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妇产科2单元)
2012-06-03 11:56:16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第二单元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最显著的生殖特征是各个时期既有变异,又能保持各期的恒定性。
 
第一节  女性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女性从新生儿到老年,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虽可按年龄划分为几个时期,但并无截然的界限,可因遗传、环境、营养等条件影响而有个体上的差异。
 
一、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女性胎儿在母体内受到母体性腺及胎盘所产生的女性激素影响,子宫、卵巢及乳房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发育,出生后与母体分离,血液中女性激素量迅速下降直至消失。所以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乳房肿大或分泌少量乳汁,个别新生儿出生数日后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这些都是生理现象,短期内可自然消失。
 
二、幼年期
    从出生4周到l2岁称幼年期。在10岁以前,儿童身体持续发育,但生殖器仍为幼稚型,阴道狭长,上皮薄、无皱襞,细胞内缺乏糖原,阴道酸度低,抗感染力弱,容易发生炎症;子宫小,宫颈较长,约占子宫全长的2/3,子宫肌层亦很薄;输卵管弯曲、很细;卵巢长而窄,卵泡虽能大量生长,但仅低度发育即萎缩、退化。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均位于腹腔内,接近骨盆入口。约l0岁起,卵巢中开始有少量卵泡发育,但仍不到成熟阶段。卵巢形态逐步变为扁卵圆形。女性特征开始呈现,皮下脂肪在胸、髋、肩部及耻骨前面积储;子宫、输卵管及卵巢逐渐向骨盆腔内下降;乳房开始发育。
   
三、青春期
    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
    (一)全身发育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全身成长迅速,逐步向成熟过渡。
    (二)生殖器官的发育  下丘脑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及作用的加强,使卵巢发育与陛激素分泌逐渐增加,内、外生殖器亦有明显变化,称第一性征。外生殖器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阴阜隆起,大阴chun变肥厚,小阴chun变大且有色素沉着;阴道的长度及宽度增加,阴道粘膜变厚,出现皱襞;子宫增大,尤其子宫体明显增大,使子宫体占子宫全长的2/3;输卵管变粗,弯曲度减少;卵巢增大,皮质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致使卵巢表面稍呈凹凸不平。
    (三)第二性征  除生殖器官以外,女性所特有的征象称第二性征。此时女孩的音调变高;乳房丰满而隆起;出现阴毛及腋毛;骨盆横径的发育大于前后径;胸、肩部的皮下脂肪更多,显现女性特有的体态。
    (四)月经来潮  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故初潮后月经周期也多无一定规律,须经逐步调整中能接近正常。
   
四、性成熟期
    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时期称性成熟期。一般自l8岁左右开始逐渐成熟,持续约30年。在性成熟期,生殖器各部和乳房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改变。此期妇女生育活动最旺盛,故称生育期。
    
五、更年期
    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向衰退过渡的时期称女性更年期。此期最突出的表现为经量渐少,最后绝经。一般发生在45~52岁,但这个时期长短不一。在此时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泡不能发育成熟及排卵。更年期虽以最终绝经为标志.但因其在绝经前后均有一定的起始与终止持续时间,故有围绝经期之称,又分别有绝经前期、绝经期及绝经后期之称。在更年期内,多数妇女的卵巢分泌功能减退比较缓慢,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能够调节和代偿,故不致发生特殊症状,仅有10%~30%的妇女不能适应而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
 
六、老年期
此期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老化。卵巢缩小、变硬、表面光滑;阴chun的皮下脂肪减少,阴道粘膜变苍白光滑,阴道逐渐缩小;子宫及宫颈萎缩,这些都是生理上的正常现象,称老年期国际上一般以年龄60岁以后为老年期。由于衰老,性激素减少,易致代谢紊乱。
 
