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病理学)炎症
2013-01-13 19:50:59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第三单元 炎症
考情分析
第一节 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
1、炎症的定义: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一种防御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20关于炎症,正确的是〖HTK〗2004
A炎症反应均对机体有利
B任何机体均可发生炎症
C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
D损伤必然导致炎症
E炎症是活体组织的损伤反应〖HT〗
答案:C
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1)局部反应:(血管)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全身反应: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升高。
3、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防御作用和损伤作用共存。
二、炎症的原因:
1、物理性因子
2、化学性因子
3、生物性因子:最常见
4、坏死组织
5、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alteration)、渗出(exudation)和增生(proliferation)。
ZL4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2000,2005)
A.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
B.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C.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D.病变组织变质、渗出、增生
E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和炎区白细胞浸润
答案:D(2000,2005)
ZL15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
B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C病变组织变质、渗出、增生
D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E〖ZK()周围血液中自细胞增多和炎区白细胞浸润〖ZK〗〗
答案:C
(一)(外)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局部形态学变化:
实质细胞: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细胞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间质细胞: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
2、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
血液循环障碍:加重炎症过程,加重组织细胞损伤
炎症反应产物
ZL病理学;2006-1-049.炎症的变质是指局部实质细胞发生
A.萎缩和变性
B.萎缩和坏死
C.变性和坏死
D.增生和变性
E.增生和坏死
(二)(内)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1、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停滞
2、血管通透性增加
(1)内皮细胞收缩
(2)内皮细胞损伤
(3)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
3、渗出液的作用:
局部炎症性水肿有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渗出物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纤维蛋白交织成网,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炎症后期,纤维网架可成为修复支架,并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局部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渗出液过多有压迫和阻塞作用,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如吸收不良可发生机化。
4、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1)白细胞边集
(2)白细胞粘着
(3)白细胞游出和化学趋化作用
(4)白细胞的局部作用:吞噬作用,免疫作用,组织损伤作用。
5、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炎性介质:介导炎症发生、发展的内源性化学因子
(1)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血管活性胺(组胺和5-羟色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血栓素)、白细胞产物(氧自由基、溶酶体酶)、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NO及神经肽。
(2)体液中的炎症介质: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纤溶系统。
三、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如鼻粘膜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意义:防御、修复。
第三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一、炎症的经过
1、急性炎症的特点: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表现为发热、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加。
(1)血流动力学改变: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停滞
(2)血管通透性增加
(3)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边集、黏附、游出;趋化作用和趋化因子;局部作用
渗出的白细胞的种类和影响因素:
病理学;2006-2-021.炎性充血主要是指C
A.动脉扩张,局部组织含血量增多
B.静脉回流障碍,组织含血量增多
C. 炎区微循环内血量增多
D.炎区小血管破裂
E.炎区组织间隙中血量增多
血管反应首先表现为炎性充血(inflammatory hyperemia),是指微循环中血管舒缩和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的变化。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按上述顺序发生。
2.急性炎症时组织变红的主要原因是
A.组织间隙水肿
B.炎症灶内炎细胞浸润
C.炎症灶内血栓形成
D.肉芽组织增生
E.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答案:E
