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一)—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内科学)
2013-08-01 09:50:49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第四十七单元中毒(一)

一、总论

  化学物进入人体,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量而产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叫做中毒(poisoning)。引起中毒的化学物称毒物。毒物根据来源和用途可分为:①工业性毒物;②药物;③农药;④有毒动植物;⑤环境性毒物;⑥生活日用品;⑦有毒嗜好品。

    中毒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主要由接触毒物的剂量和时间决定。短时间内接触大量毒物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时间接触较小量毒物可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如不积极治疗,可能危及生命。慢性中毒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很多中毒都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容易误诊、漏诊。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原因    

  (1)职业性中毒:在生产、保管、运输、使用过程中与毒物密切接触可发生中毒。

  (2)生活性中毒:在误食、意外接触有毒物质、用药过量、自杀或谋害等情况下,过量毒物进入人体,都可引起中毒。

    2.毒物的吸收、代谢和排出  毒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进入人体。

    毒物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分布于全身。主要在肝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作用进行代谢。大多数毒物经代谢后毒性降低,这是解毒过程,但也有少数在代谢后毒性反而增加,如对硫磷氧化为毒性大得多的对氧磷。

    气体和易挥发的毒物吸收后,一部分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大多数毒物由肾排出。很多重金属如铅、汞、锰,以及生物碱由消化道排出。少数毒物经皮肤排出。铅、汞、砷等可由乳汁排出。有些毒物排出缓慢,蓄积在体内某些器官或组织内,可产生慢性中毒。

    3.中毒机制 
毒物种类繁多,作用不一,如:①局部刺激、腐蚀作用;②缺氧;③麻醉作用;④抑制酶的活力;⑤干扰细胞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⑥受体的竞争。   
    4.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①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②毒物的量和接触时间;③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④个体的易感性;⑤其他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

  (二)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可产生严重的症状,如发绀、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休克、尿闭等。不同毒物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有些是特异的,但多数是非特异的,见表7—47—1。

  (1)皮肤粘膜症状:

  1)皮肤及口腔粘膜灼伤:见于强酸、强碱、甲醛、苯酚、来苏儿等腐蚀性毒物灼伤。硝酸可使皮肤粘膜痂皮呈黄色,盐酸痂皮呈棕色,硫酸痂皮呈黑色。

    2)发绀:引起氧合血红蛋白不足的毒物可产生发绀。麻醉药、有机溶剂抑制呼吸中枢,刺激性气体引起肺水肿等都可产生发绀。亚硝酸盐和苯胺、硝基苯等中毒能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而出现发绀。

  3)黄疸:四氯化碳、毒蕈、鱼胆中毒损害肝可致黄疸。

  4)皮肤潮红:酒精及阿托品中毒使皮肤潮红,尤以颜面为甚;一氧化碳及氰化物中毒,口唇粘膜呈樱桃红色。

  (2)眼症状

  1)瞳孔扩大:见于阿托品、莨菪碱类中毒。    

  2)瞳孔可缩小:见于有机磷类杀虫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吗啡、氯丙嗪中毒。

  3)视神经炎表现  视力模糊、复视、失明:见于甲醇中毒。

  (3)神经系统症状:

  1)昏迷:毒物若直接损害脑实质或引起缺血、缺氧、代谢紊乱而间接损伤脑组织,导致中毒性脑病、脑水肿,则均可有昏迷表现。常见的毒物有麻醉药、催眠药、安定药、有机溶剂、窒息性毒物及农药等。

  2)谵妄:见于阿托品、乙醇、抗组胺药中毒。

3)肌纤维颇动:见于有机磷杀虫药、氨基甲酸酯杀虫药中毒。

4)惊厥:见于窒息性毒物中毒,异烟肼中毒。

  5)瘫痪:见于可溶性钡盐、三氧化二砷、蛇毒等中毒。

  6)精神失常:见于四乙铅、一氧化碳、有机溶剂、酒精、阿托品、抗组胺药等中毒。

  (4)呼吸系统症状:

