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2013-01-15 19:28:41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亚急性重型肝炎 多数是由急性重型肝炎迁延而来,或—开始病变就比较缓和呈亚急性经过、少数病例可能由普通型肝炎恶化而来。病程1至数个月。
本型肝炎的病理特点是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坏死面积约占50%)同时出现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由于坏死区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和胶原纤维化,致使再生的肝细胞失去原有依托呈不
规则结节状。小叶内外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节间小胆骨增生,常见胆汁淤积形成胆栓。肉
眼观,肝脏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故又称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病程长者可出
现坏死后性肝硬化之改变。坏死和再生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ZL3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特点是(2000)
A.广泛变性及点状坏死
B.嗜酸性变和形成嗜酸性小体
C.碎片状坏死
D.桥接坏死
E.广泛坏死
答案:E(2000)
4.肝体积明显缩小,外观黄绿色,表面呈结节状,光镜下见肝细胞大片坏死,同时可见肝细胞再生结节,明显淤胆,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节间纤维组织及小胆管明显增生,根据上述病变应诊断为(2002)
A.急性黄疸性普通型肝炎
B.重度慢性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亚急性重型肝炎
E.门脉性肝硬化
答案:D(2002)
(9~11题共用备选答案)(2004)
〖KG*2〗〖HTK〗A急性普通型肝炎
〖KG*2〗B慢性持续性肝炎
〖KG*2〗C慢性活动性肝炎
〖KG*2〗D急性重型肝炎
〖KG*2〗E亚急性重型肝炎〖HT〗
ZL9〖ZK(#)镜下见肝细胞广泛气球样变性、点状坏死,病变符合
ZL10镜下见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病变符合
ZL11镜下见既有肝细胞大片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病变符合〖ZK〗〗
答案:9。A 10。C 11。E(2004)
第三节 门脉性肝硬化
肝硬化足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该病由多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增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使肝小叶结构被改建,肝脏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根据其病因及形态特点可分为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寄生虫性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门脉性肝硬化。在我国,门脉性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
一、病理变化
前已述及,由于肝细胞反复坏死增生,致使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增生的纤维组织
将再生之肝细胞结节分割包绕,形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假小叶。假小叶的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假小叶周围胆管和纤维组织增
生,并有慢性炎细胞浸润。肉眼观,早、中期肝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稍硬。后期体积缩
小,重量减轻,可减至1000g以下。表面呈小结节状,最大结节直径不超过1.0cm。切面见小结节间为条索状纤维组织。结节因脂肪变或淤胆呈黄色或黄绿色。
1.肝硬化特征性病理表现是
A.肝细胞坏死 B.假小叶形成 C.炎细胞浸润
D.肝细胞浊肿变性 E.肝细胞脂肪变性
答案:B
ZL4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2000,2002)
A.肝细胞变性坏死
B.汇管区炎细胞浸润
C.纤维组织增生
D.假小叶形成
E.肝细胞再生
答案:D(2000,2002)
2.关于肝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ZK(〗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ZK)〗
B.〖ZK(〗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ZK)〗
C.门脉高压症可表现为出血倾向
D.肝功能不全可表现为脾肿大
E.肝硬化不发生癌变
答案:B
ZL6门脉性肝硬化典型的病理变化是
A.肝细胞变性坏死
B.结缔组织增生
C.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
D.肝内血管网改建
E.再生结节及假小叶形成
答案:E
相关知识: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主要为乙型、丙型或乙型加丁型重复感染。病毒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主要决定于肝细胞损害程度和纤维组织侵占有实质情况。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呈大结节病理形态,称坏死后肝硬化;慢性肝炎呈小结节病理形态,称门脉性肝硬化。