只要炎症中见到红,第一反应就是血管
ZL2急性炎症过程中,下列的哪种变化最先发生
A.静脉性充血
B.动脉性充血
C细动脉痉挛
D.白细胞附壁
E液体渗出
答案:C
解析:急性炎症血流动力学改变,最早为细动脉短暂收缩。
a 时相
急性炎症的早期(6-24小时):中性粒细胞
24-48小时:单核细胞浸润
原因:(1)寿命;(2)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3)致炎因子
b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中性粒细胞2-4天
c 病毒感染:淋巴细胞
d 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
趋化作用: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
a 趋化因子:具有特异性,并可激活白细胞的炎性介质
外源性:细菌产物
内源性:补体成分 C5a;白细胞三烯:LTB4;细胞因子:IL-8,TNF
b 白细胞表面有趋化因子的特异受体
ZL12急性炎症早期局部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2003)
A.嗜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2003)
10.寄生虫感染时,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 2004
A.嗜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浆细胞
答案:D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有一定的吞噬能力,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炎症。
ZL1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中,病灶中主要的炎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浆细胞
答案:C 解析:细菌感染时,化脓性炎多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病理学;2006-2-022.炎症细胞自血管内游出,在组织内做定向运动的现象称D
A.炎性浸润
B.炎性渗出
C.炎性漏出
D.趋化作用
E.阿米巴样运动
1、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a 吞噬作用: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过程包括:识别和附着、吞入、杀伤和降解。在识别和附着过程中可以起到调理素作用的物质:免疫球蛋白IgG的Fc段,补体C3b及其稳定性C3bi,集结素。可以降低细菌毒性的蛋白:嗜酸性粒细胞颗粒中的特异性乳铁蛋白和存在于嗜酸性粒细胞中的主要碱性蛋白。
b 免疫作用:发挥此作用的细胞是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c 组织损伤作用
2、慢性炎症的特点:持续几周或几月,可发生在急性炎症之后或潜隐逐渐发生。
二、炎症的结局
(一)痊愈
1、完全愈复
2、不完全愈复
(二)迁延为慢性炎症
(三)蔓延扩散
1、局部蔓延
2、淋巴道蔓延
3、血行蔓延:
(1)菌血症(becteremia);细菌从局部病灶入血,并从血中查到细菌。
(2)毒血症(toxemia);细菌毒素吸收入血,机体有明显中毒症状。
(3)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力强的细菌入血后,在大量繁殖的同时产生毒素,机体有明显中毒症状。细菌入血+产生毒素
(4)脓毒败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化脓性细菌+败血症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一、炎症的一般分类原则:概括的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和增生性炎。
二、变质性炎:以变质变化为主的炎症,渗出和增生改变较轻微,多见于急性炎症。
1、部位:肝、肾、心和脑等实质性器官。
2、疾病举例:急性重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总结:病毒有关
脑脊液 呈无色透明,压力仅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在50~500/mm3,个别可高达1000/mm3以上。病初2~3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单核细胞增多。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常轻度增高,氯化物正常。病初1~3天内,脑脊液检查在少数病例可呈阴性。带喙库蚊最重要
26.以变质为主的炎症是(2003)
A.感冒初期鼻黏膜炎
B.假膜性炎
C.绒毛心
D.脓肿
E.流行性乙型脑炎
答案:E(2003)
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实质炎症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三、渗出性炎:以浆液、纤维蛋白原和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多为急性炎症。
(一)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其特征。
1、部位:发生于粘膜——浆液性卡他性炎
浆膜——体腔积液
疏松结缔组织——局部炎性水肿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腔积液—浆液性炎
总结:都是有一定腔隙的,联系自己感冒时流鼻涕。
2、对机体的影响
(二)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素。HE切片中纤维素呈红染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
1、部位:发生于粘膜——假膜性炎—细菌性痢疾、白喉
浆膜——如“绒毛心” 绒毛
肺组织——见于大叶性肺炎 大叶
1.假(伪)膜性炎的渗出物主要为
A.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坏死组织
B.纤维素、中性白细胞和坏死组织
C.纤维素、浆细胞和中性白细胞
D.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白细胞
E.粘液、中性白细胞和浆细胞
答案:B
7.下列属于假膜性炎的疾病是(2002)
A.肠伤寒 B.肠结核 C.阿米巴痢疾
D.急性细菌性痢疾 E.肠血吸虫病
答案:D(2002)
8.纤维素性炎症的好发部位应除外 ((2002)2003)
A.心包 B.皮肤 C.胸膜 D.气管 E.结肠
答案:B((2002)2003)
经验:膜总是与纤维素联系
(121~124题共用备选答案)〖HTK〗2001
A蜂窝织炎
B脓肿
C卡他性炎
D纤维素性炎
E积脓〖HT〗
121菌痢假膜形成属
答案:D
122疖和痈属
答案:B
123急性阑尾炎属
答案:A
124黏膜大量浆液渗出属
答案:C
ZL11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变属于(2002)
考情分析
2004 | 2005 | 2006 | 合计 | |
ZY | 10 | 4 | 3 | 17 |
ZL | 0 | 1 | 5 | 6 |
第一节 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
1、炎症的定义: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一种防御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20关于炎症,正确的是〖HTK〗2004