第二节   月经
    
一、月经生理
    (一)月经的定义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
    (二)月经初潮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l5岁之间,但可能早在11~12岁,晚至l7~18岁。体弱或营养不良者月经初潮可较迟,而体质强壮及营养好者,月经初潮可提早。   
    (三)月经周期  出血的第l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l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日。提前或延后5日左右仍属正常范围,周期长短因人而异。
    (四)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  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日,少数为3~5日。月经血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一般月经第2~3日的出血量最多。    
    (五)月经血的特征  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月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况下偶尔亦有些小凝块。现在认为月经血在刚离开血液循环后是凝固的,但开始剥落的子宫内膜中含有一定量的激活剂,能激活混入月经血中的纤溶酶原为纤溶酶,使已凝固的纤维白白裂解为流动的降解产物,以致月经血变成液体状态排出。
 
二、经期卫生
    避免性生活及游泳,保持局部卫生,注意劳逸结合。
 
 
第三节  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的生理功能
    卵巢为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为排卵及分泌女性激素,这两种功能分别称为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卵巢的生理功能

二、卵巢发育、黄体形成的周期改变
   (一)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未发育的卵泡称原始卵泡。每一原始卵泡中含有一个卵母细胞,周围有一层梭形或扁平细胞围绕。在新生儿卵巢内约有l0万个以上的原始卵泡,但在妇女一生中仅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其余的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即自行退化,这个过程称卵泡闭锁。临近青春期,原始卵泡开始发育,在卵细胞成长的同时,周围的梭形细胞变为方形,并由单层增生成复层,因其细胞浆内含有颗粒称颗粒细胞。颗粒细胞增生很快,卵细胞最后被多层无血管的颗粒细胞群所围绕,并可出现含有液体的空腔,这时卵泡周围的间质细胞亦环绕卵泡排列,并逐渐增厚形成两层卵泡膜,即卵泡内膜与卵泡外膜,这时的卵泡称生长卵泡。在上述许多生长卵泡中,每一月经周期一般只有一个卵泡达到成熟程度,称成熟卵泡。其体积显著增大,颗粒细胞层内侧液体逐渐增多,空腔亦随着增大,卵细胞移向一侧。成熟卵泡直径可达l0~20cm。
(二)排卵  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卵泡逐渐向卵巢表面移行并向外突出,当卵泡接近卵巢表面时,该处表层细胞变薄,最后破裂,出现排卵。卵细胞的排出,不是驱逐过程,而是在大部分卵泡液流出之后,卵细胞才排出。排卵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卵子排出后,经输卵管伞端的捡拾、输卵管壁的蠕动以及输卵管粘膜纤毛活动等协同作用,进入输卵管,并向子宫侧运行。
 
【助理2003-1-024】—2?关于排卵,正确的是(2003)
A.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B.妇女自青春期开始周期性规律排卵
C.在FSH作用下黄体形成
D.每一月经周期,每个卵巢排出一个卵子
E.卵巢排出卵子直接进入输卵管
答案:A参考答案可见《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六版)19页
(三)黄体形成  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血管壁破裂,血液流入腔内凝成血块,称血体。卵泡壁的破口很快由纤维蛋白封闭,残留的颗粒细胞变大,胞浆内含黄色颗粒状的类脂质称颗粒黄体细胞。此时血体变成黄体。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发育达最高峰,称成熟黄体,它的大小差异很大,其直径一般为l~2cm,程度不等地突出于卵巢表面,外观色黄。
(四)黄体退化  若卵子未受精,在排卵9~10日黄体开始萎缩,血管减少,细胞呈脂肪变性,黄色消退,一般黄体寿命为l2~16日,平均l4日。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前一个周期的黄体需经过8~l0周才能完成其退化的全过程,最后细胞被吸收,组织纤维化,外观色白,称白体。
 
【执业2001-4-019】9.卵子由卵巢排出后未受精,黄体开始萎缩是在排卵后的(2001)
A.5~7天
B.9~10天
C.11~12天
D.13~14天
E.15~16天
答案:B(2001)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19页。
 
【助理2003-1-066】—5?卵子排出后若未受精,黄体开始萎缩在排卵后(2003)
A?5~6天             
B.  7~8天         
C  .9~10天  
D?11~12天           
E   .13~14天
答案:C
 
