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霸都是自恋狂
2013-11-25 18:32:27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欺压和作弄他人说到底是因为自恋和缺乏安全感。
十月底,阿利多高中接到投诉,指责其足球教练蒂姆.布坎南(Tim Buchanan)怂恿他的球员欺负比赛对手。这种所谓的欺凌究竟有何本质呢?比赛最后的分数为91比0,阿利多高中队稳操胜券,却还去羞辱落败队。在阿利多高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后,落败队中一位球员的家长表示不满,向其提出了投诉。
当地教育局为此进行了一番调查,没多久就证明了布坎南教练的清白。从询问中可以看出他已竭尽所能阻止溃败。虽然我们不认同这样的指控,但我们能理解家长不满的情绪。输掉比赛是一码事,而在赛场上感到自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则又是另一码事,如此无能,还不如不上场。毫无疑问,抱怨的家长认为他的儿子因这场溃败而感到挫败,他的自尊心也因公开展现出在体育方面的无能而倍受打击。
恶霸和自恋狂都遵循相似的心理对策来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不同于布坎南教练和他的球员,真正的恶霸是故意让他的受害人感到卑微。为了更好地理解,可以将这群恶霸看作是社会竞争中的一类竞争者,他们不仅要赢,还要击败社会上的失败者,摧毁他们的自我感。就好比在竞技体育中,有冠军就一定有输家,恶霸在身份追求上和他的受害人牵扯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他的自我形象是靠欺压那些失败者来建立的:我成为赢家是因为你是个输家。
近期研究表明,实际上,那些恶霸多少有点自视甚高,至少是在外表和人气方面。但同时他们也更容易感到羞耻。临床心理学家玛丽.C.拉马(Mary C. Lama)将这一心理动态作出了如下描述:“羞耻感是恶霸极力去掩饰的。他们会对自己失败和缺点的暴露而感到不安。这些恶霸通过诋毁你来摆脱这种羞耻感,结果就是他让你对自身的不足感到羞耻。”换句话说,恶霸强迫你成为充满羞耻感的失败者,踩着你使自己成为最大的赢家。
在早期的《大西洋月刊》上,我通过简要介绍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论述了自恋狂的心理,强调了在自恋狂的人际关系里存在着相似的赢家与输家的心理动态。“自恋狂生活的世界只有两类人:赢家和输家。他的永恒不变的人生目标就是证明自己是一个战胜了所有失败者的赢家。”我把自恋狂的赢家心态看成是摆脱无意识羞耻感,一种在内心压抑了许久的自卑感的心理对策:你才是输家,我不是。所以自恋狂需要并依赖失败者,让他们承载着他的羞耻,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因此,恶霸和自恋狂都遵循相似的心理对策来建立和保护自己的地位。实际上,与其把这两类人看成两个不同的心理实体,还不如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这样才更有意义。所有的恶霸都是自恋狂,他们妄自尊大,又明显缺乏对受害者遭遇的同情。然而许多自恋狂也会变成大恶霸。比如,为了捍卫自己的冠军地位,不受到诽谤者的威胁,兰斯.阿姆斯特朗充分利用法律制度和他的媒体影响力来威胁恐吓任何挑战他的人。
尤其是他试图毁坏那些人的名声。艾玛.欧蕾利(Emma O’Reilly)是阿姆斯特朗的前助手,在她承认了亲眼看见其服用违禁药物来提高竞技能力后,他就在公开场合大骂她是“婊子”和“酒鬼”。他还不止一次公开责骂贝琪.安德鲁(Betsy Andreu),他的前队友弗兰基.安德鲁(Frankie Andreu)的妻子,是个疯女人。她错就错在承认了无意间听到阿姆斯特朗告诉他的肿瘤医师他长期服用违禁药物。为了巩固他的冠军地位,阿姆斯特朗想让这些诽谤他的人看起来像是卑鄙的失败者。他通过赢得众多粉丝的支持来使公众舆论倒向他。
校园恶霸采用的是相同的策略。为了欺压受害人,他们传播恶意谣言,壮大自己的势力。据说在年初,有两个青少年发动了一帮女孩去恐吓一个来自佛罗里达的12岁的孩子。这个孩子最后从一个废弃混凝土厂的塔楼上跳了下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一个广为报道的网上欺凌案件中,一个女孩不断给受害人发短信,侮辱她的长相,并教唆其喝漂白剂自杀。
当年轻人从小学相对庇护的环境来到一个充斥着不安全感和不同社会等级的大环境时,这种欺凌行为首先会演变成一严重的问题。中学生急于在这一新的社会等级中寻找归属感,并渴望得到重视和尊重。为了树立自己的势力和重要性,恶霸首先锁定受害者(失败者),然后对其进行骚扰,从而把自己抬高为社会的赢家。他们通过对他人身体和心理上的欺压来摆脱自身的羞耻感和对无归属感的恐惧。在这一过程中,她剥夺了她的欺压目标的社会成员地位,让受害人感到自己在他们的世界里毫无立足之地。