  1)呼吸气味:有机溶剂挥发性强,而且有特殊气味,如酒味;氰化物有苦杏仁味;有机磷杀虫药、黄磷、铊等有蒜味;苯酚、来苏儿有苯酚味。



11.氰化物中毒时,病人的呼吸气味可呈(2002)

A.烂苹果味

B.蒜臭味

C.腥臭味

D.酒味

E.苦杏仁味

答案:E(2002)

解析:有机溶剂挥发性强,氰化物有苦杏仁味。





  2)呼吸加快:引起酸中毒的毒物如水杨酸类、甲醇等可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刺激性气体引起肺水肿时,呼吸加快。

  3)呼吸减慢:见于催眠药、吗啡中毒,也见于中毒性脑水肿。呼吸中枢过度抑制可导致呼吸麻痹。

  4)肺水肿:见于刺激性气体、磷化锌、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

  (5)循环系统症状:

  1)心律失常:洋地黄、夹竹桃、乌头、蟾蜍等兴奋迷走神经,拟肾上腺素类、三环抗抑郁药等兴奋交感神经,以及氨茶碱等中毒可引起心律失常。

  2)心脏骤停:可能由于:毒物直接作用于心肌,见于洋地黄、奎尼丁、氨茶碱、锑剂、吐根碱等中毒;缺氧,见于窒息性毒性中毒;低钾血症,见于可溶性钡盐、棉酚、排钾性利尿药等中毒。

  3)休克:原因有:①剧烈的吐泻导致血容量减少,见于三氧化二砷中毒;②严重的化学灼伤,由于血浆渗出而血容量减少,见于强酸、强碱等中毒;③毒物抑制血管舒缩中枢,引起周围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不足,见于三氧化二砷、巴比妥类等中毒;④心肌损害,见于吐根碱、锑等中毒。

  (6)消化系统症状:

  1)呕吐、腹泻、腹痛:由于毒物直接刺激胃肠粘膜(如腐蚀性毒物),或兴奋副交感神经(如有机磷杀虫药),或作用于催吐中枢(如洋地黄类药)所致。  

    2)中毒性肝病:由于毒物损害肝细胞所致,见于有机溶剂、毒蕈、鱼胆、异烟肼等中毒。

    (7)泌尿系统症状:急性肾衰竭:中毒后肾小管受损害。出现尿少以至无尿。见于三种情况:①肾小管坏死:见于升汞、四氯化碳、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抗生素、毒蕈、蛇毒、生鱼胆、斑蝥等中毒;②肾缺血:产生休克的毒物可导致肾缺血;③肾小管堵塞:砷化氢中毒可引起血管内溶血,游离血红蛋白由尿排出时可堵塞肾小管;磺胺结晶也可堵塞肾小管。

    (8)血液系统症状:①溶血性贫血:中毒后红细胞破坏增速,量多时发生贫血和黄疸。急性血管内溶血,严重者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溶血见于砷化氢、苯胺、硝基苯等中毒;②白细胞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见于氯霉素、抗癌药、苯等中毒以及放射病;③出血:见于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由阿司匹林、氯霉索、氢氯噻嗪、抗癌药等引起;血液凝固障碍:由肝素、双香豆素、水杨酸类、敌鼠、蛇毒等引起。

    (9)发热:见于抗胆碱能药(阿托品等)、二硝基酚、棉酚等中毒、金属烟热。

    2.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较小剂量的毒物,可引起慢性中毒。慢性中毒多见于职业中毒和地方病。

    (三)诊断

    1.毒物接触史  任何中毒都要了解发病现场情况,并寻找接触毒物的证据。

    2.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患者如有肯定的毒物接触史,要分析症状的特点,出现时间和顺序是否符合某种毒物中毒临床表现的规律性。要进一步根据主要症状,迅速进行重点而必要的体格检查,注意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情况,给予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系统而细致的补充检查。经过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以后,才能得出急性中毒的诊断。

    3.实验室检查  急性中毒时,应常规留取剩余的毒物或可能含毒的标本,如呕吐物、胃内容物、尿、粪、血标本等。必要时进行毒物分析或细菌培养。毒物分析虽很重要,但不能等待检查结果报告后才开始治疗。

