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执业医师考试精选必过资料连载-生理学
2012-03-18 10:43:47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36.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呼吸频率乘潮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
肺泡并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从气体交
换而言,浅而快的呼吸是不利的。
37.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和每分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
时约成 0.84。VA/Q比值是 0.84 的情况下,气体交换的效率高。VA/Q比值增大,说明通气过剩或血流不足,
致使肺泡无效腔增大;反之,VA/Q比值下降,说明肺通气不足或血流过剩,形成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两者都妨碍了有效的气体交换,可导致血液缺O2或CO2潴留,但主要是血液缺O2。
38.O2 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两种,即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O2化学结合形式主要以HbO2的
方式运输。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量O2,称为氧容量,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氧含量。氧
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数,称为血氧饱和度。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称为氧离曲线。氧离线
呈近似S形的曲线。化学结合运输的CO2分为两种;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和HCO-3 的方式。
39.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吸入CO2浓度增加,动脉血PCO2也随
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CO2兴奋呼吸的作用一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
枢;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增加肺通气。但两条途径
中前者是主要的。动脉血[H+
]增加,呼吸加溶加快,肺通气增加;[H+
]降低,呼吸受到抑制。H+对呼
吸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动脉血PO2降低也可使呼吸增强,肺通气量增加。低Q2对呼
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通常在轻、中度缺氧的情况下,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超过
低O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强,通气量增强,但严重低O2,来自外周化学感受
器的兴奋作用不足以抵消低O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时,将导致呼吸抑制。
40.支配胃肠的交感神经一般对消化活动起抑制调节作用;副交感神经主要有迷走神经和盆神经,一般
对消化活动起兴奋性调节作角,少数是肽能纤维,起抑制作用。
41.由胃肠粘膜层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对消化器官影响较大的胃肠激素主要有促
胃液素、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等。这些胃肠激素对消化器官的作用主要有:①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
的运动;②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③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进生长,即营养作用。
42.唾液分泌的调节全为神经反射活动,包括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传出神经以副交感神经为主。
43.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碳酸氢盐和内因子。盐酸的作用是:①杀菌;②激活
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作角提供酸性环境;③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④有助于小肠对钙、铁的吸收;
⑤收起促胰液素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胃蛋白酶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粘液和碳酸氢
盐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具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内因子可保护维生素 B12 并促进其吸收。
44.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主要有乙酰胆碱、促胃液素和组胺。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分头期、胃期和
肠期。头期的胃液分泌量大、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尤其高。胃期的胃液分泌酸度也高,但胃蛋白酶含量
较头期为弱。肠期的胃液分泌量较小。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主要有:盐酸、脂肪和高张溶液。
45.胃运动形式有: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和蠕动。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在
三种营养 物质中,排空速度依次为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一般需 4~6 小时。
46.小肠内的消化液包括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均为碱性液性。胰液是消化能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
47.小肠的运动形式有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等,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
平时保持轻度收缩状态,此处腔内压力高于结肠内庄力。主要功能是:①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
有利于消化和吸收的完全进行;②阻止大肠和淋巴液内容物向回肠倒流。
48.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通过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吸收。吸收的主要部
位在小肠。原因有:①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它通过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这些结构使其面积增加约 600
倍,达到 200m2
左右;②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时长;③小肠粘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④食
物在小肠内已被分解为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49.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显著: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
白质类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最大;环境温度,在 20~30℃的环境温度中,能量代谢最为稳定。
50.基础代谢率比一般安静时低,但并非最低,单位一般以KJ(m2
·h)来表示。基础代谢率的实际数值
同正常平均值相比较,一般相差±10%~±15%之内,都不属病态。相差在±20%以上者,才有可能是病理
变化。
51.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清晨 2~6 时最低,午后 1~6 时最高。成年女子的体温平均比男子高
约 0.3℃,且其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波动,规律为:月经期和卵泡期较低,排卵日最低,黄体期内
体温较高。
52.人体的主要产器官是肝(安静时)和骨骼肌(运动时)。
53.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是皮肤。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的前提条件是皮肤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温度,散
热量的多少均同皮肤与环境间的温差及皮肤的有效散热面积等因素有关,对流散热还与气体的流速有关。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上升为机体的主要或唯一散热方式。
54.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起调定点的作用。
5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原尿)量。滤过分数是指肾小球滤过
率和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为 19%。
56.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57.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肾血浆流量。
58.近球小管是重吸收的最主要部分,葡萄糖和氨基酸 100%在近球小管重吸收。HCO-