二、临床病理联系
(一)门脉高压 是由于门静脉、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受压,肝静脉和肝动脉之间形成吻合支的结果。门脉高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①胃肠道淤血、水肿,致患者食欲不振和消
化不良;②脾脏肿大可引起脾功能亢进;③腹水形成,表现为腹腔内出现大量草黄色的清亮
液体,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肝窦淤血,液体山肝窦壁流出,经肝被膜流人腹腔;肝细胞
合成清蛋白的能力下降致低蛋白血症;肝细胞激素灭能功能下降使血中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
的水平升高,引起水和钠离子潴留;④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的吻合支开放,形成侧支循环。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可引起呕血,腹壁浅静脉曲张出现海蛇头,痔静脉曲张出现便血。
经验:肿大一般功能亢进就会,脾脏肿大联系甲亢。
(二)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可造成:①激素灭能功能下降,表现为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和蜘蛛痣;②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是肝合成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减少;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减少也是造成出血倾向的原因之一;③肝细胞坏死造成胆汁淤积,出现肝细胞性
黄疽;④肝昏迷是肝功能极度衰竭的结果,主要原因是从肠道吸收的含氮物质不能在肝脏解
毒,引起氨中毒。
第四节 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
一、食管癌
食管癌由食管表面被覆粘膜鳞状上皮或腺体发生,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食管癌在华北和河南地区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60岁以上者更为多见。
食管癌以食管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
(一)进展期食管癌的内眼类型
1.溃疡型 癌组织形成溃疡,深达肌层,边缘不整齐。
2.蕈伞型 肿瘤为扁平肿块,呈蘑菇状突向食管腔内。
3.髓质型 癌组织在食管壁内弥漫浸润,使食管壁均匀增厚。
4.缩窄型 癌组织在食管壁内弥漫浸润,常累及食管壁全周,造成食管腔环形狭窄。
(二)组织学类型
1.鳞状细胞癌 此型食管癌最为多见,占90%左右,根据分化程度又可分为高、中、低三级。联系肺癌,只少了大细胞癌
2.腺癌 其发生大多与Barretts粘膜有关,只有极少数来自粘膜下腺体。
3.小细胞癌 极为少见,来自神经内分泌细胞。
食管癌多直接侵入周围器官,也可沿淋巴道和血行转移到淋巴结、肝脏和肺脏等器官。
二、胃癌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胃窦部,特别是小弯侧,占75%左右。胃体部则少见。临床上一般将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痛。
经验:消化道癌大都男性多于女性!
184胃癌最好发的部位是〖HTK〗2003
A幽门管
B胃窦大弯侧
C胃体大弯侧
D胃窦小弯侧
E贲门小弯侧〖HT〗
答案:D
(一)早期胃癌的特点 早期胃癌为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的胃癌。早期胃癌肉眼观可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而表浅型又呵分为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和表浅凹陷型。
组织学类型与进展期胃癌相同。早期胃癌经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
18.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的胃癌是〖HTK〗2001
A.原位癌
B.浸润型癌
C.早期癌
D.进展期癌
E.晚期癌
答案:C
(二)进展期胃癌的病理变化
1、眼观类型 进展期胃癌可分为息肉型、溃疡型和浸润型:①息肉型肿瘤呈息肉状突出胃腔;②溃疡型常呈盘状,周围隆起,中心坏死形成溃疡;③浸润型癌组织在胃壁内弥漫浸润,使胃壁弥漫增厚,又称皮革胃。
2、组织学类型 可分为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乳头状腺癌和未分化癌。
①管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可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占胃癌的绝大多数;②
粘液腺癌:表现为在粘液湖中可见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常伴有高分化管状腺廇或
乳头状腺癌结构;③印戒细胞瘤:由弥漫分布的印戒样癌细胞构成,癌细胞常弥漫浸润肠壁
全层;④乳头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心索间质较少;⑤未分化癌:细胞
较小,大小较一致,弥漫分布或排列成小条索,无腺管形成。
三、大肠癌
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大肠癌以直肠最多见,乙状结肠次之,两者占全部大肠癌的2/3以上。大肠腺瘤和溃璃性结肠炎为主要的大肠癌癌前病变。最靠下的部分,与粪便接触部分!