A炎症反应均对机体有利
B任何机体均可发生炎症
C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
D损伤必然导致炎症
E炎症是活体组织的损伤反应〖HT〗
答案:C
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1)局部反应:(血管)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全身反应: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升高。
3、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防御作用和损伤作用共存。
二、炎症的原因:
1、物理性因子
2、化学性因子
3、生物性因子:最常见
4、坏死组织
5、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alteration)、渗出(exudation)和增生(proliferation)。
ZL4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2000,2005)
A.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
B.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C.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D.病变组织变质、渗出、增生
E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和炎区白细胞浸润
答案:D(2000,2005)
ZL15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
B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C病变组织变质、渗出、增生
D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E〖ZK()周围血液中自细胞增多和炎区白细胞浸润〖ZK〗〗
答案:C
(一)(外)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局部形态学变化:
实质细胞: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细胞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间质细胞: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
2、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
血液循环障碍:加重炎症过程,加重组织细胞损伤
炎症反应产物
ZL病理学;2006-1-049.炎症的变质是指局部实质细胞发生
A.萎缩和变性
B.萎缩和坏死
C.变性和坏死
D.增生和变性
E.增生和坏死
(二)(内)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1、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停滞
2、血管通透性增加
(1)内皮细胞收缩
(2)内皮细胞损伤
(3)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
3、渗出液的作用:
局部炎症性水肿有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渗出物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纤维蛋白交织成网,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炎症后期,纤维网架可成为修复支架,并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局部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渗出液过多有压迫和阻塞作用,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如吸收不良可发生机化。
4、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1)白细胞边集
(2)白细胞粘着
(3)白细胞游出和化学趋化作用
(4)白细胞的局部作用:吞噬作用,免疫作用,组织损伤作用。
5、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炎性介质:介导炎症发生、发展的内源性化学因子
(1)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血管活性胺(组胺和5-羟色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血栓素)、白细胞产物(氧自由基、溶酶体酶)、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NO及神经肽。
(2)体液中的炎症介质: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纤溶系统。
介质 | 扩张血管 | 通透性 | 趋化作用 | 其他 |
缓激肽 | + | + | - | 疼痛 |
组胺 | + | + | - | |
C3a | - | + | - | 调理素 |
C5a | - | + | + | C3b, C3bi |
前列腺素 | + | 加强其他介质 | - | 疼痛、发热 |
白细胞三烯B4 | - | - | + | |
C4,D4,E4 | - | + | - | 支气管/血管收缩 |
IL-8,TNF | - | - | + | 发热 |
NO | + | 细胞毒性作用 | ||
PAF | - | + | + | 支气管收缩 |
P物质 | + | + | - |
三、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如鼻粘膜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意义:防御、修复。
第三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一、炎症的经过
1、急性炎症的特点: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表现为发热、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加。
(1)血流动力学改变: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停滞
(2)血管通透性增加
(3)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边集、黏附、游出;趋化作用和趋化因子;局部作用
渗出的白细胞的种类和影响因素:
病理学;2006-2-021.炎性充血主要是指C
A.动脉扩张,局部组织含血量增多
B.静脉回流障碍,组织含血量增多
C. 炎区微循环内血量增多
D.炎区小血管破裂
E.炎区组织间隙中血量增多
血管反应首先表现为炎性充血(inflammatory hyperemia),是指微循环中血管舒缩和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的变化。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按上述顺序发生。
2.急性炎症时组织变红的主要原因是
A.组织间隙水肿
B.炎症灶内炎细胞浸润
C.炎症灶内血栓形成
D.肉芽组织增生
E.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答案:E
