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2013-01-15 19:28:41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第七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考情分析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胃溃疡占70%,十二指肠溃疡占25%,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者称复合性溃疡,占5%。
一、病理变化
肉眼观,溃疡通常为一个,多位于小弯侧,边缘整齐,常深达肌层。直径多在2.5cm以内。
光镜下的溃疡组织由粘膜侧到浆膜面依次为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
层结构。渗出层由白细胞和纤维素构成,其下为纤维素样坏死层。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
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排列与溃疡面垂直。瘢痕组织与溃疡面平行,常发生玻璃样变。溃疡
底部常可见增生性动脉内膜炎或伴有血栓及血栓机化。溃疡处肌层大多消失,溃疡周围粘膜上皮可见增生性改变。
154胃溃疡最常见的位置是〖HTK〗2003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大弯及胃底
D胃小弯近贲门处
E胃窦小弯侧〖HT〗
答案:E
3.胃溃疡底部常见动脉内血栓机化,该处血栓形成的最主要机制是〖ZK〗〗〖HTK〗(2002)
A.溃疡组织释出多量组织凝血酶原
B.溃疡处动脉内膜炎致内膜粗糙
C.溃疡处动脉血流缓慢
D.溃疡处纤维化使动脉内血流不规则
E.胃液促进凝血过程〖ZK〗〗〖HT〗
答案:B (2002)
相关知识:虽然溃疡和糜烂在病理学上都表示粘膜缺损的情况,但是两者有程度上的不同。糜烂是一个局限性粘膜缺损,也就是说粘膜缺损的程度较轻,它不穿透粘膜肌层,愈合后也不会遗留下任何痕迹;而溃疡所形成的粘膜缺损则穿透了整个粘膜层,甚至穿人或穿通更深层次的胃、肠壁,愈合后必然会遗留下瘢痕。
ZL13上皮组织较浅的局限性组织缺损称为(2003)
A.糜烂
B.溃疡
C空洞
D.窦道
E瘘管
答案:A (2003)
ZL5下列哪项最符合胃溃疡病的病理变化(2002)
A.部位多在胃小弯近贲门处
B.直径多在2 cm以上
C.边缘隆起不整齐
D.底部凹凸不平
E.周围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二、并发症
(一)幽门梗阻 约发生于3%的患者,是长期慢性溃疡所形成的大量瘢痕致使幽门狭窄。
(二)穿孔 约发生于5%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病较胃溃疡病更易发生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前壁溃疡。溃疡病穿孔可引起腹膜炎。 十二指肠比胃薄多了!
(三)出血 溃疡底较大血管被腐蚀则引起大出血。发生于10%-15%的患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呕吐咖啡样物或排黑便。
(四)癌变 主要见于长期胃溃疡病的患者。癌变率仅1%或1%以下。癌变之溃疡体积增大,边缘隆起而不整齐,溃疡底污秽常有较多坏死组织。
长的就不像好东西!公理——医学上总是以貌取物,人也是以貌取人的!