(一)大肠癌的病理变化
1、眼观类型 大肠癌可分为息肉型、溃疡型、胶样型和浸润型:①息肉型:肿瘤呈息肉状突向肠腔;②溃疡型:常呈盘状,周围隆起,中心坏死形成溃疡;③胶样型;外观和切面呈半透明状,组织学上多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④浸润型:癌组织在肠壁内弥漫浸润,常累及肠壁全周,造成肠腔狭窄。
2、组织学类型
程度,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
(二)大肠癌的分期 目前多采用Dukes分期,分为A、D、C三期。A期是指尚未穿透
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手术可以治愈;B期大肠癌足指已经穿透肌层扩展到肠周围
组织,但仍无淋巴结转移,5年存活率约为70%;C期大肠癌是指已经发生厂淋巴结转移5年存活率约为30%。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简称肝癌。肝癌在我国
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在中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一、肝癌的肉眼分型
(一)巨块型 为肝内单一巨大肿块,可达儿头大,中心部常有出血坏死,主要瘤体周围常有卫星结节。
(二)多结节型 瘤结节多个散在,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
(三)弥漫型 瘤组织在肝内弥漫分布,结节不明显,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
二、肝癌的组织学类型
(一)肝细胞性肝癌 癌细胞具有肝细胞的分化特点,高分化者似正常肝细胞,低分化者异型性明显,可见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癌细胞排列成实性条索状,亦可呈腺样结构,若癌组织中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分割称为硬化性肝细胞性肝癌。癌组织中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且呈分层状者,称为纤维板层性肝细胞性肝癌。
(二)胆管上皮癌 较少见,具有胆管上皮细胞的分化特点,可呈腺癌或实性癌图象。较少合并肝硬化,有时继发于华支睾吸虫病。胆管上皮痛在形态上有时与肝转移性腺癌甚难区别,需结合临床有无消化道等原发灶而确定。
(三)混合性肝癌 具有肝细胞性肝癌和胆管上皮癌两种结构。
第六节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又称非特异性肠炎或特发性(idiopathic)肠炎。病因不明,多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病变无特异性,主要有Cor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一)Crohn病
Crohn病(Crohn’s disease) 克罗恩病,又称局限性肠炎或节段性肠炎(regional enteritis)。是一种原因不明、主要累及回肠末端、可以侵犯全消化道并伴有免疫异常的全身性疾病。以青、壮年多见。临床有腹痛、腹泻、腹部肿块、肠穿孔、肠瘘形成和肠梗阻等相关症状,伴发热和营养障碍等肠外症状。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病因及发病机制
推测为免疫异常、遗传和感染诸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患者血中可测到抗结肠抗体,病变部位常有免疫复合物和补体C3的沉积。部分患者可检测到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异常活化伴细胞因子如IL-1,2,6,8和r干扰素及TNFα的合成增多,故认为该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单卵性双胎较双卵性双胎发病率显著增多、患者HLA-DR1和HLA-DQW5表达占优势均提示发病与遗传相关,但不排除相同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发病的影响。副结核分支杆菌、病毒及衣原体的感染与该病的关系曾受到关注。
病理变化
好发部位为
本型肝炎的病理特点是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坏死面积约占50%)同时出现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由于坏死区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和胶原纤维化,致使再生的肝细胞失去原有依托呈不
规则结节状。小叶内外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节间小胆骨增生,常见胆汁淤积形成胆栓。肉
眼观,肝脏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故又称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病程长者可出
现坏死后性肝硬化之改变。坏死和再生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ZL3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特点是(2000)
A.广泛变性及点状坏死
B.嗜酸性变和形成嗜酸性小体
C.碎片状坏死
D.桥接坏死
E.广泛坏死
答案:E(2000)
4.肝体积明显缩小,外观黄绿色,表面呈结节状,光镜下见肝细胞大片坏死,同时可见肝细胞再生结节,明显淤胆,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节间纤维组织及小胆管明显增生,根据上述病变应诊断为(2002)
A.急性黄疸性普通型肝炎
B.重度慢性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亚急性重型肝炎
E.门脉性肝硬化
答案:D(2002)
(9~11题共用备选答案)(2004)
〖KG*2〗〖HTK〗A急性普通型肝炎
〖KG*2〗B慢性持续性肝炎
〖KG*2〗C慢性活动性肝炎
〖KG*2〗D急性重型肝炎
〖KG*2〗E亚急性重型肝炎〖HT〗
ZL9〖ZK(#)镜下见肝细胞广泛气球样变性、点状坏死,病变符合
ZL10镜下见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病变符合
ZL11镜下见既有肝细胞大片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病变符合〖ZK〗〗
答案:9。A 10。C 11。E(2004)
第三节 门脉性肝硬化