    (四)治疗

急性中毒病情大多凶险,变化迅速,应在诊断的同时,依病情有序地抢救。治疗原则是:①即终止接触毒物;②迅速清除进入体内被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③如有可能,及时使用特效解毒剂或拮抗剂;④积极对症治疗。治疗措施要点如下:

1.立即中止接触毒物,人或皮肤接触中毒时,要迅速把患者撤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

  2.清除尚未被吸收的毒物

  (1)清除胃肠道尚未被吸收的毒物:清除胃内毒物常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法。

  1)催吐:患者神志清楚且能合作时,饮温水300—500ml,然后用压舌板、筷子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直到胃内容物完全呕出为止。患者处于昏迷、惊厥状态,有严重心脏病、主动脉瘤、食管静脉曲张、溃疡病活动期者和孕妇以及吞服石油蒸馏物、腐蚀剂者不应催吐。

    2)洗胃:洗胃方法有胃管法及剖腹洗胃法。洗胃应尽早进行,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内洗胃有效。即使超过6小时,由于部分毒物仍可滞留于胃内,多数仍有洗胃的必要。但吞服强腐蚀性毒物及食管静脉曲张服毒的患者,不宜进行洗胃。胃管选用口径粗大者,插管时要防止误入呼吸道,确认在胃内时才可洗胃,洗胃液一般可用温开水。如已知毒物的种类.也可选用适当的洗胃液。需要反复灌洗直至回收液澄清或无药片碎片为止。必要时,留置胃管再定时洗胃。洗胃液总量一般2—5L,甚至可用到6—8L。一次口服大量毒物,中毒后喉水肿、食管痉挛或胃管被胃内容物阻塞致洗胃失败者,可采用剖腹洗胃法。

    洗胃液可根据毒物的种类不同,选用适当的解毒物质,如:①保护剂;②溶剂;③吸附剂;④解毒药;⑤中和剂;⑥沉淀剂等。

    3)导泻:洗胃后,灌入泻药以清除进入肠道的毒物。导泻常用盐类泻药,如硫酸钠或硫酸镁15g溶于水内。镁离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肾功能不全或昏迷及磷化锌中毒患者都不宜使用。导泻一般不宜用油类泻药。

    4)灌肠:口服中毒6小时以上,导泻无效者,可采用高位灌肠法。

    (2)清除皮肤上的毒物:用大量清水(禁用热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至洗净毒物。可根据毒物性质,先用相应洗液(如系碱类毒物用3%硼酸或2%~3%醋酸液)冲洗,然后再用清水洗净。

    (3)清除眼内的毒物:立即用清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5分钟。

    (4)清除伤口中的毒物。

   

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1)补液、利尿:增加尿量而促进毒物的排出。改变尿pH可促使毒物由尿排出。迅速利尿可加速毒物排泄,又可解救毒物引起的肺水肿、脑水肿。如有急性肾衰竭,不宜采用利尿方法。

    (2)吸氧:用于吸入气态毒物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时。

    (3)人工透析:①腹膜透析;②血液透析。一般在中毒12小时内进行人工透析效果较好。如中毒时间过长,毒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则不易透出。    

    (4)血液灌流:此法能吸附脂溶性或与蛋白质结合的化学物。在血液灌流中,血液的正常成分如血小板、向细胞、凝血因子、葡萄糖、二价阳离子也能被吸附排出,因而需要监测和补充。

    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一般用于中毒严重、血液中毒物浓度明显增高、昏迷时间长、有并发症、经积极支持疗法而情况日趋恶化者。



    4.特殊解毒药的应用

(1)金属中毒解毒药:此类药物多属螫合剂常用的有氨羧螯合剂和巯基螯合剂。①依地酸二钠钙(简称CaNa2EDTA):本品是最常用的氨羧螯合剂,可与多种金属形成稳定而可溶的金属螯合物排出体外。用于治疗铅中毒;②二巯基丙醇(简称BAL):此药含有活性巯基(一SH),巯基解毒药进入体内可与某种金属形成无毒的、难解离但可溶的螯合物由尿中排出。此外,还能夺取已与酶结合的重金属,使该酶恢复活力,从而达到解毒,用于治疗砷、汞中毒;③二巯基磺酸钠:作用与二巯基丙醇相似,但疗效较高,副作用较少。用于治疗汞、砷、铜、锑等中毒;④二巯基丁二酸:用于治疗锑、铅、汞、砷、铜等中毒。