9.慢性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HTK〗(2001)
A.穿孔
B.出血
C.幽门狭窄
D.癌变
E.肠上皮化生
答案:B(2001)
病理学;2006-2-029.胃溃疡最少见的并发症是A
A.癌变
B.呕血
C.幽门梗阻
D.穿孔
E.黑便、
最少见, 胃:1% ;十二指肠:一般不癌变。在几个选项中,作为患者,就癌变最不容易发现。
ZL2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症状是(2000)
A.进食后呕吐
B.疼痛与进食脂肪有关
C.进食后疼痛可缓解
D.左上腹钝痛
E.右上腹痉挛性疼痛
答案:C (2000)
十二指肠溃疡多有饥饿痛及夜间痛,进食缓解。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由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和戊型肝炎由肠道传
染,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由非肠道途径传染;甲型、乙型、戊型和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分别为15~50、60—180天、2-9周和7—8周。
一、基本病理变化
(一)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肝细胞水变性是广泛且常见的病变,表现为肝细胞肿大,胞质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胞质疏松化。水变性进—步发展,肝细胞肿大呈球状,胞质几乎完全透明,称为气球样变。 气球样变不是气,而是水变性。
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小体形成多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肝细胞嗜酸性变表现为肝细胞胞质水分脱失而浓缩,嗜酸性增强,胞质颗粒性消失。若进一步发展则细胞核消失,变为均匀红染的圆球状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其本质是单个细胞坏死,属细胞凋亡。
医学常识——酸一般和红有关。
点状坏死表现为几个肝细胞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溶解坏死最多见,常由高度气球样变发展而来。
炎症吗,变性和坏死之后肯定是渗出。
(二)炎细胞渗出 汇管区和肝小叶内可见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有时可见少量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三)增生性反应 肝炎时KuPffer细胞、成纤维细胞反应性增生,以及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和肝细胞再生。
(10~12题共用备选答案) (2003)
A.细胞水肿
B.脂质沉积
C.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D.血管壁玻璃样变
E.细胞内玻璃样变
10.肝细胞气球样变
答案:A(2003)
11.肝细胞胞浆内嗜酸性小体
答案:E(2003)
12.瘢痕组织
答案: C(2003)
三、临床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
目前国内将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三大类: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病变以肝细胞变性为主,其中以肝细胞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小体形成为主。坏死病变较轻,表现为肝小叶内散在的点状坏死,黄疸型急性普通型肝炎坏死灶稍多、稍重,可见毛细胆管腔内胆栓形成。
ZL7急性病毒性肝炎(普通型)的病变特点是肝细胞(2005)
A广泛坏死,变性轻微
B广泛变性,坏死轻微
C广泛再生,变性较轻
D广泛坏死,再生较轻
E变性、坏死、再生均广泛
答案:B(2005)
记住一句话:急性普通型肝炎变性为主——广泛变性,坏死轻微。
(一) 慢性普通型肝炎 过去一直将慢性肝炎划分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慢性迁徙性肝炎两种类型,现在认为二者可随病毒的复制状态和机体免疫反应状态的变化而互相转化,故1995年我国提出了根据病理变化的程度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度三类:
1、轻度慢性肝炎 有点灶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明显,可见中度碎片状坏死及特征性的桥接坏死。肝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严重且广泛,有重度的碎片状坏死及大范围桥接坏死,坏死区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小叶周边及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并可形成纤维条索状连接,分隔肝小叶结构,晚期出现小叶结构紊乱,形成假小叶。
8.病毒性肝炎中见明显碎片状坏死和桥接坏死的是 (2001)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持续性肝炎
D.慢性活动性肝炎
E.急性重型肝炎
答案:D(2001)
ZL病理学;2006-1-053.急性普通型肝炎镜下肝细胞坏死的主要形式是
A.亚大块坏死
B.点状坏死
C.碎片状坏死
D.大块坏死
E.轿接坏死
7.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其坏死病变主要为(2004)
A.点状坏死 B.桥接坏死 C.碎片状坏死
D.大片坏死 E.灶性坏死
答案:A(2004)
5.一肝炎患者作肝穿刺活检,镜下见肝细胞点状坏死,汇管区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上述病变符合(2003)
A.急性普通型肝炎
B.轻度慢性肝炎
C.中度慢性肝炎
D.重度慢性肝炎
E.早期肝硬化
答案:B(2003)
肝小叶结构完整——一句话就判断!得分。
病理学;2006-2-025.桥接坏死主要见于D
A.急性普通型肝炎
B. 慢性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中、重度慢性肝炎
E.亚急性重型肝炎
解析:急性普通型肝炎发生广泛的肝细胞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最为普遍。坏死轻微,肝小叶内可有散在的点状坏死。嗜酸性小体少见。
