的复苏治疗,他最终仍于1月15日死亡。对此患者实施复苏治疗的医生在9天以后出现症状,但最后痊愈。

  1987年:肯尼亚。在1987年8月,一名15岁丹麦男孩由于马尔堡出血热在肯尼亚住院,最终死亡。在发病前9天他曾参观埃尔冈山国家公园的Kitum洞穴。未发现其它病例。

  1998-200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暴发标志着该病在自然条件下的首次大暴发。发生 在1998年末至2000年的该次暴发涉及154例病例,其中有128例死亡,病死率为83%。大多数病例发生在该国东北部Durba一座金矿的年轻男性 工人中,该地区证明是疫情的中心。随后在瓦察的邻村发现了病例。有些病例是照护家庭成员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但继发性传播似乎罕见。随后的病毒学调查表明, 在7个以上不同场合来自某些未知环境源的若干不同毒株的病毒传入了人群。

  2004-2005年:安哥拉。据认为史上最大的马尔堡出血热暴发是于2004年10月始于安哥拉国威热 省。截止2005年7月最后一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安哥拉卫生部报告全国累计病例总数为374例,其中有329例死亡(病死率为88%)。其中,368例发 生在威热省,323例死亡。在其它省发现的大多数病例与威热的暴发直接有关。

  2007年:乌干达。从2007年6月到8月,乌干达西部Kamwenge市报告了3名矿工病例。第2名和第3名感染者由于照顾发病的同事而受到感染,其中一人最后死亡。

  2008年:2008年7月,一名荷兰旅游者在乌干达度假旅行3周后返回荷兰的第四天,因马尔堡出血热发病。尽管已知该名女性患者在乌干达西部参观过蝙蝠栖居的洞穴,但暴露源目前仍未确定。

相关热词搜索:WHO 马尔堡 出血热

上一篇:展望2012——心血管领域
下一篇:一个胚胎是否为 IVF 的最佳选择? 产妇年龄是重要因素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