(7~8题共用题干)

某蓄电池厂,男工,工龄8年,主诉头昏、头痛、乏力、记忆减退、睡眠障碍、纳差、脐周隐痛。经检验,尿中和δ-ALA为28.6 μmmol/L。

7.最可能的诊断为

A.慢性铅中毒

B.慢性苯中毒

C.慢性汞中毒

D.慢性氰化物中毒

E.慢性硫化氢中毒

答案:A

解析:蓄电池所需原料中含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均支持慢性铅中毒。故选A。

8.对病人治疗首选药物是

A.二巯基丙磺酸钠

B.补血合剂

C.依地酸二钠钙

D.阿托品

E.葡萄糖酸钙

答案:C

解析:依地酸二钠钙是最常用的氨羧螯合剂,可与多种金属形成稳定而可溶的金属螯合物排出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解毒药:亚甲蓝(美蓝):小剂量亚甲蓝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用于治疗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等中毒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氰化物中毒解毒药:氰化物中毒一般采用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

    (4)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药:阿托品、氯磷定等详见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节。

    (5)中枢神经抑制剂解毒药:纳洛酮:纳洛酮是阿片类麻醉药的解毒药,对麻醉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有特异的拮抗作用。

    5.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  急性中毒患者应卧床休息,专人护理。注意保暖。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循环等情况。并且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定期翻身以免发生肺炎和褥疮。维持营养。惊厥时应保护患者避免受伤。急性中毒发病快,进展迅速,在一时不易查明病因时须先针对危及生命的各种毒效应如昏迷、肺水肿、脑水肿、心律失常、呼吸及循环衰竭、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等进行紧急对症治疗。很多毒物并无特效解毒剂,因此采用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以维持和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支持生命并恢复健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腐蚀性强酸

  浓硫酸

  浓硝酸

  浓盐酸



吞服后口腔、消化道腐蚀.严重者休克,后期可发生食管和胃穿孔.食管狭窄



1.避免洗胃

2.中和剂:镁乳、氢氧化铝凝胶

3.保护剂:牛奶、生蛋清

4.抗休克:输液、止痛   

5.防止食管狭窄



腐蚀性碱

    氢氧化钠

    浓氨水



同上



1.保护剂:牛奶、生蛋清

2.抗休克:输液、止痛

3.防止食管狭窄



毒物苯酚

  

煤酚皂液(来苏儿)



由皮肤或消化道吸收迅速。局部发生坏死.严重者休克、昏迷、抽搐、呼吸衰竭;可有肾损害  



1.皮肤污染时,用大量温水冲洗

2.洗胃:温水

3.保护剂:牛奶、生蛋清、植物油

4.吸附剂:活性炭

5.治疗休克、抽搐、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



拟除虫菊酯类

    溴氰菊酯



各种侵入途径均可引起中毒,皮肤吸收中毒尚有局部刺激症状,中毒以恶心、呕吐、腹痛、大汗、瞳孔缩小为主要症状.严重中毒时有流涎、视力模糊、肌肉纤维震颧甚至抽搐及昏迷



1.皮肤污染,以碱性液体冲洗

2.口服中毒:催吐、碱性液洗胃

3.对症治疗



氨基甲酸酯类



    轻度中毒以毒蕈碱样症状为主,可出现头晕、呕吐、流涎、多汗、瞳孔缩小、严重中毒时可发生肺水肿、脑水肿、昏迷和呼吸抑制



1.阿托品:参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治疗剂量、用法。禁用胆碱酯酶复活药

2.对症治疗   



有机氮农药

    杀虫脒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泌尿系统:膀胱刺激症状、出血性膀胱炎;血液系统:紫绀等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表现;少数病例有肺水肿



1.用碱性液体冲洗污染部位

2.催吐、洗胃(2%碳酸氢钠溶液)

