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内科学)常见心电图与胸片的异常
2013-02-03 23:40:55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第二单元 常见心电图与胸片的异常
第一节 临床常见心电图表现
一、心房扩大
(一)右心房扩大
1.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2.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如P波呈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V。
3.P波时间不延长。
此类P波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因而多称为
“肺型"P波。
(二)左心房扩大
1.I、Il、aVR、aVL导联P波增宽≥0.12s,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以l、11、aVL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P波”。
2.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Pv1负向波大于0.04s,深度>1mm,Ptfvl≤一0.04mm·s 。
(三)双心房扩大
1.P波增宽≥0.12s,其振幅≥0.25mV。
2.V 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均超过正常范围。
二、心室肥大
(一)左心室肥大
1.QRS波群电压增高 胸导联V5或V6导联的R波>2.5mV,Sv1+Rv5>4.0mV(男性)、>3.5mv(女性);肢体导联中,I导联的R波>1.5mV,aVL导联的R波>1.2mV,aVF导联的R波>2.0mV,R I+SⅢ>2.5mV。
2.可出现额面心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但一般<0.12s。
4.ST—T改变 在R波为主的导联,其sT段可呈下斜型压低达0.05mvY以上,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在以S波为主的导联(如V1导联)则反而可见直立的T波。当QRS波群电压增高同时伴有ST—T改变者,称左室肥大伴劳损。
(二)右心室肥大
1.QRS波群电压的改变:V1导联R/S≥1,V5导联R/S≤1或S波比正常加深;重度肥厚可使V1导联呈qR型(除外心肌梗死)。Rvl+Sv5>1.05mV(重症>1.2mV);aVR导联的R/q或R/S≥1,R波>0.5mV。
2.心电轴右偏≥+90°(重症可>+110。)。
3.V1的室壁激动时间可超过0.03s,其辅助诊断意义比V5的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对诊断意义较大。
4.sT—T改变:如以上心电图改变同时伴有右胸导联(V1、V2)的T波双相、倒置、ST段压低,称右室肥大伴劳损。
(三)双侧心室肥大
1.大致正常心电图,是由于双侧心室电压同时增高,互相抵消所致。
2.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只表现出一侧心室肥大,而另一侧心室肥大的图形被掩盖。
3.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既表现右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如V1导联R波为主,电轴右偏等),又存在左室肥大的某些征象(如V5导联R/S>1,R波振幅增高等)o
三、期前收缩(过早搏动
(一)室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
2.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T波方向多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3.往往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二)房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形态与窦性P波有所不同。
2.P 一R间期通常>0.12s。
3.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三)交界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P波,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2.出现逆行P’波(Ⅱ、lll、aVF导联倒置,aVR直立),可发生于QRS波群之前(P一R间期<0.12s)或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s),或者与QRS相重叠。
3.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期。
四、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在心电图上最典型的表现是:
1.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通常以V1导联为最明显。
2.心房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
3.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一般不增宽。
4.若前一个R—R间距偏长而与下一个QRS波相距较近时,易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波,酷似室性早搏,此可能是房颤伴有室内差异传导。
五、心肌梗死
(一)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
1.有Q波心肌梗死
(1)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的导联上出现。
(2)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3)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2.无Q波的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特点为: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O.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二)心电图的动态性改变
1.有Q波的心肌梗死
(1)起病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
(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一2天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降低,为急性期改变。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以后70%一80%永久存在。
(3)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是为亚急性期改变。
(4)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是为慢性期改变。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
第一节 临床常见心电图表现
一、心房扩大
(一)右心房扩大
1.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2.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如P波呈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V。
3.P波时间不延长。
此类P波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因而多称为
“肺型"P波。
(二)左心房扩大
1.I、Il、aVR、aVL导联P波增宽≥0.12s,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以l、11、aVL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P波”。
2.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Pv1负向波大于0.04s,深度>1mm,Ptfvl≤一0.04mm·s 。
(三)双心房扩大
1.P波增宽≥0.12s,其振幅≥0.25mV。
2.V 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均超过正常范围。
二、心室肥大
(一)左心室肥大
1.QRS波群电压增高 胸导联V5或V6导联的R波>2.5mV,Sv1+Rv5>4.0mV(男性)、>3.5mv(女性);肢体导联中,I导联的R波>1.5mV,aVL导联的R波>1.2mV,aVF导联的R波>2.0mV,R I+SⅢ>2.5mV。
2.可出现额面心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但一般<0.12s。
4.ST—T改变 在R波为主的导联,其sT段可呈下斜型压低达0.05mvY以上,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在以S波为主的导联(如V1导联)则反而可见直立的T波。当QRS波群电压增高同时伴有ST—T改变者,称左室肥大伴劳损。
(二)右心室肥大
1.QRS波群电压的改变:V1导联R/S≥1,V5导联R/S≤1或S波比正常加深;重度肥厚可使V1导联呈qR型(除外心肌梗死)。Rvl+Sv5>1.05mV(重症>1.2mV);aVR导联的R/q或R/S≥1,R波>0.5mV。
2.心电轴右偏≥+90°(重症可>+110。)。
3.V1的室壁激动时间可超过0.03s,其辅助诊断意义比V5的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对诊断意义较大。
4.sT—T改变:如以上心电图改变同时伴有右胸导联(V1、V2)的T波双相、倒置、ST段压低,称右室肥大伴劳损。
(三)双侧心室肥大
1.大致正常心电图,是由于双侧心室电压同时增高,互相抵消所致。
2.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只表现出一侧心室肥大,而另一侧心室肥大的图形被掩盖。
3.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既表现右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如V1导联R波为主,电轴右偏等),又存在左室肥大的某些征象(如V5导联R/S>1,R波振幅增高等)o
三、期前收缩(过早搏动
(一)室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
2.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T波方向多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3.往往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二)房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形态与窦性P波有所不同。
2.P 一R间期通常>0.12s。
3.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三)交界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P波,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2.出现逆行P’波(Ⅱ、lll、aVF导联倒置,aVR直立),可发生于QRS波群之前(P一R间期<0.12s)或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s),或者与QRS相重叠。
3.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期。
四、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在心电图上最典型的表现是:
1.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通常以V1导联为最明显。
2.心房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
3.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一般不增宽。
4.若前一个R—R间距偏长而与下一个QRS波相距较近时,易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波,酷似室性早搏,此可能是房颤伴有室内差异传导。
五、心肌梗死
(一)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
1.有Q波心肌梗死
(1)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的导联上出现。
(2)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3)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2.无Q波的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特点为: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O.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二)心电图的动态性改变
1.有Q波的心肌梗死
(1)起病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
(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一2天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降低,为急性期改变。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以后70%一80%永久存在。
(3)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是为亚急性期改变。
(4)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是为慢性期改变。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
上一篇: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内科学)常见症状与体征(五)
下一篇: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内科学)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2)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