 
三、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两种女性激素,即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时亦合成与分泌少量雄激素。除卵巢外,肾上腺皮质亦能分泌少量雌激素和孕激素。目前认为,卵泡内膜细胞为排卵前雌激素的主要来源。排卵后,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及雌激素。
 
【执业2005-4-030】11.关于卵巢分泌的激素,错误的是(2005)
A.雌激素
B.糖蛋白激素
C.孕激素
D.类固醇激素
E.雄激素
答案:B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20页。
 
 
 (一)雌、孕激素的代谢
    1.雌激素  卵巢主要合成雌二醇(E2)及雌酮(E1)两种雌激素,但在血循环内尚有雌三醇(E3)。E2是妇女体内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雌三醇是雌二醇和雌酮的降解产物,活性最弱。
2.孕激素  孕酮是卵巢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它在血液中亦主要以和蛋白相结合的状态存在。在排卵前孕酮的产生每日为0.6~1.9nmol/L(0.2~0.6ng/ml),主要来自肾上腺;排卵后,上升为每日1.0~102.4nmol/L(0.3~33.2ng/ml),绝大部分由卵巢内黄体分泌。
 
【执业2005-4-031】12.关于雌、孕激素生物合成和代谢,正确的是(2005)
A.卵巢不能合成雌酮
B.孕激素来自雄烯二酮
C.雌三醇活性最强
D.雌激素是由颗粒细胞单独产生
E.甾体激素主要在肝脏代谢
答案:E(2005)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20页。
 
(二)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1.雌激素  在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分泌量很少,随着卵泡渐趋成熟,雌激素分泌也逐渐增加,于排卵前形成一高峰,排卵后分泌稍减少,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形成又一高峰,但第二高峰较平坦,峰的均值低于第一高峰。黄体萎缩时,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在月经前达最低水平。
2.孕激素  于排卵后孕激素的分泌量开始增加,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月经来潮时回复到排卵前水平。
 
 
(2~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卵泡刺激素
B?黄体生成激素
C?雌激素  
D?孕激素
E?催乳激素
【执业1999-4-079】2?卵泡早期分泌量少,排卵前达高峰,以后降低,排卵后期再度增高的激素是答案:C
【执业1999-4-080】3?卵泡前半期分泌量少,排卵前一天骤升,一天骤降,并维持低水平的激素是答案:B
【执业1999-4-081】4?卵泡期分泌量少,排卵后分泌量明显增加,?8~9?天后下降的激素是答案:D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25页。
 
 
【执业1999-4-003】1?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正确的是
A?雌激素在周期中有一个分泌高峰
B?孕激素在周期中有两个分泌高峰
C?雌激素于排卵后7~8天出现高峰
D?月经来潮时孕激素水平开始下降
E?雌、孕激素出现高峰的时间并不吻合
答案:C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26页。
 
(三)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变厚,血运增加,并使子宫收缩力增强以及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②使子宫内膜增生;③使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易拉成丝状;④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⑤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阴chun发育、丰满;⑥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⑦雌激素对卵巢的卵泡发育是必需的,从原始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均起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卵巢积储胆固醇;⑧雌激素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⑨促进钠与水的潴留;⑩促进骨中钙的沉积,青春期在雌激素影响下可使骨骺闭合;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缺乏而发生骨质疏松。
 
【执业2001-4-014】8.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不正确的是(2001)
A.使子宫发育
B.促进水与钠排泄
C.促进输卵管发育
D.促进骨中钙的沉积
E.促进阴道上皮细胞的增生
答案:B(2001)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21页。
 
【执业2005-4-033】13.属于雌激素作用的是(2005)
A.宫颈粘液减少
B.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C.促进乳腺腺泡发育成熟
D.促进水钠潴留
E.抑制输卵管肌收缩的振幅
答案:D(2005)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21页。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使子宫肌松弛,活动能力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低落;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②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作好准备;③使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拉丝度减少;④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⑤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⑥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⑦孕激素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⑧孕激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升温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这种基础体温的改变,可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亦即排卵前基础体温低,排卵后由于孕激素作用基础体温升高;⑨孕激素能促进水与钠的排泄。
 
