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研究中常见病毒敏感动物的选择
2009-11-30 17:46:19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病毒敏感动物的研究,一直是病毒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动物在人类病毒学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主要用作分离病毒、研究发病机制、抗病毒药物筛选、疫苗效果及完全性鉴定、制备诊断用品等。
实验动物选择,应注意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各种因素。不同种属动物对同一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不同,对一种动物是病原体,对另一动物可能并不致病。即使是同一种属动物的不同品系,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也有很大差异。年龄、体重、性别、生理状态、健康情况,往往导致对同一刺激的不同结果。此外,病毒学研究中,接种途径的改变往往导致不同的感染结果。实验中,应尽量利用经微生物控制的动物和纯种动物。
1. 黄热病毒:灵长类动物都易感,最为敏感的动物是恒河猴,另外可用中国猴(Macacus Sinicus)及断尾猴(M.Speciosus Thibetanus)。小鼠对黄热病毒也敏感,在没有经济实力,使用灵长类时,可用小鼠。令人感兴趣的是:纯血清接种的小白鼠尚能存活,而以稀释血清接种的小白鼠却于较短时间死亡。这一奇特现象的理由,可能是由于病人体内血清抗体早期出现之故。应用纯血清时,这些抗体中和了病毒的作用,而当应用稀释血清时,抗体浓度不足,但病毒在稀释后仍然具有活力。
2. 乙脑病毒:乙脑病毒属于披盖病毒的B组虫蝶病毒。实验室内,乳鼠和成年小白鼠脑内接种后发生致死性脑炎,腹腔内接种后乳鼠发生致死性脑炎。恒河猴、食蟹猴和成年仓鼠脑内接种后发生致死性脑炎,但周围途径接种时只发生无症状的病毒血症。豚鼠和兔脑内或周围接种,蝙蝠、小鸡和苍鹭周围接种后都只发生无症状的病毒血症。蝙蝠可保持感染,经过冬眠后重新发生病毒血症。
3.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本病毒属沙粒病毒属,对小白鼠脑内接种尤为敏感,可供分离病毒用,对猴及豚鼠有致病力。应使用4周龄的小鼠及乳鼠、未断乳豚鼠和200-400g重的豚鼠。可能时,采用“瑞士”Albinos种小鼠。饲养中, 应确保无LCM病毒感染。为取得最好效果,一方面接种幼年动物,另一方面用年龄较长的。接种量如下:6-8天龄乳鼠:脑内接种0.03ml,腹腔接种0.2ml。4周龄小鼠:脑内接种0.03ml,腹腔接种0.25ml。未断乳的小鼠:脑内接种0.05ml,腹腔接种1ml。已断乳的200- 400g豚鼠脑内接种0.15ml。腹腔接种5ml。不同接种途径的感受性亦不同。脑内接种感染而发病的鼠数(4周龄以上的)远比经腹腔内接种者为多。经腹腔接种者可不显任何症状。豚鼠(250g以上)二种接种途径的发病数大致相等(有时脑内接种稍高些),但这些资料并不对所有毒株适用。小白鼠感染后表现多样,可能有三种情况:①急性疾病并死亡;②急性疾病,恢复并产生抗体;③形成持续感染,携带病毒,不产生抗体。产生急性疾病的动物一般在感染后4-7天出现体征,表现为弓背、竖毛、嗜睡、眼炎、头部水肿等。
4.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种。1908 年Landsteiner和Popper成功地把此病毒传播于猴。在后来的40 年里证明了亚人类灵长类能经消化道感染。猴子:在此属内猩猩能感染和人类完全相似的疾病。但此类动物不易常备。实际工作中,各种不同的猕猴对本病来说是猿类中最为优良的品种,特别是Macacus Rhesus。长尾猴类以及狒狒类对脊髓灰质炎病毒亦有感受性,唯敏感性远较猕猴为差。接种方法可用腹腔注射、坐骨神经附近的深部肌肉注射、鼻腔滴注。实际操作中最好以不同方法混合接种。啮齿动物:病毒在应用啮齿动物前,常需经猿类适应1-2代。啮齿动物(棉鼠、小白鼠、田鼠、鼷鼠)可经脑内接种,最好选用年幼的动物、2-3周龄的小白鼠或15天龄的棉鼠。动物常于12-25天出现麻痹。