一再强调答题技巧:诊断急性普遍型肝炎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肝细胞病变是肝细胞的广泛变性。碎片状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桥接坏死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49肝体积明显缩小,外观黄绿色,表面呈结节状,光镜下见肝细胞大片坏死,同时可见肝细胞再生结节,明显淤胆,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节间纤维组织及小胆管明显增生,根据上述病变应诊断为 2002
A急性黄疸性普通型肝炎
B重度慢性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亚急性重型肝炎
E门脉性肝硬化
答案:D
ZL1慢性持续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镜下病变的最主要区别是
A.肝细胞坏死的程度、部位和类型
B.炎细胞浸润的程度
C.浸润的炎细胞种类
D.有无纤维组织增生
E.有无肝细胞再生
答案:有A D
相关知识:
慢性持续性肝炎(chronic persistent hepatitis,CPH):临床症状常较轻或仅有肝功能异常。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较急性时减轻,Kupffer细胞增生活跃,汇管区或小叶内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有时汇管区可因有少量结缔组织增生而变宽。肝小叶轮子廓清楚,小叶界板无破坏。肉眼观,肝体积增大,但表面平滑。此型肝炎一般发展缓慢,经过较好,大多数可以恢复,少数可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chuonic active hepatitis,CAH):此型肝炎病变较重,肝功能持续异常。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更为广泛而严重。肝细胞坏死呈灶状或条带状,并具有以下二种特征。①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受到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称为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图10-37);②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肝细胞坏死带,称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坏死区可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小叶周边部坏死区纤维组织增生呈星芒状向小叶内伸展,并与小叶内肝细胞坏死处网状纤维支架塌陷而胶原化的纤维条索相连接,形成纤维间隔而分割小叶结构。肉眼观,在肿大的肝表面,上述纤维化明显区呈不平滑颗粒状,质地较硬。此型常见于乙、丙型肝炎,除肝外,患者还有脾肿大等全身改变,如不及时治愈大都转入肝硬变。
(三)重型肝炎 本型病情严重,根据起病急缓及病变程度,可分为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两种。
1.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病变发展迅猛,病死率高,故又称暴发型或电击型肝炎。病理变化表现为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坏死自小叶叶央开始,向四周扩展,呈弥漫性片状(坏死面积约占2/3)。肝窦内及汇管区有多量淋巴细胞及吞噬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现象不明显,肉眼观,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甚,重量减至600—800g,质地柔软,包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褐红色,故又称急性黄色(或红色)肝萎缩。本型肝炎大多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如能渡过急性期,部分病例可发展为亚急件重型肝炎。
赠给你们八个字:急猛高广,肝衰死亡
2.
考情分析
2004 | 2005 | 2006 | 合计 | |
ZY | 1+3(肝炎) | 2 | 6 | |
ZL | 1 | 1 | 2 |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胃溃疡占70%,十二指肠溃疡占25%,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者称复合性溃疡,占5%。
一、病理变化
肉眼观,溃疡通常为一个,多位于小弯侧,边缘整齐,常深达肌层。直径多在2.5cm以内。
光镜下的溃疡组织由粘膜侧到浆膜面依次为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
层结构。渗出层由白细胞和纤维素构成,其下为纤维素样坏死层。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
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排列与溃疡面垂直。瘢痕组织与溃疡面平行,常发生玻璃样变。溃疡
底部常可见增生性动脉内膜炎或伴有血栓及血栓机化。溃疡处肌层大多消失,溃疡周围粘膜上皮可见增生性改变。
154胃溃疡最常见的位置是〖HTK〗2003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大弯及胃底
D胃小弯近贲门处
E胃窦小弯侧〖HT〗
答案:E
3.胃溃疡底部常见动脉内血栓机化,该处血栓形成的最主要机制是〖ZK〗〗〖HTK〗(2002)
A.溃疡组织释出多量组织凝血酶原
B.溃疡处动脉内膜炎致内膜粗糙
C.溃疡处动脉血流缓慢
D.溃疡处纤维化使动脉内血流不规则
E.胃液促进凝血过程〖ZK〗〗〖HT〗
答案:B (2002)
相关知识:虽然溃疡和糜烂在病理学上都表示粘膜缺损的情况,但是两者有程度上的不同。糜烂是一个局限性粘膜缺损,也就是说粘膜缺损的程度较轻,它不穿透粘膜肌层,愈合后也不会遗留下任何痕迹;而溃疡所形成的粘膜缺损则穿透了整个粘膜层,甚至穿人或穿通更深层次的胃、肠壁,愈合后必然会遗留下瘢痕。
ZL13上皮组织较浅的局限性组织缺损称为(2003)
A.糜烂
B.溃疡
C空洞
D.窦道
E瘘管
答案:A (2003)
ZL5下列哪项最符合胃溃疡病的病理变化(2002)
A.部位多在胃小弯近贲门处
B.直径多在2 cm以上
C.边缘隆起不整齐
D.底部凹凸不平
E.周围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二、并发症
(一)幽门梗阻 约发生于3%的患者,是长期慢性溃疡所形成的大量瘢痕致使幽门狭窄。
(二)穿孔 约发生于5%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病较胃溃疡病更易发生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前壁溃疡。溃疡病穿孔可引起腹膜炎。 十二指肠比胃薄多了!