肝硬化足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该病由多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增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使肝小叶结构被改建,肝脏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根据其病因及形态特点可分为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寄生虫性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门脉性肝硬化。在我国,门脉性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
一、病理变化
前已述及,由于肝细胞反复坏死增生,致使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增生的纤维组织
将再生之肝细胞结节分割包绕,形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假小叶。假小叶的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假小叶周围胆管和纤维组织增
生,并有慢性炎细胞浸润。肉眼观,早、中期肝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稍硬。后期体积缩
小,重量减轻,可减至1000g以下。表面呈小结节状,最大结节直径不超过1.0cm。切面见小结节间为条索状纤维组织。结节因脂肪变或淤胆呈黄色或黄绿色。
1.肝硬化特征性病理表现是
A.肝细胞坏死 B.假小叶形成 C.炎细胞浸润
D.肝细胞浊肿变性 E.肝细胞脂肪变性
答案:B
ZL4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2000,2002)
A.肝细胞变性坏死
B.汇管区炎细胞浸润
C.纤维组织增生
D.假小叶形成
E.肝细胞再生
答案:D(2000,2002)
2.关于肝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ZK(〗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ZK)〗
B.〖ZK(〗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ZK)〗
C.门脉高压症可表现为出血倾向
D.肝功能不全可表现为脾肿大
E.肝硬化不发生癌变
答案:B
ZL6门脉性肝硬化典型的病理变化是
A.肝细胞变性坏死
B.结缔组织增生
C.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
D.肝内血管网改建
E.再生结节及假小叶形成
答案:E
相关知识: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主要为乙型、丙型或乙型加丁型重复感染。病毒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主要决定于肝细胞损害程度和纤维组织侵占有实质情况。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呈大结节病理形态,称坏死后肝硬化;慢性肝炎呈小结节病理形态,称门脉性肝硬化。
二、临床病理联系
(一)门脉高压 是由于门静脉、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受压,肝静脉和肝动脉之间形成吻合支的结果。门脉高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①胃肠道淤血、水肿,致患者食欲不振和消
化不良;②脾脏肿大可引起脾功能亢进;③腹水形成,表现为腹腔内出现大量草黄色的清亮
液体,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肝窦淤血,液体山肝窦壁流出,经肝被膜流人腹腔;肝细胞
合成清蛋白的能力下降致低蛋白血症;肝细胞激素灭能功能下降使血中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
的水平升高,引起水和钠离子潴留;④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的吻合支开放,形成侧支循环。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可引起呕血,腹壁浅静脉曲张出现海蛇头,痔静脉曲张出现便血。
经验:肿大一般功能亢进就会,脾脏肿大联系甲亢。
(二)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可造成:①激素灭能功能下降,表现为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和蜘蛛痣;②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是肝合成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减少;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减少也是造成出血倾向的原因之一;③肝细胞坏死造成胆汁淤积,出现肝细胞性
黄疽;④肝昏迷是肝功能极度衰竭的结果,主要原因是从肠道吸收的含氮物质不能在肝脏解
毒,引起氨中毒。
第四节 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
一、食管癌
食管癌由食管表面被覆粘膜鳞状上皮或腺体发生,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食管癌在华北和河南地区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60岁以上者更为多见。
食管癌以食管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
(一)进展期食管癌的内眼类型
1.溃疡型 癌组织形成溃疡,深达肌层,边缘不整齐。
2.蕈伞型 肿瘤为扁平肿块,呈蘑菇状突向食管腔内。
3.髓质型 癌组织在食管壁内弥漫浸润,使食管壁均匀增厚。
4.缩窄型 癌组织在食管壁内弥漫浸润,常累及食管壁全周,造成食管腔环形狭窄。
(二)组织学类型
1.鳞状细胞癌 此型食管癌最为多见,占90%左右,根据分化程度又可分为高、中、低三级。联系肺癌,只少了大细胞癌
2.腺癌 其发生大多与Barretts粘膜有关,只有极少数来自粘膜下腺体。
3.小细胞癌 极为少见,来自神经内分泌细胞。
食管癌多直接侵入周围器官,也可沿淋巴道和血行转移到淋巴结、肝脏和肺脏等器官。
二、胃癌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胃窦部,特别是小弯侧,占75%左右。胃体部则少见。临床上一般将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痛。
经验:消化道癌大都男性多于女性!