3以CO2的形式重
吸收,所以重吸收速度快。
59.酸中毒时,Na
+
-H+
交换增强,K+
-Na
+
交换减弱,导致肾脏排钾减少,出现高钾血症。碱中毒时正好
相反。H+的分泌是肾脏排酸保碱的过程。
60.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小管液渗透压增大,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的现象,称
为渗透性利尿。例如,糖尿病人的多尿和甘露醇的利尿原理。
61. 人体在进行剧烈劳动或发生大失血、严重缺氧等病理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血管收缩,
仗肾血流量减少,引起,肾小球率过率降低,尿量减少。
62.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川是促进(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循环血
量减少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
63.大量饮入清水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尿量增多的现
象称为水利尿。
64.醛固酮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其生理作用是保Na
+、水,排K+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
统兴奋以及血[K+
]升高或血[Na]降低均可刺激醛固醒分泌。
65.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
2+
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木
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
后膜对Na
+
的通透性最大,Na
+
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
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1-
的通透性最大,C1-
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66.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67.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利副
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
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 M 受体和 N受体,
M 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68.肾上泉素能受休包括:α受体、β受体。α受体阻断剂是酚妥拉,β受体阻断剂是普萘洛尔。
6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
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70.反馈调节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指调节结果反过来使调节原因或调节过程减弱的调节方式,
如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降压反射等。正反馈指调节结果反过来使调节原因或调节过程加强的调节方式。
71.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特点是点对点投射。非
特异投射系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其主要功能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72.内脏病的特征:①发生缓慢、疼痛持久、定位不精确;②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机械性牵拉、
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敏感;③常伴有不愉快或不安等精神感觉和出汗、恶心、血压降低等自主神经反
应。
73.正常脑电波有α波、β波、θ波和δ波叫种。α波在清醒、安静、闭口时出现;β波在 睁眼和
接受其他刺激时出现;θ波在困倦时出现δ波在睡眠时出现。
74.牵张反射是,骨骼肌受外文牵拉而伸长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有腱反射和
肌紧张两种。肌紧张是维持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效应器是梭外肌,牵张反
射的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在同一块肌肉内。
75.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的作用是抑制肌紧张。人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兴奋抑制区。脑干网状结构
易化区的作用是加强肌紧张。平时,易化区的活动略占优势。当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运动区和
纹状体不能再兴奋抑制区,结果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区活动相对增强,使肌紧张增强,引发去大脑僵
直。
76.小脑的主要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前庭小脑);调节肌紧张(脊髓小脑);协调随意运动(皮层小脑)。
77.震颤麻痹的病变部位在黑质,是多巴胺能递质系统受损,导致纹状体内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亢
进所致。舞蹈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纹状体,其中的胆碱能神经元和 Y-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减退,而黑质
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相对亢进。
78.自主神经系统的特征:双重神经支配;持久的紧张性;其外周作用与效应器的功能状态有关;交
感神经作用广泛,副交感神经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79.左侧大脑半球因在语言功能方面占优势,因此称为优势半球。①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损
伤出现失写症;②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损伤时发生运动失语症;③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
上回后部,损伤引起感觉失语症;④视觉语言中枢:位于角回,受损时出现失读症。
80.下丘脑与腺垂体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发生功能联系,通过下丘脑垂体束与神经垂体发生功能联系。
81.垂体分泌的促激素有 4 种:①促甲状腺激素;②促卵泡激素:③黄体生成素;④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
82.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幼年缺乏引起侏儒症,幼年过多引起巨人症;而成年后分泌过多,
将导致肢端肥大症。生长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在代谢因素中,以血糖浓度对生长索分泌的影响
作用最大。血糖浓度降低,可引起生长素大量分泌,血糖升高,生长素分泌减少。
83.甲状腺激素生物学作用:①对代谢的影响;使机体产热耗增加,是产热作用最强的激素,使仗血
糖升高;适量的甲状腺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过多则加速蛋白质分解;促进脂肪及胆固醇分解。②促进脑
与长骨的发育,故幼年缺乏引起呆小症。③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④使心脏活动增强。
84.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饮食中缺碘。
85.甲状旁腺激素具有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的作用,是调节血钙利血磷水平的最重要的激素。
86.糖皮质激素生物举作用:①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使血糖升高;促进蛋白质分解;促进脂肪分解,
促使脂肪发生重新分布(向心性分布)。②提高血管平滑肌对 NE 的敏感性。③使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
细胞数量增加,而使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④参与应激反应。长期大量服用糖皮质激素,使
血中糖皮质激素升高,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造成旨上腺皮质萎缩。如果
突然停药,机体就会因缺乏糖皮质激素而引起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长期大量服用糖皮质激素不能突
然停药,应逐渐减量。
87.胰岛素生物学作用:血糖降低,促进脂肪和蛋白质合成。胰岛素缺乏引起糖尿病,胰岛素缺乏会
使脂肪大量分解,产生人量酮体,引起酮症酸中毒。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索分泌的最重要因素,血糖升高
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
88.睾丸的功能是生成精子,分泌雄激素和少量的雌激素。
89.雌激素的生理作用:①子宫内膜增生期变化②宫颈:人量稀薄液体:NaCI 晶体出现羊齿植物样
③阴道上皮增生、角化、糖原↑、pH↓④输卵管:节律性收缩⑤乳腺:雌激素一导管增生、孕激素+雌激
素一腺泡发育⑥促进形成和维持女性副性征、雌激素雄激素骨骼成熟
90.孕激素的生理作用:①维持妊娠、内膜蜕膜化、子宫对刺激敏感性↓、抑制免疫反应②乳腺③NS:
中枢化学感受器CO2↑、黄体期体温↑0.3-0.6℃

相关热词搜索:2012年 执业医师 生理学

上一篇:2012年执业医师考试精选必过资料连载-医学伦理学
下一篇:2012年执业医师考试精选必过资料连载-生物化学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