3.亚甲蓝l—2mg/kg.缓慢静脉注射

4.对症治疗:吸氧、补液、输血等



杀鼠剂

  敌鼠

  华法林(杀鼠灵)



食后头晕、恶心、呕吐、腹痛。以后出现全身出血症状。凝血时间延长



1.催吐、洗胃

2.静脉注射雏生素K1.每次l0一20mg,每日 3次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磷化氢

磷化锌

磷化铝



吸入后1—3小时.头晕,呕吐、胸闷;严重者出现肺水肿、休克、惊厥、昏迷或肝、肾功能障碍



1.吸入中毒时,脱离中毒环境

2.食入中毒时,立即用0.5%硫酸铜洗胃.至洗出液无磷臭味。食入磷化锌或磷化铝后.作用与磷化氢相同.0.05%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导泻:硫酸钠

3.治疗休克、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保护肝、心功能



氟乙酰胺

氟乙酸钠



口服后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抽搐、昏迷、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1.催吐、用高锰酸钾液洗胃

2.乙酰胺2.5g,每6~8小时一次.肌内注射,至抽搐停止

3.心衰时禁用洋地黄类药

4.对症治疗



安眠药

    巴比妥类

    水合氯醛



大剂量引起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为嗜睡、昏迷、砰吸抑制、血压下降、低体温、瞳孔扩大



1.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压

2.清除毒物、利尿、碱化尿液、血液透析

3.酌给呼吸兴奋剂、纳洛酮



安定药

    利眠宁

    安定(地西泮)



头晕、嗜睡、共济失调、反射减弱、严重者有昏迷、血压下降及呼吸抑制



1.对症治疗:输液、利尿等

2.呼吸抑制:呼吸兴奋剂

3.血压下降:升压药

4.酌给氟马西尼



氯丙嗪



大量口服后,嗜睡、口干、少汗、低体温、心律失常、抽搐、瞳孔缩小、昏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抗休克:适当补液、利尿

3.抽搐:酌给地西泮



抗胆碱药:

  阿托品

  颠茄

  东茛菪碱

  曼陀罗

  (洋金花)



中毒时,患者极度口渴、咽喉干燥、瞳孔散大,皮肤干燥潮红、心动过速、高热、尿潴留,重症患者谵妄、抽搐、昏迷等



1.洗胃:4%糅酸溶液洗胃

2.毒扁豆碱0.5—2mg静脉缓注或毛果芸香碱5-lOmg皮下注射

3.躁狂惊厥:地西泮或副醛

4.防治休克、适量补液

5.对症处理:高热宜用物理降温



刺激性气体:

    氮气

    氯气

    二氧化硫

    光气



接触和吸入后,有眼、上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炎或肺水肿



1.迅速脱离有毒环境

2.合理氧疗,避免高浓度氧吸入

3.缓解肺水肿:及早和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索.吸入消泡沫剂

4.对症支持:缓解支气管痉挛,适当利尿等



有机溶剂:

    甲醇



急性中毒主要见于大量吸入甲醇蒸气或误作酒精饮入所致,眼损害明显,视力模糊、复视、甚至失明。甲醇代谢为甲酸,可引起酸中毒,严重者谵妄、惊蹶、昏迷,呼吸麻痹



1.吸氧,食入4小时内者即应洗胃

2.灌服乙醇以抑制甲醇代谢

3.腹膜或血液透析清除体内甲醇

4.及早用碳酸氧钠纠正酸中毒

5.对症处理



乙醇

饮后呼吸有酒味,酩酊状态,躁动、嗜睡,最后昏迷、呼吸抑制、心力衰竭致死



1.催吐

2.必要时洗胃,危重者可血液透析

3.纳洛酮0.4—0.8mg肌内注射或静注

4.对症处理:补液、利尿等



汽油

煤油



饮入或吸入后,呼吸有特殊气味、有麻醉现象.重症者可有精神失常、昏迷、惊厥,呼吸麻痹;误吸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



1.饮入者可服用液体石蜡150—200ml,使其溶解而不被吸收,避免洗胃,严重者可施用血液灌流

2.吸入性肺炎:吸氧、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3.防治脑水肿





  