作弄他人采用的也是相似的策略,但是这些是获得精英俱乐部入会资格的代价。大学生男女生联谊会的宣誓人,军队里的新人和职业体育队的菜鸟都必须经历被羞辱的环节,然而屈服能让他们获准进入到精英世界。他们也赢得了羞辱下一批新人的权利。那些坚决主张把戏弄作为准入环节的人认为它能锻炼性格并建立友情;有批评称它会在当前成员和新进成员间产生隔阂,后者可能会因被戏弄而感到愤怒或不满。
近期,迈阿密海豚队(美国橄榄球队)的球员里奇.英科格尼托(Richie Incognito)被勒令无限期停赛。这一事件表明了戏弄和欺压之间复杂的关系。在更衣室作弄新秀是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传统,但是据称在其他的辱骂中,英科格尼托羞辱马丁是半个黑鬼,声称要将粪便塞进他的嘴里,并恐吓要试图找到和伤害他的家人。周日,英科格尼托为自己辩护,说他和马丁的关系被曲解了,但是这种对待方式怎能让马丁有归属感呢。他在十月二十六号的突然离队表明事实与之恰恰相反。
恶霸跟自恋狂一样,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英科格尼托早在大学期间就有干扰和攻击他人的行为。在内布拉斯加州,他因屡次违反球队规定而被踢出球队。作为一名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球员,他多次因违反体育道德而被警告,在联盟里被评选为最差球员。就在上周,在马丁事件发生不久后,他因在一场慈善高尔夫球赛上猥亵一名女志愿者而被指控。
英科格尼托在孩提时就遭受过欺压。在佛罗里达女孩自杀事件发生后不久,其中一个实施欺压的孩子的母亲因虐童罪而被指控和逮捕。兰斯.阿姆斯特朗早年被亲生父亲抛弃,并经常遭到继父用木船桨毒打。恶霸跟自恋狂一样,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当他们长大后,他们会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弥补:他们会掩饰自己的恐惧,羞耻和自我怀疑,并把这些强加到他们欺压的失败者身上。
换言之,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他们对待受害者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是什么在潜意识里促使着这些恶霸的欺凌行为。对于恶霸来说,他们自身惧怕成为的就是受害者,也就是失败者。
十月底,阿利多高中接到投诉,指责其足球教练蒂姆.布坎南(Tim Buchanan)怂恿他的球员欺负比赛对手。这种所谓的欺凌究竟有何本质呢?比赛最后的分数为91比0,阿利多高中队稳操胜券,却还去羞辱落败队。在阿利多高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后,落败队中一位球员的家长表示不满,向其提出了投诉。
当地教育局为此进行了一番调查,没多久就证明了布坎南教练的清白。从询问中可以看出他已竭尽所能阻止溃败。虽然我们不认同这样的指控,但我们能理解家长不满的情绪。输掉比赛是一码事,而在赛场上感到自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则又是另一码事,如此无能,还不如不上场。毫无疑问,抱怨的家长认为他的儿子因这场溃败而感到挫败,他的自尊心也因公开展现出在体育方面的无能而倍受打击。
恶霸和自恋狂都遵循相似的心理对策来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不同于布坎南教练和他的球员,真正的恶霸是故意让他的受害人感到卑微。为了更好地理解,可以将这群恶霸看作是社会竞争中的一类竞争者,他们不仅要赢,还要击败社会上的失败者,摧毁他们的自我感。就好比在竞技体育中,有冠军就一定有输家,恶霸在身份追求上和他的受害人牵扯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他的自我形象是靠欺压那些失败者来建立的:我成为赢家是因为你是个输家。
近期研究表明,实际上,那些恶霸多少有点自视甚高,至少是在外表和人气方面。但同时他们也更容易感到羞耻。临床心理学家玛丽.C.拉马(Mary C. Lama)将这一心理动态作出了如下描述:“羞耻感是恶霸极力去掩饰的。他们会对自己失败和缺点的暴露而感到不安。这些恶霸通过诋毁你来摆脱这种羞耻感,结果就是他让你对自身的不足感到羞耻。”换句话说,恶霸强迫你成为充满羞耻感的失败者,踩着你使自己成为最大的赢家。
在早期的《大西洋月刊》上,我通过简要介绍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论述了自恋狂的心理,强调了在自恋狂的人际关系里存在着相似的赢家与输家的心理动态。“自恋狂生活的世界只有两类人:赢家和输家。他的永恒不变的人生目标就是证明自己是一个战胜了所有失败者的赢家。”我把自恋狂的赢家心态看成是摆脱无意识羞耻感,一种在内心压抑了许久的自卑感的心理对策:你才是输家,我不是。所以自恋狂需要并依赖失败者,让他们承载着他的羞耻,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因此,恶霸和自恋狂都遵循相似的心理对策来建立和保护自己的地位。实际上,与其把这两类人看成两个不同的心理实体,还不如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这样才更有意义。所有的恶霸都是自恋狂,他们妄自尊大,又明显缺乏对受害者遭遇的同情。然而许多自恋狂也会变成大恶霸。比如,为了捍卫自己的冠军地位,不受到诽谤者的威胁,兰斯.阿姆斯特朗充分利用法律制度和他的媒体影响力来威胁恐吓任何挑战他的人。