(三)出血 溃疡底较大血管被腐蚀则引起大出血。发生于10%-15%的患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呕吐咖啡样物或排黑便。
(四)癌变 主要见于长期胃溃疡病的患者。癌变率仅1%或1%以下。癌变之溃疡体积增大,边缘隆起而不整齐,溃疡底污秽常有较多坏死组织。
长的就不像好东西!公理——医学上总是以貌取物,人也是以貌取人的!
9.慢性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HTK〗(2001)
A.穿孔
B.出血
C.幽门狭窄
D.癌变
E.肠上皮化生
答案:B(2001)
病理学;2006-2-029.胃溃疡最少见的并发症是A
A.癌变
B.呕血
C.幽门梗阻
D.穿孔
E.黑便、
最少见, 胃:1% ;十二指肠:一般不癌变。在几个选项中,作为患者,就癌变最不容易发现。
ZL2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症状是(2000)
A.进食后呕吐
B.疼痛与进食脂肪有关
C.进食后疼痛可缓解
D.左上腹钝痛
E.右上腹痉挛性疼痛
答案:C (2000)
十二指肠溃疡多有饥饿痛及夜间痛,进食缓解。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由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和戊型肝炎由肠道传
染,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由非肠道途径传染;甲型、乙型、戊型和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分别为15~50、60—180天、2-9周和7—8周。
一、基本病理变化
(一)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肝细胞水变性是广泛且常见的病变,表现为肝细胞肿大,胞质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胞质疏松化。水变性进—步发展,肝细胞肿大呈球状,胞质几乎完全透明,称为气球样变。 气球样变不是气,而是水变性。
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小体形成多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肝细胞嗜酸性变表现为肝细胞胞质水分脱失而浓缩,嗜酸性增强,胞质颗粒性消失。若进一步发展则细胞核消失,变为均匀红染的圆球状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其本质是单个细胞坏死,属细胞凋亡。
医学常识——酸一般和红有关。
点状坏死表现为几个肝细胞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溶解坏死最多见,常由高度气球样变发展而来。
炎症吗,变性和坏死之后肯定是渗出。
(二)炎细胞渗出 汇管区和肝小叶内可见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有时可见少量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三)增生性反应 肝炎时KuPffer细胞、成纤维细胞反应性增生,以及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和肝细胞再生。
(10~12题共用备选答案) (2003)
A.细胞水肿
B.脂质沉积
C.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D.血管壁玻璃样变
E.细胞内玻璃样变
10.肝细胞气球样变
答案:A(2003)
11.肝细胞胞浆内嗜酸性小体
答案:E(2003)
12.瘢痕组织
答案: C(2003)
三、临床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
目前国内将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三大类: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病变以肝细胞变性为主,其中以肝细胞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小体形成为主。坏死病变较轻,表现为肝小叶内散在的点状坏死,黄疸型急性普通型肝炎坏死灶稍多、稍重,可见毛细胆管腔内胆栓形成。
ZL7急性病毒性肝炎(普通型)的病变特点是肝细胞(2005)
A广泛坏死,变性轻微
B广泛变性,坏死轻微
C广泛再生,变性较轻
D广泛坏死,再生较轻
E变性、坏死、再生均广泛
答案:B(2005)
记住一句话:急性普通型肝炎变性为主——广泛变性,坏死轻微。
(一) 慢性普通型肝炎 过去一直将慢性肝炎划分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慢性迁徙性肝炎两种类型,现在认为二者可随病毒的复制状态和机体免疫反应状态的变化而互相转化,故1995年我国提出了根据病理变化的程度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度三类:
1、轻度慢性肝炎 有点灶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明显,可见中度碎片状坏死及特征性的桥接坏死。肝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严重且广泛,有重度的碎片状坏死及大范围桥接坏死,坏死区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小叶周边及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并可形成纤维条索状连接,分隔肝小叶结构,晚期出现小叶结构紊乱,形成假小叶。
8.病毒性肝炎中见明显碎片状坏死和桥接坏死的是 (2001)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持续性肝炎
D.慢性活动性肝炎
E.急性重型肝炎