只要炎症中见到红,第一反应就是血管
ZL2急性炎症过程中,下列的哪种变化最先发生
A.静脉性充血
B.动脉性充血
C细动脉痉挛
D.白细胞附壁
E液体渗出
答案:C
解析:急性炎症血流动力学改变,最早为细动脉短暂收缩。
a 时相
急性炎症的早期(6-24小时):中性粒细胞
24-48小时:单核细胞浸润
原因:(1)寿命;(2)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3)致炎因子
b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中性粒细胞2-4天
c 病毒感染:淋巴细胞
d 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
趋化作用: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
a 趋化因子:具有特异性,并可激活白细胞的炎性介质
外源性:细菌产物
内源性:补体成分 C5a;白细胞三烯:LTB4;细胞因子:IL-8,TNF
b 白细胞表面有趋化因子的特异受体
ZL12急性炎症早期局部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2003)
A.嗜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2003)
10.寄生虫感染时,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 2004
A.嗜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浆细胞
答案:D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有一定的吞噬能力,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炎症。
ZL1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中,病灶中主要的炎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浆细胞
答案:C 解析:细菌感染时,化脓性炎多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病理学;2006-2-022.炎症细胞自血管内游出,在组织内做定向运动的现象称D
A.炎性浸润
B.炎性渗出
C.炎性漏出
D.趋化作用
E.阿米巴样运动
1、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a 吞噬作用: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过程包括:识别和附着、吞入、杀伤和降解。在识别和附着过程中可以起到调理素作用的物质:免疫球蛋白IgG的Fc段,补体C3b及其稳定性C3bi,集结素。可以降低细菌毒性的蛋白:嗜酸性粒细胞颗粒中的特异性乳铁蛋白和存在于嗜酸性粒细胞中的主要碱性蛋白。
b 免疫作用:发挥此作用的细胞是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c 组织损伤作用
2、慢性炎症的特点:持续几周或几月,可发生在急性炎症之后或潜隐逐渐发生。
二、炎症的结局
(一)痊愈
1、完全愈复
2、不完全愈复
(二)迁延为慢性炎症
(三)蔓延扩散
1、局部蔓延
2、淋巴道蔓延
3、血行蔓延:
(1)菌血症(becteremia);细菌从局部病灶入血,并从血中查到细菌。
(2)毒血症(toxemia);细菌毒素吸收入血,机体有明显中毒症状。
(3)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力强的细菌入血后,在大量繁殖的同时产生毒素,机体有明显中毒症状。细菌入血+产生毒素
(4)脓毒败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化脓性细菌+败血症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一、炎症的一般分类原则:概括的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和增生性炎。
二、变质性炎:以变质变化为主的炎症,渗出和增生改变较轻微,多见于急性炎症。
1、部位:肝、肾、心和脑等实质性器官。
2、疾病举例:急性重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总结:病毒有关
脑脊液 呈无色透明,压力仅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在50~500/mm3,个别可高达1000/mm3以上。病初2~3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单核细胞增多。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常轻度增高,氯化物正常。病初1~3天内,脑脊液检查在少数病例可呈阴性。带喙库蚊最重要
26.以变质为主的炎症是(2003)
A.感冒初期鼻黏膜炎
B.假膜性炎
C.绒毛心
D.脓肿
E.流行性乙型脑炎
答案:E(2003)
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实质炎症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三、渗出性炎:以浆液、纤维蛋白原和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多为急性炎症。
(一)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其特征。
1、部位:发生于粘膜——浆液性卡他性炎
浆膜——体腔积液
疏松结缔组织——局部炎性水肿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腔积液—浆液性炎
总结:都是有一定腔隙的,联系自己感冒时流鼻涕。
2、对机体的影响
(二)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素。HE切片中纤维素呈红染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
1、部位:发生于粘膜——假膜性炎—细菌性痢疾、白喉
浆膜——如“绒毛心” 绒毛
肺组织——见于大叶性肺炎 大叶
1.假(伪)膜性炎的渗出物主要为
A.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坏死组织
B.纤维素、中性白细胞和坏死组织
C.纤维素、浆细胞和中性白细胞
D.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白细胞
E.粘液、中性白细胞和浆细胞
答案:B
7.下列属于假膜性炎的疾病是(2002)
A.肠伤寒 B.肠结核 C.阿米巴痢疾
D.急性细菌性痢疾 E.肠血吸虫病
答案:D(2002)
8.纤维素性炎症的好发部位应除外 ((2002)2003)
A.心包 B.皮肤 C.胸膜 D.气管 E.结肠
答案:B((2002)2003)
经验:膜总是与纤维素联系
(121~124题共用备选答案)〖HTK〗2001
A蜂窝织炎
B脓肿
C卡他性炎
D纤维素性炎
E积脓〖HT〗
121菌痢假膜形成属
答案:D
122疖和痈属
答案:B
123急性阑尾炎属
答案:A
124黏膜大量浆液渗出属
答案:C
ZL11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变属于(2002)
上一篇: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下一篇: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病理学)肿瘤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2)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