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FDA药械警戒盘点
2012-01-14 19:07:30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乳腺癌:走下舞台的贝伐珠单抗
曾是新生代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佼佼者
2004年2月26日,经FDA批准,贝伐珠单抗与静脉5氟尿嘧啶联用成为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药物。此后,贝伐珠单抗被陆续批准用于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治疗。
2008年2月22日,基于一项代号为“E2100”的研究基础上,贝伐珠单抗以可使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5.5 个月的证据通过了FDA的加速审批程序,成为了治疗未接受化疗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药物。而所谓的加速审批程序适用 于,对于危及生命且医疗手段匮乏的医疗状况,若相应的治疗药物虽缺乏常规药物获得审批所需充足证据,但亦有一定证据显示该药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优势,且一 旦更多的试验完成后可以确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情况。
由此,贝伐珠单抗想坐稳乳腺癌治疗的交椅还有待更多临床研究数据支持。
遭遇乳腺癌治疗的滑铁卢
2009年12月16日和2010年7月16日,贝伐珠单抗的生产商先后向FDA提交了代号为“AVADO”、“RIBBON1”和 “RIBBON2”的3项研究,试图进一步拓宽该药作为治疗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治疗适应证的地位、并将治疗人群延展至曾接受过化疗者,以及去除 其药物标签中所注明的“无证据表明贝伐珠单抗可改善疾病相关症状或生存率”等条目。
但遗憾的是,2010年10月,FDA经对新数据进行总体分析后认为,贝伐珠单抗不能延长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其延缓疾病进程的益处不足以 抵消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建议将乳腺癌自该药的治疗指征中去除。2011年6月28-29日,在FDA召开有关取消贝伐珠单抗用于转移性乳腺癌这一适应证 的公众听证会上,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的6名专家均表示赞成。
2011年11月18日,FDA宣布取消贝伐珠单抗治疗乳腺癌的适应证。
踏上寻找“复活”之路
在FDA发布上述公告后,贝伐珠单抗生产公司医学总监称,其公司将开始一项新的贝伐珠单抗+紫杉醇Ⅲ期临床研究,以确定如何筛选出获益较大且不良反应小的患者群体。
FDA亦宣称,若该公司能进一步提供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紫杉醇能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那么其就可获得新的批准认可。此外,若在研究中确认部分患者是该药治疗的最大获益人群,其也可被批准专门用于此类患者。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江泽飞教授认为,我国医师真的要认真思考这个事件,一定要慎用于乳腺癌患者。此外,由于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确实可从贝伐珠单抗与紫杉醇合用中获益,因此可以谨慎使用,但不推荐。
未气馁的研发者、未将门关死的审批者,都昭示了贝伐珠单抗的故事仍在继续。在不久前举行的第34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上,一项Ⅲ期临床研究表 明,与曲妥珠单抗+紫杉醇相比,二者与贝伐珠单抗联用可使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PFS延长3个月。但,贝伐珠单抗最终是否能在那些的确获益患者 的认可声中“复活”,我们拭目以待。
糖尿病:走钢丝的吡格列酮
一切故事的起因均有其先兆
吡格列酮属噻唑烷二酮(TZD)类糖尿病治疗药物,通过激活脂肪等组织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核受体,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转录,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
在临床前期动物试验中,研究者发现,将达到临床治疗效果血药浓度的吡格列酮剂量给予雄性大鼠,可导致其出现膀胱肿瘤。但,这并未影响该药在1999年7月15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多年笼罩在致癌阴影下的“主人公”
2005和2009年,两项分别名为“PROactive研究”和“肝脏安全性研究”的临床试验均显示,与对照相比,接受吡格列酮治疗患者的膀胱癌发生率较高。
为进一步明确吡格列酮与膀胱癌发生风险间关系,该药生产商开始了一项将为期10年的观察性队列研究。2011年4月,《糖尿病护理》 (Diabetes Care 2011,34:916)杂志刊出该研究的中期报告,结果显示,与从未用过吡格列酮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短期服用吡格列酮与 膀胱癌风险增高无关,但用药时间>24个月者膀胱癌风险显著增高。
2011年6月7日,法国国家医疗保险项目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服用吡格列酮显著增加膀胱癌风险;该药与膀胱癌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累计服药剂量达28000 mg或服药时间超过1年者的膀胱癌风险进一步升高。
故事未完结局待续
如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本利教授所言,由于缺乏真正的前瞻性随机对照数据,且肿瘤发生是一个漫长过程,随访4年(法国研究)或10年(美国研究)也并未必能完全揭示肿瘤发病率的差异。因此,FDA亦称,其将继续评估相关研究的证据。
与从“诞生”至“死亡”始终保持高调的同类药物罗格列酮相比,似乎走着平民路线的吡格列酮——这颗目前唯一幸存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独苗”,是否能突破自身的局限、杀出新一代药物的包围,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占得一席之地尚是未知之谜。
上一篇:2011 FDA重要药械警戒一览
下一篇:展望2012——感染领域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2)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