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专科医疗资源稀缺 孩子“心结”难解
2010-10-01 21:20:12   来源:健康报   作者:  评论:0 点击:

  “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儿童青少年,专家们一直如是建议。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专门面向儿童青少年展开心理救治的医疗机构尚不多见,儿童精神专科医师数量仍然有限,不少孩子的心理危机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干预,其“心结 ”依然难解。

  专科医疗资源稀缺

  9月17 日下午,记者来到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儿童病房。一进门,只见每个小房间化设计的病房都整洁而安静,孩子们在父母的陪护下或在静静休息,或接受着相关治疗。“小房间化的病房设计可以减轻孩子及其家长对住院的心理恐惧,从而积极配合实现更好的疗效。”该病房主任刘金同表示,许多小患者都在这里得到了全面诊治,预后效果很不错。

  然而,并非所有患儿都能享受到准确、专业的治疗,有专家就指出,许多地方并未开设面向儿童青少年的专科心理门诊和病房,造成相关医疗资源稀缺。部分患儿因得不到正规、及时的救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心理门诊”鱼龙混杂

  “儿童精神疾病不能完全等同于成人所患疾病,病症本身有一定特点,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刘金同表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也指出,作为一类特殊的疾病,儿童精神疾病的发现、诊断、治疗有较为复杂的一面,一些非专职医师或内科医生如不具备过硬的治疗能力,有时会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有的非专职医生多动症、抽动症不分,照此施治,就会延误病情,影响患者的康复。”

  然而,社会上心理门诊、咨询中心层出不穷,“心理医生”也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部分所谓的“心理医生”其实并不具备专业背景,却抓住了家长急于给孩子治病的心理,把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甚至治疗有关精神疾病作为了“主治内容”,给患儿家长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其所谓的“治疗方案”也往往起了可怕的误导作用。

  尚需制度进行激励

  面对这些情况,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应“规范相关市场、培养优秀医生、设立更多机构”,而他们首要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加强相关资质认证。

  不少专家对此指出,制定一个健全、完善的专科培训认证体系就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良策”。这既能系统、正规地培养出更多合格、优秀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又能进一步净化队伍及相关市场。而更重要的是,它能鼓励更多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研究型人才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进来,带动提高行业业务水平,从而方便精神疾病患儿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资源。

  而同时,在综合医院里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也被视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专家指出,到综合医院看病可消除儿童及其家长的病耻感,增加其治疗意愿,使就诊量有所提高。 (田可新)

相关热词搜索:稀缺 孩子 资源 医疗

上一篇:三伏天 当心情绪中暑
下一篇:对美国大学生因被偷拍而自杀的悲剧的反思

论坛新帖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