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碳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可产生C0。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包括在失火现场)吸入过量C0会引起急性中毒。C0属窒息性毒气,中毒后主要引起组织细胞缺氧。C0吸入体内后,85%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稳定的COHb。C0与Hb的亲和力比氧与Hb的亲和力大240倍。吸入较低浓度C0即可产生大量COHb。COHb不能携带氧,且不易解离,是氧合血红蛋白(02Hb)解离速度的1/3600。COHb的存在还能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血氧不易释放给组织而造成细胞缺氧。同时C0能与体内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二价铁结合,抑制此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呼吸和氧化过程,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





(19~20题共用题干)(2001)

A.[ZK(#]该气体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三价铁和谷胱甘肽结合抑制细胞呼吸酶

B.该气体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结合,引起细胞内窒息

C.使血氧饱和度增加,组织不能利用氧

D.引起氧分压增加,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缺氧

E.影响血液中氧的释放和传递,导致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ZK)]

19.硫化氢中毒的机制是

答案:A(2001)

20.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是

答案:E(2001)





    C0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支少而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最易遭受损害。①脑内小血管迅速麻痹、扩张;②脑内三磷酸腺苷(ATP)在无氧情况下迅速耗尽;.③钠泵运转不灵,钠离子蓄积于细胞内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④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而造成脑血管循环障碍;⑤缺氧时,脑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脑细胞间质水肿。脑血循环障碍可造成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以及广泛的脱髓鞘病变,造成迟发脑病。

  (二)临床表现

  急性C0中毒病情与血液COHb浓度以及患者中毒前健康状况有关。



协和习题.C0中毒的症状与下列哪项无关

A空气中C0的浓度

B与C0接触时间长短

C患者中毒前的健康状况

D中毒时体力活动情况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1.急性中毒按中毒程度可为三级。

  (1)轻度中毒:患者有剧烈的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原有冠心病的患者可出现心绞痛。血液COHb浓度可高于10%。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很快消失。

(2)中度中毒:患者浅、中度昏迷,对疼痛刺激可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可迟钝,腱反射减弱,呼吸、血压和脉搏可有改变。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血液COHb浓度可高于30%。经治疗可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



21.男,50岁。被发现昏倒在煤气热水器浴室内。查体:浅昏迷,血压160/90 mmHg,口唇樱红色,四肢无瘫痪,尿糖(++),尿酮体(-),最可能的诊断是(2001)

A.脑出血

B.脑梗塞

C.急性心肌梗死

D.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答案:D(2001)

解析:昏倒在煤气热水器浴室内, 口唇樱红色,提示一氧化碳中毒。





    (3)重度中毒: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患者可呈去大脑皮质状态。常有脑水肿而伴有惊厥、呼吸抑制。可有休克和严重的心肌损害,出现心律失常,偶可发生心肌梗死。有时并发肺水肿、上消化道出血、脑局灶损害及出现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皮肤可出现大水疱和红肿,多见于昏迷时肢体受压迫的部位。该部肌肉血液供给受压可导致压迫性肌肉坏死。坏死肌肉释放的肌球蛋白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肾功能衰竭。血液COHb浓度可高于50%。  

    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日的“假愈期”,可出现:①精神意识障碍:呈现痴呆状态、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质状态;②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出现震颤麻痹综合征;③锥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④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⑤周围神经炎:皮肤感觉障碍或缺失,球后神经炎和颅神经麻痹。



(三)实验室检查和替他检查

1.血液COHb测定 ①加减法:本试验在COHb浓度高达50%时才呈阳性反应;②分光镜检查法:取血数滴,加入蒸馏水l0ml,用分光镜检查可见特殊的吸收带。

    2.脑电图检查  可见弥漫性低波幅慢波,与缺氧性脑病进展相平行。

    3.头部CT检查  脑水肿时可见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如职业性接触史明确,多为集体发生,生活性中毒有通风不良或C0外漏现象及同居室人一起发病;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液COHb及时测定的结果,按照国家诊断标准(GB8781—88),可作出急性CO中毒诊断。

