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探索护理员取代护工模式 成效有限让人深思
2009-05-26 20:35:36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编者按:大凡自身或亲人有过住院经历的,对住院护理的困难都有切身的体会。从社会层面看,随着老龄化人口的迅猛增加,这个难题日趋严重,不仅挑战着畸形的医护结构,也激化了本已存在的医患矛盾。人们不禁要问:住院病人护理难在何处?怎样解决?本期对此予以关注。

  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住院患者,多数家庭的做法是雇请“护工”。然而,“护工”市场的不规范以及价格不菲的护理费,使陪护病人成为困扰诸多家属的一个难题。

  去年9月,北京市卫生局在9家医院试点护理员制度,探索护理工作全部由医方承担,逐步用护理员取代护工的途径。今年5月12日,我国首部《护士条例》实施,从法律层面对保障护士权益、改善护士待遇做出相关规定。这些制度的推出,是否能壮大医院的护理力量,解决住院病人陪护难的现状?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状

  雇护工花钱并不省心

  “‘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在想当孝子也有心无力。”裴女士幽怨地对记者说,她的父亲患膀胱癌,在北京宣武医院做手术,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的半个月里,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起初,我一直在医院盯着,但身为业务主管,不好长期请假,家里还有上学的孩子。”

  为此,她到医院护工管理办公室,给父亲请了“全护”——两名女护工昼夜轮流,“全天候”照看病人。然而,体力省了却并未省心。

  “医院的护工大部分是中年妇女,照看我父亲的两人都40岁左右,家在外地农村。她们给老人擦脸、洗脚、翻身、打饭、倒水,干活还比较实在,只是有些护理之外的事让人不太舒服。

  “比如,其中一人向我父亲诉说家境困难,舍不得吃水果,老人就把自己的水果送她一些,还给了她50元营养费。可到后来,我们带去的水果,护工拿去洗后就不见回来,老人吃不着水果也不好意思问,只能向我们诉苦。

  “当然,她们也不容易,住在医院地下室,生病吃药自己掏钱,每天工作10余小时,每月只挣八九百元。想想这些,也就算了。”

  虽说不计较,但为让身患重病的父亲舒心些,裴女士每天都去医院,“父亲住院1个月,我跑了30天。作为独生女,没人可分担,工作不能甩手,孩子也不能不管——这时,才知道什么叫‘疲于奔命’!”

  护理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请护工属于自费,不在医保范围之内。“我们请了17天‘全护’,每天收费72元。”据裴女士介绍,宣武医院的护工分两种,另外一种一人照看三四个病人的叫“大护”,每天收费40元。

  原因

  护工市场鱼龙混杂

  照料住院病人,家属时间和精力不济,护工服务不尽如人意。那么,医院为何不全部承担起病人的护理工作呢?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李秀华介绍说,我国医院护士配置不足。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人数为154万,占总人口比例的1.2%。,远低于发达国家5%。—6%。的水平。卫生部最新调查显示,全国696所三级综合医院的病房护士与床位比为0.38∶1,平均一位病房护士最少护理10—14名患者,最多甚至超过30名患者。

  由于临床一线护士匮缺,病人的生活护理多由护工替代。如今,出入北京各医院的私雇护工已近3万人之多,他们受雇于患者有两种途径:一是医院提供。北京宣武医院规定,病人请护工只能通过医院,不能私自雇。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护工,属于该院“三产”性质的劳动服务公司管理;二是既可以从医院雇,也可以自己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门外,就常年徘徊着一群“护工游击队”。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MSN/Email好友" name="B3" onclick="copyToClipBoard()">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美国研究人员:核磁共振耽误乳癌治疗
下一篇:英国研制超级疫苗打一针终身抗流感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