尤其是他试图毁坏那些人的名声。艾玛.欧蕾利(Emma O’Reilly)是阿姆斯特朗的前助手,在她承认了亲眼看见其服用违禁药物来提高竞技能力后,他就在公开场合大骂她是“婊子”和“酒鬼”。他还不止一次公开责骂贝琪.安德鲁(Betsy Andreu),他的前队友弗兰基.安德鲁(Frankie Andreu)的妻子,是个疯女人。她错就错在承认了无意间听到阿姆斯特朗告诉他的肿瘤医师他长期服用违禁药物。为了巩固他的冠军地位,阿姆斯特朗想让这些诽谤他的人看起来像是卑鄙的失败者。他通过赢得众多粉丝的支持来使公众舆论倒向他。
校园恶霸采用的是相同的策略。为了欺压受害人,他们传播恶意谣言,壮大自己的势力。据说在年初,有两个青少年发动了一帮女孩去恐吓一个来自佛罗里达的12岁的孩子。这个孩子最后从一个废弃混凝土厂的塔楼上跳了下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一个广为报道的网上欺凌案件中,一个女孩不断给受害人发短信,侮辱她的长相,并教唆其喝漂白剂自杀。
当年轻人从小学相对庇护的环境来到一个充斥着不安全感和不同社会等级的大环境时,这种欺凌行为首先会演变成一严重的问题。中学生急于在这一新的社会等级中寻找归属感,并渴望得到重视和尊重。为了树立自己的势力和重要性,恶霸首先锁定受害者(失败者),然后对其进行骚扰,从而把自己抬高为社会的赢家。他们通过对他人身体和心理上的欺压来摆脱自身的羞耻感和对无归属感的恐惧。在这一过程中,她剥夺了她的欺压目标的社会成员地位,让受害人感到自己在他们的世界里毫无立足之地。
作弄他人采用的也是相似的策略,但是这些是获得精英俱乐部入会资格的代价。大学生男女生联谊会的宣誓人,军队里的新人和职业体育队的菜鸟都必须经历被羞辱的环节,然而屈服能让他们获准进入到精英世界。他们也赢得了羞辱下一批新人的权利。那些坚决主张把戏弄作为准入环节的人认为它能锻炼性格并建立友情;有批评称它会在当前成员和新进成员间产生隔阂,后者可能会因被戏弄而感到愤怒或不满。
近期,迈阿密海豚队(美国橄榄球队)的球员里奇.英科格尼托(Richie Incognito)被勒令无限期停赛。这一事件表明了戏弄和欺压之间复杂的关系。在更衣室作弄新秀是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传统,但是据称在其他的辱骂中,英科格尼托羞辱马丁是半个黑鬼,声称要将粪便塞进他的嘴里,并恐吓要试图找到和伤害他的家人。周日,英科格尼托为自己辩护,说他和马丁的关系被曲解了,但是这种对待方式怎能让马丁有归属感呢。他在十月二十六号的突然离队表明事实与之恰恰相反。
恶霸跟自恋狂一样,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英科格尼托早在大学期间就有干扰和攻击他人的行为。在内布拉斯加州,他因屡次违反球队规定而被踢出球队。作为一名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球员,他多次因违反体育道德而被警告,在联盟里被评选为最差球员。就在上周,在马丁事件发生不久后,他因在一场慈善高尔夫球赛上猥亵一名女志愿者而被指控。
英科格尼托在孩提时就遭受过欺压。在佛罗里达女孩自杀事件发生后不久,其中一个实施欺压的孩子的母亲因虐童罪而被指控和逮捕。兰斯.阿姆斯特朗早年被亲生父亲抛弃,并经常遭到继父用木船桨毒打。恶霸跟自恋狂一样,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当他们长大后,他们会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弥补:他们会掩饰自己的恐惧,羞耻和自我怀疑,并把这些强加到他们欺压的失败者身上。
换言之,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他们对待受害者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是什么在潜意识里促使着这些恶霸的欺凌行为。对于恶霸来说,他们自身惧怕成为的就是受害者,也就是失败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什么努力工作对你的职业生涯不好
下一篇:你的星座,你的健康
论坛新帖
频道总排行
医学推广
频道本月排行
热门购物
评论排行
-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真...(13)
- 腋臭手术视频(11)
- 2008年考研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5)
- 节食挑食最伤女人的免疫系统(5)
- 核辐射的定义和单位(5)
- CKD患者Tm与IMT相关(5)
- 齐鲁医院普外科开展“喉返神经监护...(5)
- windows7激活工具WIN7 Activation v1.7(5)
- 正常微循环(5)
- 美大学性教育课来真的 男女上阵亲...(4)