急性C0中毒应与脑血管意外、脑震荡、脑膜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其他中毒引起的昏迷相鉴别。血液COHb测定是有价值的诊断指标,但采取血标本要早,因为脱离现场数小时后COHb即逐渐消失,若脱离8小时以后检测静脉血标本则已无意义。



协和习题.确诊C0中毒最主要的依据是

A空气中C0的浓度

B与C0接触的时间

C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有无

D昏迷的深度

E缺氧的程度

答案;C





  (五)治疗、防治并发症和后遗症

  1.现场急救  迅速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卧床休息,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10.抢救经呼吸道吸入的急性中毒,首要采取的措施是(2002)

A.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B.排出已吸收的毒物

C.使用解毒剂

D.对症治疗

E.立即脱离现场及急救

答案:E(2002)

                                                    



  2.纠正缺氧  迅速纠正缺氧状态。吸入高流量(10L/min)及含5%C02的氧气可加速COHb解离,增加C0的排出。中、重度中毒首选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毛细血管内的氧容易向细胞内弥散,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呼吸停止时,应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或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危重病人可考虑血浆置换。



14.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首选的氧疗是

A.鼻导管吸氧

B.呼吸新鲜空气

C.人工呼吸

D.面罩吸氧

E.高压氧舱

答案:E

解析:吸入新鲜空气,CO由 COHb释放出半量需4小时,吸入纯氧缩短至30-40分钟,吸入3个大气压的纯氧缩短至20分钟,高压氧舱治疗可以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83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首选的氧疗是(2004)〖HTK〗

A鼻导管吸氧             

B 呼吸新鲜空气          

C人工呼吸

D面罩吸氧               

E高压氧舱〖HT〗

答案:E

解析:高压氧不仅可以降低碳氧血红蛋白的半衰期,增加一氧化碳排出和清除组织中残留的一氧化碳外,并能增加氧的溶解量,降低脑水肿和解除细胞色素化酶的抑制。〖FL)〗





    3.防治脑水肿  严重中毒后,脑水肿可在24-48小时发展到高峰。目前最常用的是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待2~3天后颅压增高现象好转,可减量。也可注射呋塞米脱水。三磷酸腺苷、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也有助于缓解脑水肿。如有频繁抽搐,目前首选药是地西泮,l0—20mg静注,抽搐停止后再静滴苯妥英钠0.5~1g剂量可在4—6小时内重复应用。

    4.治疗感染和控制高热  应作咽拭子、血、尿培养,选择广谱抗生素。高热能影响脑功能,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使体温保持在32°C左右。如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或体温下降困难时,可用人工冬眠疗法。  

    5.促进脑细胞代谢  应用能量合剂,常用药物有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和大量维生素C等。

6.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  昏迷期应精心护理、监测。保护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定时翻身以防发生褥疮和肺炎。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注意营养,必要时鼻饲。急性C0中毒患者从昏迷中苏醒后,应尽可能卧床休息,密切观察2周,以防神经系统和心脏后发症的发生。如有后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   



协和习题.C0中毒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老人和孩子易患

B老人应与脑血管意外鉴别

C严重中毒血液COHb浓度可高于50%

D应立即原地抢救

E迟发脑病恢复较慢

答案;D



协和习题.急性C0中毒,下列哪项治疗是错误的

A脱离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B鼻管吸氧、严重者高压氧舱疗法

C防治肺水肿

D控制高热

E首先注射苏醒剂

答案;E





共用题干;

A 静脉注射甘露醇、葡萄糖、速尿

B 吸氧、高压氧舱疗法

C 药物冬眠,给予ATP及细胞色素C

D 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及抗生素的应用

E 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协和习题.抢救急性C0中毒时防止肺水肿

答案;A

协和习题.抢救(20中毒时纠正缺氧疗法

答案;B





共用题干;

A细胞色素C

B给氧

C甘露醇及利尿剂

D中枢兴奋剂

E抗生素

协和习题.C0中毒时首选

答案;B

协和习题.巴比妥类中毒、深度昏迷伴呼吸衰竭时首选

答案;D


相关热词搜索:中毒 执业医师考试

上一篇:糖尿病与低血糖症(二)—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内科学)
下一篇:中毒(二)—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内科学)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