【执业2006-4-038】属于孕激素的生理作用是(2006)
A.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B.使宫颈粘液变稀薄
C.使子宫肌层增厚
D.使子宫内膜增生
E.使血循环中胆固醇水平降低
答案:A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21页。
 
【助理2003-1-022】—1?属于孕激素生理作用的是(2003)
A.使子宫内膜增生        
B.促卵泡发育      
C.使乳腺管增生
D促进钠与水的潴留      
E.排卵后使基础体温上升0.3~0.5℃
答案:E(2003)   参考答案可见《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六版)21页
 
3.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雌激素的作用主要在于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而孕激素则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它们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可见二者有协同作用;另一方面,雌激素和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表现在子宫的收缩、输卵管的蠕动、宫颈粘液的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潴留与排泄等。  
(四)雄激素  卵巢能分泌少量雄激素-—睾酮,它不仅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而且是维持女性正常生殖功能的重要激素,能促进阴毛和腋毛的生长。此外,少女在青春期生长迅速,也有雄激素的影响。
 
 
  (14~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
B.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C.能直接调控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D.促进阴毛与腋毛生长
E.抑制腺垂体卵泡刺激素分泌
【执业2005-4-118】14.雄激素
答案:D
【执业2005-4-119】15.孕激素
答案:B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21页。
 
第四节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有两层在形态上与功能上均不相同的组织,功能层居宫腔表层,基底层近子宫肌层。功能层又分为海绵层与致密层。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随卵巢呈周期性变化。在卵巢周期的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上皮与间质细胞里增生状态,称增生期;至黄体形成后孕激素作用下,使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称分泌期。一个月经周期为28日,可分为3期。
 
一、增生期
行经时功能层子宫内膜剥脱,随月经血排出,仅留下基底层。在雌激素影响下,内膜很快修复,逐渐生长变厚,细胞增生。增生期又可分早、中、晚3期。
    (一)增生期早期  内膜的增生与修复在月经期已开始。在月经周期的第5~7日。此期内膜较薄约lmm。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间质较致密,间质中的小动脉较直,其壁薄。
    (二)增生期中期  在月经周期的第8~10日。此期特征是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细胞表现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且有分裂象。
(三)增生期晚期  在月经周期的第ll~l4日。此期内膜增厚至2~3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上皮仍继续生长,核分裂象增多,腺体更长,形成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并相互结合成网状;组织内水肿明显,小动脉略呈弯曲状,管腔增大。
 
【执业2006-4-039】月经周期为28天型有排卵的妇女,于月经周期第11天刮宫,镜检子宫内膜应为(2006)
A.增生期中期   
B.增生期晚期
C. 分泌期早期
D. 分泌期中期
E.分泌期晚期
答案:B。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22页。
 
二、分泌期
    占月经周期的后一半。排卵后,卵巢内形成黄体,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能使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增大。分泌期也分早、中、晚期3期。
(一)分泌期早期  在月经周期的第15~19日。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
 
【助理2005-2-057】—4?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相当于子宫内膜周期中的(2005)
A?分泌期早期
B?分泌期中期
C?增生期早期
D?增生期中期
E?增生期晚期
答案:A
 
【执业2002-4-069】6?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相当于月经周期的(2002)
A?增生期早期
B?分泌期早期
C?增生期中期
D?分泌期中期
E?增生期晚期
答案:B(2002)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23页。
 
 
    (二)分泌期中期  在月经周期的第20~23日。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碎,细胞内的糖原溢人腺体,称为顶浆分泌。此期间质更加水肿、疏松,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
(三)分泌期晚期  在月经周期的第24~28日。此期为月经临来前期。子宫内膜厚达10mm,并呈海绵状。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宫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此期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超出内膜的厚度,也更弯曲,血管的管腔也扩张。
 