5. 柯萨基(Coxsackie)病毒: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根据本病毒对乳鼠的致病情况将其分成两组。A组:产生弥漫性肌炎伴有随意肌纤维的急性炎症及坏死。B组:主要引起大脑局部退行性变化等。
6.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液病毒属。动物模型最好选用雪貂,也可用小白鼠、 金黄地鼠、豚鼠、猴及猪。
7. 麻疹病毒:除灵长类外,一般动物均不易感。1911年首次成功的传给猕猴。以后证明,除了接种和吸入外,其它种类的猴,如:猿类、恒河猴、崇猴、爪哇猴、矮猴等,对各种不同接种途径也易感染。其症状类似人类麻疹。潜伏期为3-22天,病毒血症期为4-15天,约一半动物有皮疹、结膜炎、卡它和发热。适应在组织培养上的病毒可在乳鼠或乳地鼠体内繁殖,脑内接种可引起脑膜炎症状。
8. 呼吸道合胞病毒:猩猩感染后可产生与人一样的上呼吸道临床症状。猴,如Cebus猴感染本病毒后,可引起肺炎。在肺和支气管都可以找到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Cobues猴感染后4-6天,病毒繁殖方可达到高峰,并出现临床症状。地鼠和棉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较敏感,感染后,在其细支气管及肺可以找到呼吸道合胞病毒。
9.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1987年Galfiev首先用家兔作为实验动物,进行了传统的实验,在该实验中,巴德斯培育了对犬致病力减弱而对家兔具有固定潜伏期的毒株。实验室感染实验,常选用中国地鼠、小白鼠、豚鼠和兔(按敏感性程度排列)。颅内接种比皮下或肌肉注射更可靠。
10. 天花病毒:猴及家兔均敏感。应选用雄兔作皮肤划痕接种、角膜划痕接种、睾丸内接种。猴子则在胁腹部皮肤上作划痕,如系雄猴则同时作睾丸内接种。感染后兔皮肤划痕处出现明显的皮疹;角膜炎轻微或缺如,无睾丸炎;猴沿皮肤划痕出现典型皮疹,如做睾丸内接种,则有睾丸炎发生。
11. 单纯疱疹病毒(HSV):家兔为最适宜的动物,豚鼠、小白鼠、地鼠也可用。用家兔及豚鼠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可以用有菌材料做角膜接种而可不加抗菌素或过滤,不妨碍病毒生长。
12. 水痘-病毒带状疱疹(VZV)、巨细胞病毒:还未发现有实验动物对这两种病毒敏感。
13. 甲型肝炎病毒(HAV):1976年Deinhardt等首次证明HAV可在绒猴体内增殖,此后Mascoli等从绒猴体内发现人类HAVCR326株。绒猴、黑猩猩、红面猴对HAV均易感,经口或静脉注射接种病毒后,可产生肝炎。
14. 乙型肝炎病毒(HBV):黑猩猩是HBV的易感动物,绒猴虽可感染但不如前者敏感。因此用黑猩猩研究HBV的发病机理、检测自动免疫、被动免疫的效果以及HBV疫苗的安全性。
目前为止,各种病毒敏感动物的研究,仍然是病毒学中引人瞩目的领域,因为在不同病毒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抗病毒药物筛选、疫苗效果及安全性鉴定等方面,动物模型都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就病毒分离而言,使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于某些病毒更为方便。不同实验室可根据其实验目的、动物来源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敏感动物。
上一篇:FDA关于诺美婷(盐酸西布曲明)现行安全性回顾的早期通告
下一篇:高血糖和低血糖对AMI病人临床预后的预测
论坛新帖
频道总排行
医学推广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1)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