答案:D(2001)
ZL病理学;2006-1-053.急性普通型肝炎镜下肝细胞坏死的主要形式是
A.亚大块坏死
B.点状坏死
C.碎片状坏死
D.大块坏死
E.轿接坏死
7.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其坏死病变主要为(2004)
A.点状坏死 B.桥接坏死 C.碎片状坏死
D.大片坏死 E.灶性坏死
答案:A(2004)
5.一肝炎患者作肝穿刺活检,镜下见肝细胞点状坏死,汇管区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上述病变符合(2003)
A.急性普通型肝炎
B.轻度慢性肝炎
C.中度慢性肝炎
D.重度慢性肝炎
E.早期肝硬化
答案:B(2003)
肝小叶结构完整——一句话就判断!得分。
病理学;2006-2-025.桥接坏死主要见于D
A.急性普通型肝炎
B. 慢性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中、重度慢性肝炎
E.亚急性重型肝炎
解析:急性普通型肝炎发生广泛的肝细胞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最为普遍。坏死轻微,肝小叶内可有散在的点状坏死。嗜酸性小体少见。
一再强调答题技巧:诊断急性普遍型肝炎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肝细胞病变是肝细胞的广泛变性。碎片状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桥接坏死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49肝体积明显缩小,外观黄绿色,表面呈结节状,光镜下见肝细胞大片坏死,同时可见肝细胞再生结节,明显淤胆,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节间纤维组织及小胆管明显增生,根据上述病变应诊断为 2002
A急性黄疸性普通型肝炎
B重度慢性肝炎
C急性重型肝炎
D亚急性重型肝炎
E门脉性肝硬化
答案:D
ZL1慢性持续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镜下病变的最主要区别是
A.肝细胞坏死的程度、部位和类型
B.炎细胞浸润的程度
C.浸润的炎细胞种类
D.有无纤维组织增生
E.有无肝细胞再生
答案:有A D
相关知识:
慢性持续性肝炎(chronic persistent hepatitis,CPH):临床症状常较轻或仅有肝功能异常。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较急性时减轻,Kupffer细胞增生活跃,汇管区或小叶内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有时汇管区可因有少量结缔组织增生而变宽。肝小叶轮子廓清楚,小叶界板无破坏。肉眼观,肝体积增大,但表面平滑。此型肝炎一般发展缓慢,经过较好,大多数可以恢复,少数可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chuonic active hepatitis,CAH):此型肝炎病变较重,肝功能持续异常。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更为广泛而严重。肝细胞坏死呈灶状或条带状,并具有以下二种特征。①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受到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称为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图10-37);②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肝细胞坏死带,称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坏死区可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小叶周边部坏死区纤维组织增生呈星芒状向小叶内伸展,并与小叶内肝细胞坏死处网状纤维支架塌陷而胶原化的纤维条索相连接,形成纤维间隔而分割小叶结构。肉眼观,在肿大的肝表面,上述纤维化明显区呈不平滑颗粒状,质地较硬。此型常见于乙、丙型肝炎,除肝外,患者还有脾肿大等全身改变,如不及时治愈大都转入肝硬变。
(三)重型肝炎 本型病情严重,根据起病急缓及病变程度,可分为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两种。
1.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病变发展迅猛,病死率高,故又称暴发型或电击型肝炎。病理变化表现为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坏死自小叶叶央开始,向四周扩展,呈弥漫性片状(坏死面积约占2/3)。肝窦内及汇管区有多量淋巴细胞及吞噬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现象不明显,肉眼观,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甚,重量减至600—800g,质地柔软,包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褐红色,故又称急性黄色(或红色)肝萎缩。本型肝炎大多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如能渡过急性期,部分病例可发展为亚急件重型肝炎。
赠给你们八个字:急猛高广,肝衰死亡
2.
相关热词搜索:执业医师 考试 历年真题 病理学 消化系统疾病
上一篇: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
下一篇: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2)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