   
三、月经期   
    在月经周期的第l~4日。体内雌激素水平更低,已无孕激素存在。内膜中血循环障碍加剧,组织变性、坏死加重,出血较多,可直接来自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破裂或间接来自破裂后所形成的血肿;也有部分来自血管壁的渗出及组织剥脱时的静脉出血。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经血。
 
【执业2004-4-049】7?不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组织是(2004)
A?阴道黏膜上皮        
B?卵巢生发上皮         
C?子宫内膜
D?宫颈黏膜            
E?输卵管黏膜
答案:B(2004)      答案参见第六版《妇产科学》本科教材第23页。
 
【执业2000-4-2】4?造成宫颈粘液涂片干后镜下见羊齿状结晶的激素是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雄激素
D?催乳激素   
E?甲状腺素
答案:A
 
第五节  性周期的调控
 
    卵巢功能受垂体控制,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又接受大脑皮层的支配。但卵巢所产生的激素还可以反过来影响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即所谓反馈作用。通常将三者合称为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
    
一、卵巢的发育、结构与功能
    卵巢具有排卵与产生激素两种功能。新生儿卵巢内含有l0多万个未发育的原始卵泡。至青春期,由于垂体产生FSH的作用,卵巢内每个月均有一些原始卵泡逐渐发育。但生育年龄妇女一般每个月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而排卵,因此,妇女一生只排卵400个左右。卵巢周期性变化可分为卵泡成熟期、排卵期及黄体期。
    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发生周期性变化。卵巢性激素不断升高则反过来影响下丘脑的分泌功能,这种作用称为反馈作用。使下丘脑兴奋,分泌性激素增多者称为正反馈;反之,使下丘脑抑制,分泌性激素减少者称为负反馈。大量雌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FSH—RH(负反馈);同时又兴奋下丘脑分泌LH—RH(正反馈)。大量孕激素对LH—RH呈抑制作用(负反馈)。当下丘脑因受卵巢性激素负反馈作用的影响而使卵巢释放激素分泌减少时,垂体的促性腺激素(GTH)释放也相应减少,黄体失去GTH的支持而萎缩,由其产生的两种卵巢激素也随之减少。子宫内膜因失去卵巢性激素的支持而萎缩、坏死、出血、剥脱,促成月经来潮。在卵巢性激素减少的同时,解除了对下丘脑的抑制,下丘脑得以再度分泌有关释放激素,于是又开始另一个新的周期。如此反复循环,使月经能按期来潮。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FSH—RH)与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二者可通过下丘脑与脑垂体之间的门静脉系统进入脑垂体前叶,脑垂体在其作用下,释放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激素(LH)。
    垂体在下丘脑所产生的激素控制下,分泌FSH与LH。二者直接控制卵巢的周期性变化。FSH在整个月经周期中亦都有产生,但在排卵前1~2日水平最高,形成高峰,能刺激成熟的卵泡排卵,促使排卵后的卵泡变成黄体,并产生孕激素与雌激素。
    腺垂体嗜酸粒细胞能分泌一种纯蛋白质,称为催乳激素(PRL),其功能与刺激泌乳有关;其分泌的调节与下丘脑有关:下丘脑分泌的催乳激素抑制激素(PIH)能抑制催乳激素的分泌,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除能促使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外,还能刺激催乳激素的分泌。PIH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对同一刺激或抑制作用常同时发生效应,因此,Gn—RH受到抑制可出现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而催乳激素水平上升。临床上所见闭经泌乳综合征,其原因可能即在于此。而某些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妇女,由于TRH的升高,也可能出现乳汁分泌现象。  
    下丘脑、垂体与卵巢激素彼此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调节着正常的月经周期,其他内分泌腺及前列腺素与月经周期的调节也密切相关。所有这些生理活动并非孤立的,而是受大脑皮层神经中枢控制和调节的,因此,神经系统在月经周期的调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总结:每年出题平均3道,重点掌握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分泌雌孕激素的作用,子宫内膜月经周期的变化。本文来自37度医学网,http://www.37med.com,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执业医师 考试 历年真题

上一篇: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妇产科1单元)
下一篇: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妇产科3单元)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