184胃癌最好发的部位是〖HTK〗2003
A幽门管
B胃窦大弯侧
C胃体大弯侧
D胃窦小弯侧
E贲门小弯侧〖HT〗
答案:D
(一)早期胃癌的特点 早期胃癌为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的胃癌。早期胃癌肉眼观可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而表浅型又呵分为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和表浅凹陷型。
组织学类型与进展期胃癌相同。早期胃癌经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
18.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的胃癌是〖HTK〗2001
A.原位癌
B.浸润型癌
C.早期癌
D.进展期癌
E.晚期癌
答案:C
(二)进展期胃癌的病理变化
1、眼观类型 进展期胃癌可分为息肉型、溃疡型和浸润型:①息肉型肿瘤呈息肉状突出胃腔;②溃疡型常呈盘状,周围隆起,中心坏死形成溃疡;③浸润型癌组织在胃壁内弥漫浸润,使胃壁弥漫增厚,又称皮革胃。
2、组织学类型 可分为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乳头状腺癌和未分化癌。
①管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可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占胃癌的绝大多数;②
粘液腺癌:表现为在粘液湖中可见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常伴有高分化管状腺廇或
乳头状腺癌结构;③印戒细胞瘤:由弥漫分布的印戒样癌细胞构成,癌细胞常弥漫浸润肠壁
全层;④乳头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心索间质较少;⑤未分化癌:细胞
较小,大小较一致,弥漫分布或排列成小条索,无腺管形成。
三、大肠癌
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大肠癌以直肠最多见,乙状结肠次之,两者占全部大肠癌的2/3以上。大肠腺瘤和溃璃性结肠炎为主要的大肠癌癌前病变。最靠下的部分,与粪便接触部分!
(一)大肠癌的病理变化
1、眼观类型 大肠癌可分为息肉型、溃疡型、胶样型和浸润型:①息肉型:肿瘤呈息肉状突向肠腔;②溃疡型:常呈盘状,周围隆起,中心坏死形成溃疡;③胶样型;外观和切面呈半透明状,组织学上多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④浸润型:癌组织在肠壁内弥漫浸润,常累及肠壁全周,造成肠腔狭窄。
2、组织学类型
程度,亦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
(二)大肠癌的分期 目前多采用Dukes分期,分为A、D、C三期。A期是指尚未穿透
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手术可以治愈;B期大肠癌足指已经穿透肌层扩展到肠周围
组织,但仍无淋巴结转移,5年存活率约为70%;C期大肠癌是指已经发生厂淋巴结转移5年存活率约为30%。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简称肝癌。肝癌在我国
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在中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一、肝癌的肉眼分型
(一)巨块型 为肝内单一巨大肿块,可达儿头大,中心部常有出血坏死,主要瘤体周围常有卫星结节。
(二)多结节型 瘤结节多个散在,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
(三)弥漫型 瘤组织在肝内弥漫分布,结节不明显,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
二、肝癌的组织学类型
(一)肝细胞性肝癌 癌细胞具有肝细胞的分化特点,高分化者似正常肝细胞,低分化者异型性明显,可见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癌细胞排列成实性条索状,亦可呈腺样结构,若癌组织中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分割称为硬化性肝细胞性肝癌。癌组织中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且呈分层状者,称为纤维板层性肝细胞性肝癌。
(二)胆管上皮癌 较少见,具有胆管上皮细胞的分化特点,可呈腺癌或实性癌图象。较少合并肝硬化,有时继发于华支睾吸虫病。胆管上皮痛在形态上有时与肝转移性腺癌甚难区别,需结合临床有无消化道等原发灶而确定。
(三)混合性肝癌 具有肝细胞性肝癌和胆管上皮癌两种结构。
第六节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又称非特异性肠炎或特发性(idiopathic)肠炎。病因不明,多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病变无特异性,主要有Cor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一)Crohn病
Crohn病(Crohn’s disease) 克罗恩病,又称局限性肠炎或节段性肠炎(regional enteritis)。是一种原因不明、主要累及回肠末端、可以侵犯全消化道并伴有免疫异常的全身性疾病。以青、壮年多见。临床有腹痛、腹泻、腹部肿块、肠穿孔、肠瘘形成和肠梗阻等相关症状,伴发热和营养障碍等肠外症状。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病因及发病机制
推测为免疫异常、遗传和感染诸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患者血中可测到抗结肠抗体,病变部位常有免疫复合物和补体C3的沉积。部分患者可检测到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异常活化伴细胞因子如IL-1,2,6,8和r干扰素及TNFα的合成增多,故认为该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单卵性双胎较双卵性双胎发病率显著增多、患者HLA-DR1和HLA-DQW5表达占优势均提示发病与遗传相关,但不排除相同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发病的影响。副结核分支杆菌、病毒及衣原体的感染与该病的关系曾受到关注。
病理变化
好发部位为
相关热词搜索:执业医师 考试 历年真题 病理学 消化系统疾病
上一篇: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
下一篇: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2)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